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OSO内部控制新框架变化及启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0年11月,COSO启动对1992年版的内部控制框架(下称旧框架)修订项目,在2011年12月发布征求意见稿,于2013年5月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下称新框架)。COSO这次发布的新框架是对旧框架的继承和改进。COSO修订发布的新框架跟旧版框架相比有什么变化?对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有什么启示?本文拟对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2004年COSO委员会正式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这是继1992年其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后的又一个飞跃性的内部控制研究成果。本文从公司治理内涵入手,以广义公司治理所基于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分析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考察内部控制演变过程与公司管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COSO的最新研究成果ERM这一广义的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ERM能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实施有效公司管理,实现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3.
高千亭 《会计之友》2007,(10Z):78-79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的研究正成为许多国家政府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研究重点,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标志着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进入了整体框架的新阶段。关注COSO报告中风险管理框架的新发展,加快企业风险管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Treadway)赞助组织委员会(COSO)在1992年发布了在世界范同内广为接受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内部控制框架。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提出标志着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对企业完善和优化内部控制、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对股份公司来说,虽然通过多年的管理实践和积累在内部控制方面有所改善,但与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距离.  相似文献   

5.
宋环环  SONGHu  n-hu  n 《价值工程》2014,(4):157-158
2013年5月,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Treadway)下属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正式发布了《2013年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以下简称新整合框架),与1992年9月COSO发布的整合框架相比,新整合框架以原则为导向,在反映经济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对构成要素、报告目标等进行了相应调整。本文在简要介绍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新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整合框架对发展我国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张汪洋 《西部财会》2014,(12):43-44
商业银行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好商业银行的良好运行,对我国经济高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013年颁布实施的《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13版)》为内部控制提供了一些新思路,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出发,为COSO新框架下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提出了一些举措.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1992年COSO发布的经典性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简称旧框架)是内部控制领域的权威性文献。随着企业商业环境的变化,COSO委员会本着持续优化的精神,于2010年9月启动了内部控制框架的修订工作,并于201]年12月发布了内部控制新框架的征求意见稿。经过1年多的公开征求意见,终于在2013年5月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以下简称新框架)的正式报告。  相似文献   

8.
刘承伟 《价值工程》2013,(2):112-114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近年来受到了普遍的关注,这与一些国内外知名公司爆出的财务舞弊案不无关系。在此背景下,2004年9月,美国著名的COSO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内部控制的新COSO报告,即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该报告以《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为依据,本文就此报告结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做一解读。  相似文献   

9.
对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反欺诈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已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但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尚未形成比较统一和完善的体系。本文对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及中西方其他关于内部控制的论述进行了归纳,以期在我国建立一套内涵与外延相统一、能与国际接轨、可操作性强的企业内部控制新框架。  相似文献   

10.
对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反欺诈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已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但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尚未形成比较统一和完善的体系.本文对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及中西方其他关于内部控制的论述进行了归纳,以期在我国建立一套内涵与外延相统一、能与国际接轨、可操作性强的企业内部控制新框架.  相似文献   

11.
企业内部控制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讨论了内部控制体系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COSO报告的缺陷和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COSO报告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权威性确立和其对我国电信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实际指导方面来研究企业内部控制。以中国网通为例,运用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在公司层面进行内部控制框架体系模型设计,以满足《萨班斯法案》的要求。除应用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控等五要素外,还着重提出反舞弊机制建设、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问题,以更加切合我国企业主要是电信企业的实际,建立健全自身内部控制机制,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COSO框架是现代化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框架,从五大要素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条理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国有企业要建立政企分离、权责明晰、产权关系清晰、科学化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就需要基于COSO框架的五大要素不断进行完善,切实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效益。本文将从COSO五大要素对国有企业内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策略,以促使公司加强内部控制,提升内控的监管质量,实现内控的目标,保证公司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内部控制规范风险导向化思路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月由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和17页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合理借鉴了以美国COSO报告为代表的国外内部控制框架,并且根据我  相似文献   

15.
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变化解析与启示:从形式到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和科技创新的发展,企业所处的商业和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与此同时,利益相关者更加致力于寻找透明、权责分明和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此来帮助其作出正确的商业决策并进行有效的公司治理。2013年5月14日,COSO委员会正式发布了更新版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相关说明性文件。文章对更新版的内部控制框架的变化,从形式上到内容上作了较为细致、深入的阐述,并借助COSO内部控制框架更新对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和科技创新的发展,企业所处的商业和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与此同时,利益相关者更加致力于寻找透明、权责分明和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此来帮助其作出正确的商业决策并进行有效的公司治理。2013年5月14日,COSO委员会正式发布了更新版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相关说明性文件。文章对更新版的内部控制框架的变化,从形式上到内容上作了较为细致、深入的阐述,并借助COSO内部控制框架更新对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W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为例,基于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系统分析W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的五大内部控制要素和控制目标,探索构建了有效的专户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减少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各个环节的运行风险,保障投资者权益,促进资产管理行业健康、稳步发展,并为行业的内控立法及内控标准提供实践参考,同时检验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ERM框架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促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进入强制披露时期。在SEC随后发布的具体规则中,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成为用于评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标准。本文在概述内部控制报告演进、分析现行内部控制报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依据2004年COSO《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对内部控制框架的发展,重新认识内部控制,提出了改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石油的风险管理认知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全面风险管理"成为继"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之后的新话题.国际上,从美国的"萨-奥法案"到COSOⅠ-内控框架,再到COSOⅡ-风险管理框架;在国内,从财政部2001年颁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到2007年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再加上国资委2006年出台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这些丰富的标准和规则引发了学术界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20.
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COCO内部控制框架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两个最具影响力的内部控制理论框架。本文在分析这两个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上,整合与构建了新型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从新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目标管理、员工管理和风险管理三个维度阐述了其内涵及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