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内蒙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介绍了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性以及生态建设中应该高度重视优良植物品种选择的重要性,并在对植物种选择进行了长期的试验研究,并汇总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植物种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植物胚芽素项目介绍一、总论长期以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施用化学农药,效使很多农田主要病虫害产生越来越大抗性,并且造成了农作物药害,残留毒素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因此,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研制和开发生物(植物)农药,发展无...  相似文献   

3.
在池塘养殖过程中,随着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池塘放养的密度也不断加大,养殖鱼类的饵料不再是池塘生态系统内的天然植物和动物饵料,而是人工加工颗粒饵料,由于饲料投喂过程中饲料的有机质极易溶散以及大量残饵和鱼类粪便对池塘水质污染越来越严重,使池塘水体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4.
指出大汶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3个特点,揭示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提出治理大汶河流域生态环境必须采取的措施,以恢复大汶河生态环境的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5.
矿区废弃地复垦与生态环境重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矿区废弃地分布广、污染严重,易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介绍了我国矿区废弃地复垦的情况;废弃地复垦的关键是在正确评价废弃地类型、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植被的恢复重建,进而使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是尾矿基质改良和植物种类的筛选。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临夏回族自治州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导致该州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与危害,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锦绣川流域是济南市南部山区典型的小流域之一,流域内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水质恶化、景观破坏以及其它用地对河道、库区的侵占;针对流域实际情况提出了生态环境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甘肃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黄土高原人民为了遏止该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坚持不懈地进行大规模生态建设,创造了令世人赞叹的业绩。但是,若从建设效率的角度审视,所取得的成效与50多年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反差明显,区域生态环境至今依然是“局部有所改善,全局持续恶化”的状况。通过实地考察,该文对以往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探究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了出台“黄土高原土地特区”政策等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效率的5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渔业生产与渔业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本文列出了易导致渔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几种渔业生产行为,如酷渔滥捕,养殖布局不合理,"原料"饲料的投喂等等;同时提出了保护渔业生态环境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人口、垦殖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赵冈 《中国农史》1996,15(1):56-66
本文以生态学的基本观点为视角,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对中国历史时期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各种类型的垦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作者认为北宋以后,中国人口出现明显的长期上升趋势,人口压力导致农垦与山林垦伐的加剧,特别是到了清中叶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已有超过自然资源永载力的迹象。作者还认为人口迁移与生态环境互为因果。中国古代自东汉以来人口自发迁移的总趋势是由北向南。唐代以后,由于人类长期活动,北方生态系统日趋恶化,而南方还能保持生态平衡,农业生产相对优势增加,于是人口长期由北向南移动。南方人口大量增加以后,生态环境开始逐渐恶化,于是移民利益减少,风险增大,至清中叶这种人口的南北大迁移才大体停止下来。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农业的建设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 ,山川秀丽 ,资源丰富 ,开发潜力巨大。但目前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业和农村经济落后。同时 ,西部地区为我国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和上游 ,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因此 ,要处理好改善生态环境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系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长江、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关系 ,在西部大开发中就应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立足资源优势 ,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 ,走生态农业之路。一、西部地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是农业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改革…  相似文献   

12.
生态修复对西部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是一个极端受损的生态系统,对全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现状,论述了生态修复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对西部经济的影响,探讨了生态修复的主要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青海三江源区生态恢复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已经严重阻碍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并严重影响着全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该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认为全球气候的变化、草场超载过牧、偷捕乱猎、乱采滥挖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从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生态移民、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意识等方面阐述了恢复生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本文对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发展循环农业、鼓励生态农业、倡导特色农业、实施综合治理等措施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当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而生态环境意识的缺乏则是形成这种局面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提高人们的农业生态环境意识,成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环境恶化是和谐社会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我们要通过转变思维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环境立法、转变消费观念和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等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和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各级政府和人民采取措施并加大工作力度,农业生态环境整治有一定成效.本文分析该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综合治理对策与措施,以期加快该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整治进程.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导资源濒临枯竭等是资源型城市战略转型中的共性问题。针对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问题,本研究从城市林业的角度出发,以湖南省耒阳市为例,提出发展城市林业,利用林业自然生态功能低成本、高效率的缓减和长期修复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其社会、经济功能辅助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建议将城市林业纳入资源型城市规划体系,倡导全民参与式城市林业体系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贵州省黔中地区33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功能分类,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黔中地区的土地利用功能转型进行研究,同时通过计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转型生态贡献率,定量分析黔中区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表明,2000-2020年,黔中区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面积分别减少5911.75 hm~2和18902.59 hm~2,生活用地面积增加24814.33 hm~2;黔中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2000年的0.6178下降到2020年的0.6147,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黔中区生态环境改善和恶化两种情况同时存在,但是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稍大于生态环境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我们面临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还不尽协调。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没有得到相应的价值补偿;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等社会环境的建设不匹配;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 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失衡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发展战略上的偏差和忽视社会再生产运动中的价值补偿,以及资源产业的经济运行机制不健全等原因。 提出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