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帅 《魅力中国》2014,(2):41-41
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的提高,但对农村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新技术的推广以及城市管理带来不利影响。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要实施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推进人口城市化进程、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加大对转移劳动力的保护力度等策略。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对人格方面进行教化培育,使其综合素质提升的过程,而农村教育,方向直指农村地区,对于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章基于农村教育视角,研究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问题,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的原因在于知识水平制约,转移就业困难;转移盲目性较大,组织化程度低;权利意识较弱,自身权益难以维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注重素质提升改进农村教育目标;普及职业教育思想改变农村教育观念;重视综合教育丰富农村教育内容;加快解决转移劳动力子女入学问题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中国目前也将是今后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中国1985—2009年的相关数据,并分成两个子样本,对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进行检验,得出结论:人力资本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力资本的推动作用就越强。  相似文献   

4.
浅谈农民工培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于提高农民素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着诸多问题.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应提高认识,完善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里,全国各地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可供总结推广的宝贵经验。当前,面对新的形势,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应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借鉴各地成功经验,从政策体制改革入手,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前提,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进程,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推动农村劳动力多元化转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石家庄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协调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总体来看城镇化的质量还不高,存在着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够充分,剩余劳动力转移受到制约等问题。文章对2011~2015年石家庄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石家庄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农村电商的发展为突破口,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伴随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而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怎样进行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以及如何规避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给未来经济发展带来的潜在危害,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出路,而在城镇化道路的选择上必须坚持以乡镇企业发展为主要经济支柱、以中小城镇为主要方向、以实行人口迁移自由为根本保证的全方位推进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利用1978—2021年山东省统计年鉴数据,运用灰色预测模型与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进行预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预计到2030年农村劳动力将完成转移,但在2030年之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仍有潜力可挖。因此,需要从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规范劳动力就业市场、发展农业现代化、发挥好政府指导帮扶作用4个方面挖掘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实现山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空间深受挤压、难度加剧。在这样的形势下,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有效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梁强 《北方经济》2018,(1):71-73
辽宁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如何在城镇化高速发展过程中合理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影响辽宁省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优势、劣势及存在问题等研究,提出关于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合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0~2010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农业技术需求法和中国农业生产实际估算了2000~2010年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结果表明,2000~2010年中国农村有待转移的剩余劳动力数量呈上升、后逐年快速下降的趋势,到2010年,下降至6820.92万。此外,本文将从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两个角度就待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素质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对如何更加有效地转移和利用农业剩余劳动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he pattern of labor force migration in the ethnic minority area, based on a sample of 120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in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and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indoor interview.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pattern of labor force migration, in essence the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of the rural labor migration, could be interpreted by two factors, i.e. the motives to migrate, and the condition of migration. The rural labor migration in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research shows a tendency that a complex mixture of different motives to migrate is gradually replacing a single economic one; the pursuit of a better cultural and social life has become more important. With respect to the social condition (or the social capital factor) of the fulfillment of rural labor force migration in Ningxia, the help of relatives and friends of rural laborers still serves as the main bridge. The advent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labor broking, howeve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lement to promote rural migration in Ningxia. Meanwhile, local governments are also making efforts to accelerate the rural labor migration.  相似文献   

13.
耿永志 《新疆财经》2007,(1):33-35,71
对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政策实践和理论研究更多重视了向大中城市的转移,很少考虑向小城镇转移的问题,更少考虑具体的转移机制问题。因此,应尽快建立包括导向机制、动力机制、信息传导机制和保障机制在内的各项机制,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思路来指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把农村劳动力城镇化转移工作纳入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来,要因地制宜地搞好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着力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城镇化转移。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调查分析,当前新疆“三农”问题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农民增收困难,渠道狭窄;二是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三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迅速增加,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转移农村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本文通过对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加快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福利经济学的分析工具,阐述了农村劳动力非永久乡城迁移是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的一种理性选择。比较了不迁移、非永久迁移和永久迁移之间的福利差别,从而明确非永久迁移比不迁移的福利大,而从长远来看,应引导农村劳动力向永久性迁移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一直困扰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实践证明,美国、日本、韩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财政政策比较符合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文章在总结美日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剩余人口转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流动的主体是农村剩余人口向城市的转移。通过对我国农村剩余人口转移的问题、特点和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几项合理的措施:①深化体制革新,实现农村剩余人口的彻底转移;②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③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遏制房价高涨;④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⑤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提高其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8.
广东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农村劳动力迁移量和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本文从农村迁移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分布和农村劳动力迁移对城乡人力资本差距的影响两方面对此与传统经济学理论相悖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农村劳动力迁移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方面因为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受到歧视,一般在城市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另一方面因为农村劳动力迁移扩大了城乡人力资本差距,从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9.
农村建设包括农村社区和个体农户发展两个层面,二者必须统筹兼顾.以陕西商洛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商州为例,探寻乡村社区贫困成因及治理模式.农村社区贫困是多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包括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贫困文化影响,产业结构不合理和森林资源利用政策制约等.乡村社区扶贫应以整村推进、移民搬迁和特色产业开发为主,辅以劳务输出和教育扶贫.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个长期的必然的历史进程。英国、美国、日本和巴西在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中,工业化对农村劳动力产生强大拉力,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则对农村人口城市化产生推力,土地制度的变革、自由迁徙权利的确立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为农村人口城市化提供了前提和制度保障。中国现阶段正处在农村人口高速向城市转移的时期,需要充分借鉴其他各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