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坚持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明确的共同目标。为了确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正确与否,必须建立稀量协调发展实现程度的指标体系,本文论述了指标的类型指标分原则,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四大指标体系以及ECCO方法和非货币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成为突出重点问题,在实际城郊农村可持续发展规划推行中遇到各种因素影响使其难以实现。文章通过大量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对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结合我国实际分别从经济、社会、资源及环境等方面构建城郊农村发展指标体系及权重分析,提炼综合性指标体系。研究表明,在构建城郊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中环境资源是影响城郊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选取河南省栾川县为实证对象,发现栾川县经济、社会生活、资源、环境等4个子系统发展不平衡,增长速度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与栾川县近年来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烟台市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发展与资源、发展与环境的矛盾;从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通过建立指标体系综合分析了烟台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4个方面构建了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表明:影响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表现为多元化和均衡化,环境与资源子系统的作用相对较强。区域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空间差异显著,表现为由东南高向西北降低的趋势。环境和经济子系统是产生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各地区的优势与不足同样突出。  相似文献   

5.
济南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系数和评估指标体系。根据历年的统计数据地济南市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对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预测了主要指标到2020年的变动趋势,最后提出了促进济南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揭示矿业型城市在不同阶段的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和水平,更好的促进城市系统的协调发展。首先在分析矿业型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并以矿业型城市徐州为例,尝试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3—2007年徐州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其他发展条件类似的矿业城市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理论研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从经济、资源、环境和智力四个维度,构建了一套白银市矿业特色的矿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资源型城市的矿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白银市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基于层次和因子法的东北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两种评价方法的长处,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方法原则为指引,针对东北地区的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人口状况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东北地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东北三省、内蒙东部4盟市和全国平均水平的指标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了东北地区与全国的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并对评价结果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林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的度量方法很难有效地解决环境和资源在经济体系中的价值问题,现尝试运用能值分析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在对林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规律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按照能值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借鉴已有的能值分析指标,阐述林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架,包括能值投入分析指标,能值产出分析指标,林业生态经济系统基本能值指标体系。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能值指数,为林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维持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关系协调的前提下,一定区域内的资源环境条件对人类生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适宜度及规模保障程度。本文以环县为例,构建相应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对该地的环境资源、人口资源和经济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目前是富余现状,经济资源承载力均高于环境资源承载力和人口资源承载力,环县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同步性,资源与经济的关联度弱,环境资源与人力资源十分不协调。  相似文献   

11.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模型,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构建适合中等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共选取31个参考因子,对江门市2004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4年江门市土地利用处于基本可持续阶段.针对评价结果,对江门市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要建立一个既简单又能反映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普遍规律的评价方法难度很大,而传统的评价方法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为的痕迹.以武汉市为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和基本思路,构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反向误差传播(BP)模型,结果表明与武汉市实际情况是相符的,证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长春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居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也是人类借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宜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是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终目标;建立了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研究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1996~2004年长春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时间序列上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驻马店城区用地扩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影响驻马店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因素,建立了驻马店城区扩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采用多目标突变决策评价法进行了驻马店城区扩展方向评价,科学性较强,避免了定性分析的不足,对驻马店市的今后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PSR模型的齐齐哈尔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SR模型构建城市土地集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客观赋权法和主观赋权法相结合的最优赋权法确定各指标体系权重,并借助综合评价模型,评价1998—2008年齐齐哈尔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综合值。结果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近10年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基本处于不集约状态。因此,应积极制定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措施,为未来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西宁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中尝试对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依据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西宁市的实证研究中,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度高。结果表明,从西宁市2000~2011年的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进程来看,两者的综合指数总体呈逐步提高的趋势,"十一五"期间,发展明显增速,发展水平超过平均水平,2010年之后实现跨越式发展,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两系统的协调度也属于优质。2000~2011年,西宁市人居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度曲线呈"U"型。最后,在综合评价指数和协调度的基础上,针对今后西宁市可持续发展思路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模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宏观上建立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等方法,得出目前福州市城市土地利用仍处于适宜利用水平,对集约利用的隶属度为0.34,未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潜力主要包括存量建设用地和一定量的旧城改造潜力、土地置换潜力:今后必须适时实行"挖、储、供、管"等一揽子集约用地工程,制定并贯彻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和制度.  相似文献   

18.
泰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系统论原理,参照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选择了31个因素为参评因子,建立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式。运用综合指数法和协调度模型,对泰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7-2001年,泰安市城市土地利用经历了从初步可持续利用、基本可持续利用到可持续利用的不同阶段,并不断向更高阶段演变,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协调度在波动中趋于上升,协调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导资源濒临枯竭等是资源型城市战略转型中的共性问题。针对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问题,本研究从城市林业的角度出发,以湖南省耒阳市为例,提出发展城市林业,利用林业自然生态功能低成本、高效率的缓减和长期修复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其社会、经济功能辅助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建议将城市林业纳入资源型城市规划体系,倡导全民参与式城市林业体系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对合肥市城市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肥市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具备了许多有利条件,但也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从水资源系统的水源、供水、用水、排污与纳污系统角度分析了水资源对该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城市发展规模、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水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