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12月3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2007年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报告》显示,2007年,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为85.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2.7个百分点。该报告同时预测,2009年,广东省全面小康综合评价指数有可能接近90%,基本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望比全国提前七至八年实现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2.
韦新 《江苏经济》2003,(10):44-45
今年5月,省委书记李源潮来盐城调研,要求盐城在2013年总体上全面达小康,走在苏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列,为全省实现“两个率先”的大局作出积极贡献。大丰作为盐城市第一板块,理应走在盐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列。大丰市委、市政府提出“盐城率先、苏北领先、苏中争先”的“三先”目标,力争2009年,确保2010年在盐城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  相似文献   

3.
《中国招标》2010,(20):54-55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公布2009年度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资格年检结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根据《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36号,以下简称“36号令”)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资格日常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08]2354号,以下简称“2354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为加强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的日常管理,规范招标代理行为,我们开展了2009年度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资格年检工作。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国目前的小康建设达到了什么水平?如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对小康社会及如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小康社会的由来及内涵 几千年前,中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即已出现这样的语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得到了系统的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  相似文献   

5.
对构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体系的一点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突出存在贫富差距悬殊、农村发展缓慢、市场机制不健全、环境污染严重等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所面临的紧迫问题。因此,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需要有一套衡量全面小康的指标作为指导,并建立相对健全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构建评价指标的基本依据 1.小康社会与全面小康 1979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到“小康”时,是指“小康”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中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战略 :巩固和提高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 ,2 1世纪头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为 2 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进行了比较研究 ,阐明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骤、目标和根本要求 ,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的内外条件  相似文献   

7.
月读     
《今日重庆》2013,(3):10-11
2013·2-3时事重庆全面小康程度居西部首位2月21日,重庆市统计工作会议消息,2011年,重庆全面小康实现程度首次突破80%,达到82.5%,首次跃居西部第一位。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部署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教育、生活质量、资源环境、民主法制等六大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小康”的通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读十六大报告,静思中国经济之未来,让人想到:今后总的工作就是要在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中国小康社会与未来更高水平、更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之间构筑起一座“康桥”,“康桥”的前景无疑是美好的——完善“小康” 江泽民在报告的第三部分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报告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时事     
《今日重庆》2013,(3):10-10
重庆全面小康程度居西部首位2月21日,重庆市统计工作会议消息,2011年,重庆全面小康实现程度首次突破80%,达到82.5%,首次跃居西部第一位。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部署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教育、生活质量、资源环境、民主法制等六大领域的23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
从邓小平提出“小康”这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念,即成了中国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20多年来一直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如今党的十六大,首次为世人推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出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又一次为“小康”赋予了新内涵和新境界,更是令人欢欣鼓舞,催人奋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已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发展》2002,(12):24-29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发展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这个经济发展战略的新目标,令人振奋,立即成了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一个热门词汇。“小康”,尽管这个词国人已经谈了二十多年,它一直是我们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但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实有新的内涵,它使“小康”有了新境界。全面小康究竟预示着什么呢?尽管“全面小康”标志着生活的全面提…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中共山东省委对我省今后2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提出了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要求。那么,目前山东省的小康建设达到了什么水平,还存在哪些差距?如何推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小康目标的发展演变小康社会,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理想社会,也体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是与“…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农村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小康”不只包括物质小康,也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上的小康。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农村教育工作担负着重要使命,也面临着种种挑战。  相似文献   

14.
全面小康社会理应是与全体公民所涉的经济、政治、科教、文化、环境、治安、生活等诸方面相关的全方位的小康。因此,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支持全面小康社会的核心和灵魂,文化落后的社会不可能是进步的社会,当然也就不可能称之为全面小康。该文从全面小康社会解读、全面小康社会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当前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挥文化建设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支持作用几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全面小康”的基本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宇 《开放潮》2002,(12):47-48
对中国人来说,“小康”,是一个充满期望和梦想的字眼。从古至今,它凝聚了多少炎黄子孙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企盼。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到2000年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确定了到20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奔小康的战略构想。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杯,为刚跨过小康门槛的中国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媒体视角     
《西部大开发》2012,(12):15
《小康》封面报道:2020,小康国家"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邓小平在1984年完成了他对小康社会的新定义。历经30多年实践,从小康社会——总体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是温州市瓯海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一年,也是扶贫开发进入新阶段后,紧紧围绕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全面启动小康工程建设的重要一年。一年来,我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做到“人口迁移”、“产业培育”、“环境优化”、“山海协作”四大工程,结合我区实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2003年主要工作(一)制订扶贫开发新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为努力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贯彻实施“工贸主导、文化提升、山水融入、中心培育”的区域发展战略,全面启动小康工程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奋斗目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而要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先要全面建设农村小康。全面建设农村小康,首要的任务是实现农村贫困地区,贫困农民的小康。也就是说,没有贫困地区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农村的小康,而没有全国农村的小康,就难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笔者认为,要建设贫困农村小康,必须下大力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准…  相似文献   

19.
全面小康社会理应是与全体公民所涉的经济、政治、科教、文化、环境、治安、生活等诸方面相关的全方位的小康。因此,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支持全面小康社会的核心和灵魂,文化落后的社会不可能是进步的社会,当然也就不可能称之为全面小康。该文从全面小康社会解读、全面小康社会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当前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挥文化建设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支持作用几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论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美群 《乡镇经济》2005,2(12):8-11
我国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纲领,是邓小平“小康”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从目前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来看,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最远的主要是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应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