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整合现状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与东盟贸易额逐年增长,2000年达到395亿美元.2001年,虽然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及"9·11"事件的影响,双边贸易仍持续增长,全年贸易额达418.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中国出口185.71亿美元,进口232.3亿美元,东盟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若按进出口总额排序,东盟有4个国家排名在中国前20大贸易伙伴中.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95年的6.94%增至2001年的8.2%;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1995年的6.42%上升至2001年6.91%;中国从东盟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从1995年的7.37%上升至2001年的9.5%,由此显示双方的贸易关系日趋密切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东亚分工中的地位——基于制成品出口数据的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东亚各国(或地区)的制成品出口数据,从出口整体技术水平和技术结构两个角度考察了中国在东亚分工中地位。所有证据表明,中国在东亚分工中的位置明显提高,现在大致介于东盟各国和"亚洲四小龙"之间,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各国和中国依次发展的阵形被打乱,"雁行"模式趋于解体。但是,中国出口制成品的整体技术和结构水平与新加坡和韩国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更是远低于日本的水平,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竞争对手的说法还很难成立。  相似文献   

3.
信息广场     
香港: 中国双边贸易7伙伴 日本占首位香港居次 据中国海关资料显示,今年首3季与中国双边贸易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有7个,中国对这7大贸易伙伴的出口占总出口的85.7%,比重有所上升,进口占总进口的82.7%。7大贸易伙伴与中国的双边经贸额依次为:日本398.4亿美元、香港334.7亿美元、美国290.6亿美元、欧盟近271亿美元、东盟129.2亿美元、台湾128亿美元、韩国115亿多美元。  相似文献   

4.
据越报报道,前不久召开的东盟与欧盟高级会议结束后,东盟与欧盟的关系将掀开新的一页,双方都认识到互利合作的重要性.自从1995年越南加入东盟后,有4亿人口的东盟地区就成为欧盟重要的市场.而拥有3.7亿人口的欧盟则成为东盟重要的出口市场.自1980年东盟—欧盟签订加强关系的协定后,双方合作不断加强.1980年,欧盟从东盟的进口额达85亿美元,1996年欧盟从东盟的进口额达465亿美元,对东盟的出口额达530亿美元.东盟主要的出口商品是服装和电子产品,欧盟的主要出口商品是机器、通  相似文献   

5.
东盟自1999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广西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并逐渐成为广西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市场。2000—2004年5年间,广西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额从4.39亿美元增加到10.01亿美元,年均递增22.9%,占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从21.6%上升到23.3%。据南宁海关统计,2005年1-9月,广西与东盟贸易进出口额达到了8.4亿美元,与同期相比增长23.1%,其中进口2.7亿美元,出口5.7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小泉东盟五国之行与"小泉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日本与东盟经济环境发生新变化、面临新课题以及日本通商政策和集团化战略发生重要变化的情况下,小泉东盟五国之行提出了日本对东盟外交的新理念和“小泉构想”。小泉构想虽然受到了东盟各国的欢迎,但也有不和谐的弦外之音。由于小泉构想的空洞性和暧昧性,再加上日本国内农业自由化的掣肘,如何实现小泉构想,乃是日本今后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简称东盟)创立于1967年,从1973年"日本·东盟合成橡胶论坛"开始,其后40年,日本与东盟的关系一直顺畅。通过合作,日本企业在东盟扎下了根,很多企业已经成为当地企业的一部分。在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关系开始紧密的上世纪90年代,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增多,但全部叠加起来也不及对东盟的投资。在该地区,日本企业一直是自由贸易的领军人物。现在,东盟已经成为自由贸易地区,参加该联盟的6个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100%的零关税政策。东盟在2015年以前将会实现经济上的统合,成立AEC(东盟经济联盟)。这将让该地区经济继续增长,从国外吸引更多的投资。对于这种经济联盟,人们往往会联想起欧盟,与欧盟在物、人、钱实现全面自由化相比,东盟各国存在民族、  相似文献   

8.
日本市场:1996年我国纺织品对日出口9607亿美元,占我纺织品出口的275%。其中丝绸服装对日出口189亿美元,梭织服装出口502亿美元,针棉织品出口318亿美元。近年来我对日出口纺织品所占比重逐年上升,日本市场在我出口中所处的地位日益重要。日本从1987年开始由纺织品净出口国变成了净进口国。此后纺织品进口需求不断增长,成为世界第四大进口国。其中成衣的进口尤为突出,约占其纺织品总进口的75%,是世界上第三大成衣进口国。我国是日本纺织品市场第一大供源。从日本方面的统计来看,我国纺织品在日本进口市场上的份额从91年33%上升到95年的51%。…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产业内分工基础及体系构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永红 《改革与战略》2005,(12):163-167
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与东盟传统的产业间分工逐渐削弱,产业内分工开始形成,产业内贸易迅速扩大.其重要性不断提高。中国入世之后,尤其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使中国与东盟新的产业分工格局得以发展和深化,促进双方的产业分工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世界经济与贸易出现了向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倾斜的发展趋势,全球服务业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已近70%,服务贸易占世界贸易比重近20%。且相关数据表明,服务贸易出口、进口对经济增长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出口的正效应大于进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仅能够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劣势地位,对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我国总体创新能力也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1.
大幅度削减成员国间关税是RCEP协议的核心内容,为了揭示RCEP成员国间关税减让的经济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RCEP成员国间贸易现状、产品结构、进口关税和贸易竞争力,然后,运用GTAP模型模拟RCEP关税减让对各成员国宏观经济和产出的影响,得到结论如下:(1)RCEP关税减让可以缓解中美贸易摩擦对于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2)就短期而言,RCEP成员国间关税减让可以提高中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的GDP、社会福利、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等宏观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提高中国、韩国、澳大利亚、东盟的总产出水平;(3)就长期来说,实施零关税可能显著提升RCEP大多数成员国的宏观经济效益和产出水平。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美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计算了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程度以及其主要的来源国情况,并对中美贸易顺差和垂直专业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垂直专业化程度增加是中美贸易不平衡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对中美贸易顺差的贡献度约为50%,其中来自日本、韩国、东盟的部分分别约为20%、5%和10%。  相似文献   

13.
There are claims that China's influence on ASEAN is direct in that she has encouraged more exports to flow into her huge markets and changed trade flows among member countries. Demand and supply are thus deemed to have become more China‐centered. This study therefore explores the plausibility of China as a ‘factor’ that influences bilateral intra‐ASEAN 5 trade flows through demand (exporting country) and supply (importing country). The results imply that China's integration in the region increases the size of the key ASEAN member economies export market. There is also no indication that import sourcing from China by ASEAN 5 countries reduces export expansion within the latter. The results accord with the fact that although Chin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xport destination and an import source for individual ASEAN 5 countries, this has not reduced intra‐ASEAN 5 trade.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日贸易开始形成稳定增长的势头,形成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中日中间投入产品的国产化以及国际分工进行实证分析,并用数据准确表明中日产业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分析结果是,中日产业间国际分工逐渐向水平型国际分工关系迈步,但日本产业对中国的依存度很小,中日产业间国际分工依然是垂直型国际分工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根据历史数据找出中国与东盟在日本市场上的主要竞争产品,再应用转移——份额法分析与东盟同类产品在日本市场上的竞争力状况。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在日本市场上竞争的主要产品有三类,它们的2位数HS编码分别为84、85和27。与东盟同类产品相比,目前我国前两类产品已具有总体出口竞争力优势,但仍处于产业结构竞争劣势;后一类产品则一直处于总体出口竞争力劣势和产业结构竞争劣势。因此,应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这些产品的出口附加值。  相似文献   

16.
钟秋绮 《特区经济》2008,(12):38-40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深圳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关系发展十分迅速。近几年来,深圳与东盟贸易额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东盟已经成为深圳的第四大出口市场,深圳在发展与东盟国家多边贸易关系中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实际上已成为中国大陆面向东盟各国的一个窗口,但在深圳与东盟经济合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日商品贸易中内涵能源的分析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法,从国家、部门和重点行业三个层次定量研究了中日商品贸易中的内涵能源问题。分析表明,2000-2007年中国一直是内涵能源的净出口国。对比日本同类部门,中国的部门生产倾向于更多的能源要素投入和对高能耗部门的依赖,间接反映出由生产技术特征决定的投入结构还处在较低水平。这些部门产品在出口的同时也向进口国转移了大量的内涵能源。相比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对于中日内涵能源进出口发挥了更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是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密切关系也备受关注。本文将日本的主要贸易伙伴分为四组,实证分析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发现: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是贸易互补型的,其对日本的进出口贸易具有明显的长期促进作用;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引起其贸易顺差的一个重要因素,日本对美国等对日贸易逆差国的直接投资扩大了其与这组国家的贸易顺差;日本对NIEs、中国等的直接投资并不是导致日本产业空心化的主要原因。实证结论在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带动出口贸易、减少贸易摩擦以及在对外转移产业时避免国内产业空心化等方面为我国的实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新疆发展加工贸易的必要性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帼力 《特区经济》2007,(8):206-207
新疆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基础十分薄弱,加工贸易量与内地差距很大,长远看新疆加工贸易前景好,潜力巨大。新疆本地产品出口比重较低,加工贸易量明显不足,随着新疆整体设施环境的优化、贸易的整体转型升级,以及逐步承接的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新疆加工贸易对外贸增长的支撑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新疆应紧紧抓住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中亚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机遇以及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良机,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引导加工贸易在新疆落地生根和转型升级,提高新疆加工贸易在外贸进出口额中的比重,优化新疆的产业结构和进出口商品结构,推进新疆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保持快速增长,但商品结构、地区结构、区域结构、方式结构、主体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平衡现象。外贸结构的失衡,导致我国的出口商品科技含量低,进出口市场的集中度过高,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外贸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为此,必须优化我国与东盟的贸易结构,增加各自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