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婧  孟娟 《商业时代》2015,(2):88-90
本文基于我国1997-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鉴Hansen(1999)提出的门槛模型,探讨在不同城镇化水平下FDI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显示: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呈现出倒"U"型的双门槛效应,只有城镇化水平超过特定的门槛值时,FDI与经济增长才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另外,随着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FDI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放缓。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构建两阶段的两部门开放经济模型,考察了基于人力资本流动途径的FDI溢出效应的作用原理,进而研究了该过程中金融发展的作用机制。理论研究表明,FDI能够降低东道国人员自主创业所需的企业家才能门槛值,实现基于人力资本流动途径的FDI技术外溢;金融发展效率提高能扩大"FDI对企业家才能临界值的边际降低值",通过促进东道国自主创业推动国内经济增长。基于1985-2009年全国时间序列和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资本积累效应;受金融发展程度所限,现阶段我国FDI技术溢出和人力资本外溢拉动国内经济的效应尚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我国各省市年度数据的分析考察和检验基础,以科技水平作为门槛变量对我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非线性关联进行了考察。结论是,在不同的科技水平下,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表现为门槛效应的特征,若科技水平是处在门槛值以下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负向影响效应;相反,当金融科技水平处在门槛值以上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工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和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余额作为投入要素,以工业增加值作为产出要素得出内资企业生产率指数;再以此为因变量,运用面板数据广义矩估计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不同地区技术外溢影响的差异性,发现FDI技术外溢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进而,本文引入社会信用环境和经济信用环境两个主成分,对门槛效应水平进行了计算,量化了信用环境发展水平与FDI技术外溢的地区差异。本文的结论是:信用环境发达的地区其FDI技术外溢效应明显;而信用环境建设落后的地区不但不能带来正的技术外溢效应,FDI的流入反而会阻碍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即引起负的技术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5.
钟娟  张庆亮 《财贸研究》2010,21(5):98-104
金融发展水平对提高技术吸收能力至关重要,并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利用中国1983—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从金融发展水平与FDI技术溢出效应间的线性和非线性关联假设出发,研究金融发展水平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FDI确实对中国的技术进步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并存在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而FDI技术溢出存在显著的金融发展"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6.
闫寒 《商场现代化》2022,(2):183-185
本文基于2008年-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引入区域金融发展为门限变量,构建非线性门槛回归模型,探讨双向FDI与区域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FDI和OFDI对我国各区域的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门限变量为区域金融发展.仅当金融发展水平超过门槛值时,FDI与OFDI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效果才更加显著.未来,...  相似文献   

7.
臧新  李阳 《江苏商论》2014,(5):28-31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城镇化战略的推进,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脚步也日益加快。本文以江苏省的数据为样本就FDI流入对城镇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FDI的流入对江苏省的城镇化进程有推动作用;一方面,FDI通过推动江苏省经济增长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FDI通过推动江苏省的工业化和就业来推动江苏省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我国2001年到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和OLS回归模型探讨了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对FDI流入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FDI流入规模之间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我国的金融抑制现象仍然较为严重,迫使众多民营企业因为融资难而寻求与外资的合作,从而推动了FDI的大规模流入。对此,我国应推动金融深化进程,减少被动融资型的FDI,鼓励国内企业和外资在技术研发等领域开展多层次高水平的合作,为本土企业吸收FDI技术溢出效应创造更好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2003-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门槛变量,建立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FDI、OFDI等国际技术溢出渠道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知识产权保护门限效应。结果表明,对外贸易、FDI、OFDI对国内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存在知识产权保护门限效应。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未跨过某一特定门槛值时,对外贸易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FDI、OFDI未能对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跨过门槛值后,对外贸易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大,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说明知识产权保护可以通过国际技术溢出渠道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正向作用。研究还表明我国大部分省份未跨过门槛值,处于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区域内。这意味着我国整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还较低,制约了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24个OECD国家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两步法系统GMM方法考察了服务业FDI对东道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服务业FDI的流入可以显著促进东道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一步细分研究发现,其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技术效率的提升上;第二,金融服务业FDI与东道国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非金融服务业FDI对TFP提升的作用并不显著;第三,东道国物质资本、研发投入、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化水平对服务业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均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1.
陈元刚  冯丹  蔡振武 《商业时代》2015,(11):138-139
外商直接投资对一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受到金融发展水平的制约。本文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FDI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出发探讨三者之间的关联。选取2000-2012年珠三角九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珠三角金融市场发展规模对FDI溢出效应起到促进作用,金融市场效率起到抑制作用,FDI总量以及由金融发展所决定的FDI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03-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将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和能源消耗分别作为非合意产出和投入要素纳入全要素生产率(TFP)测算框架,采用非径向、非角度SBM模型和DEA-GML指数评估了中国TFP的真实水平,并构建以金融发展综合指数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母国TFP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OFDI对母国TFP的影响显著存在基于本国金融发展水平的双门槛效应,即当金融发展水平未跨越第一个门槛值时,OFDI对TFP产生了显著的负效应;当金融发展水平位于两个门槛值之间时,OFDI对TFP的负效应有所减弱;当金融发展水平跨越第二个门槛值后,OFDI显著促进了TFP增长。当前中国整体金融发展水平尚未达到促使OFDI产生正向生产率溢出的水平。样本期内中国OFDI与金融发展耦合协调度较高的地区倾向于具有较高的TFP。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考察金融市场效率、金融发展水平对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文章针对中国1985-2004年期间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金融市场效率对我国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关键作用,FDI对东道国的溢出效应依赖于东道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算了2001-2008年间我国大陆各省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利用面板门槛模型,以人均GDP为门槛变量,实证检验了FDI与TFP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2001-2008年间,我国TFP整体呈上升态势,但TFP水平和增速在地区间不平衡的现象比较突出。FDI的外溢效应呈现俱乐部特征:在经济发达地区,FDI会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而在欠发达地区FDI则不会产生正向的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广州市32个工业部门的面板数据,对行业内FDI的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资对内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总体上是非常微弱,相反,竞争效应则能对内资企业提高生产率起到更大的正向作用。按照行业不同的技术密集程度,文章将这些行业分为高技术行业、中高技术行业、中低技术行业和低技术行业分别予以检验,结果发现,技术差距越大,越不利于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发挥,而竞争效应所起的作用越大;人力资本流动效应的发挥只有在吸收能力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首先基于面板数据并引入虚拟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得出FDI对湖北省制造业各行业都存在技术溢出效应,但是在行业属性上存在差异;其次进行回归分析,验证了FDI对湖北省制造业技术溢出的确存在"门槛效应";最后对在行业属性以及行业发展门槛共同作用下FDI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论显示当行业超过行业发展门槛时,湖北省制造业中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正的FDI技术溢出效应大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FDI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内外双循环战略背景下,如何依托技术创新发挥外资对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文章识别了FDI、异质型创新与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机制,并通过面板中介模型考量三者关系。研究发现:(1)随着FDI规模扩大,FDI对绿色发展效率显示出先抑制、后促进的“正U型”关系。(2)FDI可以发挥技术创新外溢效应。其中,FDI对自主创新外溢作用最强,对技术引进的作用最弱。(3)全区来看,在FDI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中,技术引进存在部分遮掩效应,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分区来看,创新高水平区FDI技术外溢可依托自主创新促进绿色发展效率,创新中水平区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可抵消FDI对绿色发展效率的部分抑制作用,而创新低水平区主要通过模仿创新影响绿色发展效率。  相似文献   

18.
韦茜 《中国市场》2011,(44):39-39,46
2009年,重庆市提出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致力于打造结算类金融中心。而随其金融要素市场的日趋完善、金融创新机构的不断发展,各类金融中心的相继建成,当地的金融发展环境将得到很大程度地提升。对于地处西部的重庆市而言,无疑为吸引FDI提供了新的筹码。由此带来的长期稳定的资金流入与各项外溢效应相结合,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梳理了研发投入在FDI影响东道国创新能力中作用的传导机制,并基于2002-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门槛模型考察了FDI影响中国创新能力的研发资金投入门槛效应和研发劳动投入门槛效应。研究表明FDI对我国创新能力的影响有明显的研发资金投入双门槛效应和研发劳动投入双门槛效应:在低研发资金投入和低研发劳动投入省份,FDI对创新能力有负向影响;在中等研发资金投入和中等研发劳动投入省份,FDI对创新能力有较小的正向影响;在高研发资金投入和高研发劳动投入省份,FDI会显著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全球直接投资己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和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跨国公司(MNCs)是外国直接投资(FDI)的主体,也是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的主体。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是指通过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促进东道国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包括对东道国相关产业或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营销技术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利用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提升本国企业的技术水平,是我国以市场换技术引资政策的重要依据。FDI的技术外溢效应的发挥需要一系列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对FDI的技术外溢的途径和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