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持股收益,是指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投资企业按照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当年净利润份额或从被投资单位分得现金股利或利润而确认的投资收益。本文所讨论的内容均假定投资企业持股期间被投资单位未发生亏损,且除持股收益以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相似文献   

2.
采用笔者所提出的TSWC模型,验证其在以价值投资为基础上的反向投资收益,以此证实该方法是否能够获得比市场平均收益更高的超额收益.笔者以实际操作发现,在国内A股市场,采用以TSWC模型进行价值投资,会比通常理解的买入持有策略(buy & hold)具有更大的投资收益与风险控制优势.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的投资收益分析是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组织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论述了人力资源投资收益分析的意义,其次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收益分析的主要方法进行了论述,最后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收益分析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为了规范企业投资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财政部于1998年6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下简称《投资准则》) ,规定在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所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息 ,在实际收到时 ,应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但收到的、已记入应收项目的现金股利或利息除外。笔者认为 ,这种处理方法存在明显问题。一是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据此 ,企业持有期间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息 ,是已经实现了的收益 ,该项收益应作为投资收益处理 ,而不应冲减短期投资原始成本。并且 ,投资成本与持有期间的收益由于性质上的不同 ,也应分别处理。投资成本是指企业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的实际支出 ,表现为企业一定的现金流出 ,而企业持有期间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息 ,是企业一定期间内因投资而带来的收益 ,表现为一定的现金流入。二是不符合收入确认原则。《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 :利息、现金股利收入 ,应在下列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 :①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②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持有期间所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息收入是已实现的投资收益 ,因此它应确认为该期间的投资收益 ,而不应冲减投资成本。况且...  相似文献   

5.
西南地区国家级贫困县人力资源数量丰富,但质量较低、结构分布不合理,而且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投资主体与收益主体不对称、流失严重。应树立全新的人力资源观念,完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优先发展西南地区经济,为提高人力资源文化素质奠定经济基础;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改善人力资源的整体结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利用“反常机遇”吸引外地人才;重视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开发,加强教育培训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杨浩辉 《新智慧》2005,(7):38-39
笔对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确认投资收益的核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确认投资收益的“等式法”为:“累积应确认的投资收益”=min(“累积应收股利”,“累积应享有的净利润”),即“累积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累积应收股利”与“累积应享有的净利润”中较小。而且笔认为,运用“等式法”比运用准则中的计算公式更直接、简便,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7.
对应收账款投资效益的预测分析是影响应收账款投资决2%,管理成本增加至18000元。设该企业的机会成本率为5%,策的重要因素。应收账款投资决策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信用增值税税率为17%,要求做出是否应放宽信用政策的决策。政策改变的边际收益应大于边际成本。然而,目前人们用以按模型①计算应收账款投资收益:分析应收账款投资收益和成本的模型不太合理,由此得出的目前政策下:营业利润=1000000&;#215;(1-70%)-150000=分析结论也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会导致应收账款投资决策失150000(元),销售利润率=150000&;#247;1000000&;#215;100%=15%。误,因此必须加以改进。新政策下:营业利润=1050000&;#215;15%=157500(元),边一、应收账款投资效益分析的现行模型际收益=157500-150000=7500(元)。1.应收账款投资收益分析模型。按模型②计算应收账款投资收益:应收账款投资收益(即营业利润)=赊销收入&;#215;销售利润率目前政策下:边际利润=1000000&;#215;(1-70%)=300000(元)。(模型①);或:应收账款投资收益(即边际利润)=赊销收入&;#215;边新政策下:边际利润=1050000&;#215;(1-70%)=3...  相似文献   

8.
如果经理拥有投资项目的私人信息且其补偿依据投资项目的收益进行设计,那么所有就可以通过减少经理的补偿而放弃一些可行的投资项目,他所要求的项目回报率大于企业的资本成本,从而使企业投资不足,投资效率较低。与此同时,为激励经理如实报告其事前的私人信息,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就要让经理分享项目的投资收益,并适当给予其期权激励。  相似文献   

9.
淡志强 《新智慧》2007,(5):59-59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七条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  相似文献   

10.
美林投资时钟理论阐述了经济周期与各类资产投资收益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国内经济周期与证券资产投资收益的关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理论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以收益最大化为原则制定了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证券资产配置策略,同时指出在策略制定时应充分考虑宏观经济事件、政策及资金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保险投资收益是弥补承保亏损和利差损,维持保险公司持续经营的重要保证.本文以644个交易日的上证指数、上证国债指数、上证基金指数和SHIBOR为样本数据,运用VaR模型对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进行了实证测度,并采用均值-VaR模型对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绩效进行评价.实证结果显示:险资投资股票和基金的风险过高从而潜在损失大;对比规划求解计算出的最优收益风险结果来看,目前保险投资组合收益率低且风险高,缺乏效率.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保险投资结构,从而实现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收益的有效匹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企业经营的多元化,长期股权投资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规范企业的投资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下统称《制度》)。但在实践中,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仍有以下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商榷。一、成本法下投资企业应享有利润或现金股利的核算有待改进《制度》规定,在成本法下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部分,作为清算股利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具体计算时又区分“投资当年”和“投资以后年度”进行处理:投资当年按下列公式计算确认投资收益和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215;投资企业持股比例&;#215;(当年投资持有月份&;#247;12);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215;投资企业持股比例-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以后年度按下列公式计算确认投资收益和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应冲减初始投资成...  相似文献   

13.
一、投资年度被投资单位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的计算公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下简称《投资》)及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会计》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相关规定,投资企业在投资当年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以下简称“股利”)可分以下三种情况处理:①来自投资前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利润分派,不应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而应全额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以下简称“第一种情况”)。②若有部分来自投资后被投资单位的盈余分派,且能分清投资前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情况,投资前的净利润按应享有部分冲减初始投资成本,投资后的净利润按应享有部分确认为投资收益(以下简称“第二种情况”)。③若有部分来自投资后被投资单位的盈余分派,但不能分清投资前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情况,则按以下公式计算:公式A: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215;投资企业持股比例&;#215;[当年投资持有月份&;#247;全年月份(12)];公式B: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被投资单位分派的股利&;#215;投资企业持股比例-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以下简称“第三种情况”)。笔者认为,上述处理方法存在以下不足:1.在第二种情况下,应当明确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和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的计算依据与计算顺序。第二种情况表明...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建筑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建筑企业都面临着产品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重任.为延伸产业链,给企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建筑企业越来越重视投资,通过投资为企业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风险与收益并存,建筑企业在获得投资收益的同时,如何管理与控制投资风险已成为建筑企业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投资收益”科目核算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期间取得的投资收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实现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贷方登记企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实现的投资收益;借方登记企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发生的投资损失。  相似文献   

16.
何学武 《新智慧》2008,(5):48-49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企业对已确认的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对该金融资产进行取得时的初始计量和持有期间的后续计量。初始计量中主要解决该金融资产实际利率的计算、摊余成本的确定、持有期间的收益确认以及将其处置时损益的处理等问题;后续计量中主要确认实收利息、投资收益和利息调整(溢折价)等。这些数据的计算在手工方式下十分复杂。本文结合实例探讨如何利用计算机辅助功能建立计算模型,以简化计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1996年以来,我国股市再度表现繁荣态势,资金容量和股票容量不断扩大,本文试就股市繁荣对居民行为、银行经营活动、企业经营活动以及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影响作些分析。一、股市发展对居民行为的影响1、股市发展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居民从事股票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取投资收益。股票投资收益来源于两部分:一是股票分红收益;二是股票价差收益。一般地,在股市成长期,股票投资因价差收益巨大而有丰厚的收益,因此,股市发展会刺激人们的股票投资欲望。对居民而言,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提出了第三方参与式人力资本投资方式,让第三方服务(假定为人力资源事务所)参加整个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从而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率,促进人力资本投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面对我国寿险市场白热化竞争的环境,中小寿险公司尤其是新设寿险公司面临着将有限的货币资源存放于银行换取利息收入还是运用于专业投资获取收益的取舍问题.单纯追求银保规模势必会付出牺牲资源、代理成本及投资收益萎缩的代价,单纯追求投资的独立、专业运作则可能影响必要的保费规模.只有合理设定银保与投资的缋效考核标杆、科学确定银保与投资的关系定位,统筹兼顾,才能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20.
荣树新  胡永红 《新智慧》2008,(10):20-21
(一) 1.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总体原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原则是: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时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将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上述金额的部分视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