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活动越来越频繁。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地面道路供给不足,道路设施有限,再加之私人小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使得交通拥堵现象十分严重。同时,由于我国公路运输车辆基本是燃油的,而油价不断上涨,造成很大的能源消耗和物流效率与效益的下降。由运输车辆造成的噪音、尾气污染和交通事故也十分严重。另外,地面交通设施特别是一些高架路的建设,也会影响我国有些地区的历史古迹的原始风貌。  相似文献   

2.
宋少波 《物流时代》2011,(10):70-71
在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象征的今天,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城市绿色物流、低碳物流和环保物流逐渐成为城市物流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3.
段雅丽 《物流技术》2012,(10):17-19
近年来,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带动全社会货物运输量大幅增加,同时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再加上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引导,为公路运输的健康稳定发展铺平了道路,使得我国公路货运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而货运车辆的发展环境也随之悄然改变。货运车辆作为运输的重要载体,其发展状况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成本和物流效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6,(9):22-2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衣食住行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尤其是近几年来,私家车数量不断增多,这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增加了城市道路的负荷。济南作为省会城市,拥堵现象更是严重,虽然也采用了许多措施如拓宽道路、继续修建高架桥等等,但由于私家车增长速度过快,此类方法效果并不显著。本文从济南市交通状况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提高道路运营车辆的满载率来实现车辆的合理利用,从而达到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并为其他城市治理交通拥堵的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配送车辆调度问题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研究配送车辆调度问题的意义配送是物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按客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中心进行分货、配货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及时送交收货人的物流活动。在配送业务中,配送车辆调度问题的涉及面较广,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对配送企业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影响也较大。该问题包括集货线路优化、货物配装及送货线路优化等,是配送系统优化的关键。国外将配送车辆调度问题归结为VRP(VehicleRoutingProblem,即车辆路径问题)、VSP(VehicleSchedulingProblem,即车辆调度问题)和MTSP(MultipleTravelingSalesma…  相似文献   

6.
安顺卷烟物流中心的优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顺卷烟物流中心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以科学的方法反复测算车辆装载量和送货人员的工作量,对送货线路进行多种编排组合,最终形成最优的送货线路,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相似文献   

7.
袁伯友 《物流技术》2009,28(7):16-18
区域交通物流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交通物流产业体系、运力体系以及保障体系.提出了各级地方政府应通过改造传统交通物流企业、重点培育大型交通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企业整体水平来加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通过鼓励使用重型车辆、集装箱车辆和专用运输车辆,提高社会车辆的组织化程度来加强区域交通物流运力体系建设.并注重在管理体制、基础设施结点和网络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产业政策体系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为交通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袁敏  段景辉 《价值工程》2010,29(28):94-95
本文通过对海南省三亚市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形成原因的分析,提出治理方案,达到缓解三亚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区域交通物流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交通物流产业体系、运力体系以及保障体系.提出了各级地方政府应通过改造传统交通物流企业、重点培育大型交通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企业整体水平来加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通过鼓励使用重型车辆、集装箱车辆和专用运输车辆.提高社会车辆的组织化程度来加强区域交通物流运力体系建设.并注重在管理体制、基础设施结点和网络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产业政策体系记忆市场环境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为交通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保障.  相似文献   

10.
刘玲 《价值工程》2011,30(8):193-193
文章从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典型结构布局入手,提出衡量交通拥堵的定量化指标——交通拥堵影响因子,以西安市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中出现的交通拥堵为例,选取符合文章研究目的的相关路段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已经进入整体性交通拥堵时代,对城市规模、网络拓扑和交通控制的合理建模将有助于治理交通拥堵。拓展了城市规模下的宏观网络交通模型,弥补了传统模型的缺陷,发展了交通拥堵指数模型,采用分位数回归实证检验了城市规模、网络结构与交通拥堵的关系。研究表明:车辆保有量、交通密度与土地利用程度(街区密度)密切相关,并影响土地和网络资源的变化或区域间的再分配;拓展到城市规模下宏观网络交通模型后,每条道路的拥堵程度与城市规模成正比。人口对大城市交通拥堵越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小城市人口的适度集聚对交通拥堵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建设用地对交通拥堵极为敏感,城市规模越小灵敏度越高,其中交通用地的增加将直接增强交通系统的承载能力;道路面积与城市交通拥堵保持正向关系;与此相反,城市道路里程对交通拥堵的作用始终为负,说明加密城市网络结构对交通拥堵治理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系统处理大规模物流调度信息能力不足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物流资源调度优化模型对问题进行求解.在云计算环境下处理订单信息、车辆调度信息,并针对所有订单生成最合理的配送方案,通过对物流主要资源配送车辆的调度研究,建立配送路径算法模型以及最小配送成本算法模型,作为物流资源调度方案的解决策略.通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处理大量的物流资源调度信息,同时缩短计算求解时间.  相似文献   

13.
交通仿真技术在现代物流车辆调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充分利用VISSIM微观仿真软件中动态分配模型来对城市配送线路进行优化搜索,通过仿真技术对多条配送路线进行评价分析,解决在配送中物流车辆因城市道路交通问题而产生的延误,帮助物流车辆选出最优配送线路。  相似文献   

14.
在企业整个物流过程中,除了先进的物流管理措施和理念外,物流车辆本身直接决定了物流运输效率的高低,因此“高效”的物流车辆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充分利用VISSIM微观仿真软件中动态分配模型来对城市配送线路进行优化搜索,通过仿真技术对多条配送路线进行评价分析,解决在配送中物流车辆因城市道路交通问题而产生的延误,帮助物流车辆选出最优配送线路.  相似文献   

16.
现代物流表现为企业生产与运输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其中货物运输所需的成本、时间及货物在途的状态控制是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将智能运输技术与物流管理相结合,将会极大地提升物流的服务水平。现代物流与智能运输的结合点是交通运输信息的采集与提供。就智能运输技术而言,可用于物流管理的有移动信息技术、车辆定位技术、车辆识别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等。本文结合物流业务特点,构筑了智能物流运输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17.
薛春梅 《物流技术》2015,(2):134-136
针对生产商和客户等各货物交付利益相关者间的行为,提出一种多智能体系统(MAS)模型以评估城市路网和城市物流措施,提出了在多智能体框架中车辆调度问题和时间窗口(VRPTW)相结合、理论及强化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论。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定价策略可以有效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同时降低汽车排放带来的不良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对GB/T 36670-2018《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的认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大城市自不必多说,就是一些乡镇道路也经常堵车。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汽车的大量增加造成的。但交通组织不善、管理落后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将于2019年5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GB/T 36670-2018《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物流业现状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洁  杨朝宇 《数据》2003,(4):38-39
一、北京市物流业的主要特征 (一)物流存量资源相当丰富,空间布局趋于合理. 全市现有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较大,有着丰富的可利用资源.特别是制造业、批发业内部蕴藏着强大的运力,沉淀着大量的仓库、货场、运输装卸设备资源.工业企业和批发业企业自建仓储设施占总仓储面积80.7%,自有货运车辆占总车辆数的65%.从仓储设施的分布看,我市物流空间布局得到一定优化.改变了原来仓储设施主要集中在三环路以内的格局,市区内物流设施减少,向交通便利、适宜物流发展的四环路以外区域集中.76%的仓储设施已经分布到四环路以外,四环路以外的仓库达到10314个.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物流运输行业高速发展,物流专业英语的本地化需求日益增加。本文中译者以《物流英语》为例,基于物流行业大量专业术语、缩略词、跨学科性强的特点,分析物流行业英语中的缩略词、专业术语的翻译方法,并综合分析案例探讨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在物流专业英语上的适用性,希望为日后广大译者的实践提供平行文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