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东、中、西部的经济开放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在分析区域发展的巨大差异时,对外贸易和吸引国外直接投资构成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经济指标。通过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贵州数据(1980-2009年)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欠发达地区对外贸易和FDI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说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对外贸易和FDI的制约。因此,欠发达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还应将把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
经济增长质量作为重要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构建Theil系数、区位熵等指标体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区来源分布的演变规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内部差异在三大区域中最大,其次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内部差异最小。从Theil系数的分解可以看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三大区域的组内差异和组间差异均处于不断下降的发展态势,并且组内差异的贡献率高于组间差异。从区位熵来看,北京、上海、广东的对外直接投资一直处于最领先地位,而湖北、贵州处于落后地位。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非均衡的区域时外开放战略及递进式的区域开放模式,使得外商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且,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对外贸易的高度相关关系,最终也使得我国的区域对外贸易也出现了非均衡的现象.当然,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东中西部的影响也并不相同,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中部地区正在成为我国吸引外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但是,西部地区却并没有出现我们所预想的那样,即外资的大量进入以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3—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模型,从吸收能力视角实证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地区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显著为正,东北部地区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强度和资本密度2个吸收能力因素在对外直接投资对地区创新产出影响中存在双重门限效应,技术差距和市场化程度存在单一门限效应,且在研发投入强度、资本密度、市场化程度特征值跨越相应门限值,技术差距特征值低于相应门限值时,对外直接投资的正向影响效应明显加强。同时,各地区吸收能力因素特征值与相应门限值的距离存在显著差异,大部分地区的资本密度特征值已跨越了相应门限值、技术差距特征值也已低于相应门限值,但部分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研发投入强度及市场化程度特征值仍处于门限值以下。  相似文献   

5.
在对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比较分析基础上,利用1986年至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二者的长期协整关系,探讨了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过程。实证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作用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6.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关系是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利用中部8省和西部12省(市)的1998~2012年工资性收入、人力资本投资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计量模型,研究发现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增加有利于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加,但中西部的省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工资性收入的增加的效应比中部地区更大。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西部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西部地区应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的引资环境,加强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大型跨国公司来西部进行投资和并购国有企业等一系列措施来加快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8.
王凯  庞震 《当代经济管理》2011,33(10):65-70
运用1985年~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地区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存在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对东部地区的出口促进作用远远大于对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出口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06~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双向直接投资及其交互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均显著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二者的交互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显著为正。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双向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中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小于西部地区,而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其与对外直接投资的交互效应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则大于西部地区。此外,中国的金融发展水平、投资水平、劳动力投入、人力资本水平、技术创新、出口贸易、资源禀赋和政府支出也都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4-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整体房地产价格和东、中、西部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房地产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从各地区看,外商直接投资对东、中、西三大区域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外商直接投资对东、中部地区房地产价格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而对西部地区却有显著的正向拉动作用;(3) FDI并不是造成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调控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FDI尚未成为西部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较少的FDI存量拉大了西部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西部地区经济同质性较低,区域经济一体化远未形成。西部在市场潜力、区位和区域科技创新等方面存在较大劣势,影响了外资流入;正在改善的基础设施则对FDI流入产生了较大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内部,在省际层面上,FDI选择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外商投资区位变迁及其经济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商投资是导致近年来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和东西差异扩大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外商在华直接投资高度集中在沿海少数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外商在华投资的区位选择出现了"北上"的趋势,但"西进"的趋势并不明显.从发展趋势看,外商在华投资的"北上西进"趋势将会逐步加快,应采取措施推动外商投资的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东部地区FDI对工资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甚至呈现一定程度上的负向效应,但是中西部地区的FDI对工资却存在长期的正向促进效应。东部地区工资增长的真正动力是FDI以外的因素,而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来源于中西部低于本地工资的劳动力资源,加深了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中、西部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城镇化率的地区差异较大,东部较高,西部较低,中部居中;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区的城镇化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提高幅度的地区差异也较明显,东部地区提高幅度较大,西部地区提高幅度较小,中部地区提高幅度居中.各地区城镇化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著的;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中,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西部、中部和东部,同经济发展水平的顺序恰好相反.因此,继续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15.
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全国分为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采用1996~2002年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教育投资对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各有不同,差别较大,东部最为明显,而中西部明显偏低.目前,产生教育投资效应区域差别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在各区域投资规模和结构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东部产业集群的极化效应对西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集群是东部经济增长和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但东部产业集群产生的极化效应使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新的后天优势,不利于东部产业的西移,东西差距会进一步扩大.因此,西部地区应采取相应策略培植本地区的竞争力,尽量减少东部集群极化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问题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15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中国是否存在倒U型的EKC曲线,并且在考虑贸易与投资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东部地区存在倒U型的EKC,西部地区存在正U型的EKC,中部地区不存在EKC;外贸依存度与碳排放呈现出显著地正相关关系,FDI对碳排放虽有影响但很微弱;贸易和投资对拐点到达的时间并无影响,但却能够提高拐点到达时的人均GDP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信息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而区域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又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要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逐步实现经济"趋同",就要求各区域,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加快信息化建设,实施以信息化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战略.要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我国1981-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在全国和东、中、西部,FDI、国际贸易、金融发展存在着协整关系。由协整方程知:在全国、中部,国际贸易显著促进了FDI的流入,而金融发展则显著抑制了FDI的流入;在东部,国际贸易对FDI的流入作用显著的为正,而金融发展对FDI的流入没有显著的影响;在西部,国际贸易和金融发展都对FDI的流入作用不显著。采用误差修正模型(VECM)研究FDI、OPEN、FIR之间短期关系;接着构造动态面板模型,应用Dif-GMM、Sys-GMM两种估计方法分析了国际贸易、金融发展对FDI的短期动态影响,发现:上期的FDI对进入我国的FDI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和聚集效应,而外贸依存度、金融发展对FDI的影响是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的。  相似文献   

20.
外商直接投资(FDI)在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推进管理方式创新以及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方式中具有重要意义。以1995—2010年间我国中部六省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对中部六省FDI的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并对省际间的FDI流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由于中部六省在经济状况、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消费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FDI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提高FDI必须针对各省实际采取差别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