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自从建筑业用工制度改革以来,建筑施工企业使用劳务队的比例已占企业自有职工的70%以上。这对于缓解企业劳力紧张状况,加快工程进度,提高企业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劳务队伍如何管理,已成为各级领导和管理机关普遍关注和需要认真探索的热点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用好队伍,管好队伍”的指导思想,在外包管理中进行了大胆尝试,初步建立起一个内有自我约束、外有平等竞争,以提高劳务队伍素质和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新型外部劳务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提高劳务用工管理水平是我国施工企业粗放型向集约型、专业化转变的必然选择。提高劳务用工管理水平是我国施工企业粗放型向集约型、专业化转变的必然选择。现今一线劳务用工数量庞大,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综合素质较低,管理难度很大。劳务用工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总承包企业的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信誉。劳务企业存在的问题很多劳务企业只是为别人"挂靠"而备。收取少量管理费用,而真正"以营利为目的,以劳务为卖点"成立的劳务企业很少。目前,极少有劳务公司是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利用社会劳务资源上的操作思路为:采取混编(以职工带民工组成工班)、培育(鼓励职工在保留劳动关系的情况下,带领劳务工班进行工费承包)、收编(将社会上有资质的小劳务企业收编为架子队的工班)、引进(引进社会专业施工队伍,作为架子队的专业工班)、改造(将协作队伍拆分后纳入工班管理)等五种方式,把社会劳务队伍和劳务工纳入架子队工班直接管理,建立起以职工为骨干,以社会劳务队伍为补充,稳定、专业、规范的架子队作业层队伍.  相似文献   

4.
当下,人工费、材料费上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对于本来就处于"微利"的施工企业,尤其对于以"劳务分包"为主体的施工单位来说,这个难题的破解更是迫在眉睫.一方面,通胀的压力、人们对于生活品质、幸福指数及社会公平正义的渴望,使劳务人员的收入势必逐年攀高,另一方面,中国施工企业的劳务队伍又存在着水平良莠不齐、素质不高、管理粗放等一系列的问题,成为阻碍施工企业做强做大的绊脚石.破解"涨价"难题,引导劳务队伍不打价格战,走品质发展、效率发展和良性发展的正道,是当下施工企业需要在实践中经历的锻造和肩负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界定中小企业 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四部委于200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就从用职工人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三个指标界定中小建筑企业的规模。但是,在运用这三个指标来衡量中小建筑企业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首先,建筑企业职工人数是一个内涵不十分清楚的指标。职工是否是指企业的核心技术管理人才,是否包括紧密层或非紧密层劳务分包队伍?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呼啸而至,一时之间,施工企业资金压力增大,人工费用支付滞后,导致一些实力不强的劳务派遣、劳务分包企业走向倒闭、破产;部分施工企业在劳务用工上,放松资质准入审查标准,更多地关注劳务价格;还有的企业开始直接组织劳务施工队伍,以减轻资金上的压力。这就使得施工企业在劳务用工方面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既有规范的劳务分包和劳务派遣用工,又有不规范的劳务分包用工,还有直接的雇用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经济市场的开放,大中型建筑企业开始实行管理层与劳务层分离。从本世纪初起,大批企业实现对第三层次中小企业关闭、归并和改制,革故鼎新建立新的行政建制,构建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承包企业为骨干,劳务分包企业为基础的新格局。那么,对主干大中型建筑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分包管理层与操作层,该  相似文献   

8.
施工企业和劳务企业明确各自的发展方向,在前者的管理和带动下,帮助劳务分包企业工作顺利开展。建筑劳务企业与施工企业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施工企业给劳务分包业务,劳务分包为施工企业完成工作。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保障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是施工企业和劳务企业共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是1953年成立的老企业,人员曾超万人,离退休人员已过4000人。企业改革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人往哪里去”? 1997年公司进行了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劳务管理公司正式成立。它所管辖的对象是3500名曾为企业奋战过的自有职工。1999  相似文献   

10.
涨!涨!涨!劳务价格涨幅惊人涨!涨!涨!劳务用工企业不能承受之重近些年,建筑劳务市场风起云涌。以"包工头"为代表的建筑劳务主体日渐退出历史舞台,劳务公司在政府的推动和社会的呼声中粉墨登场,新出台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引发对劳务市场各种新问题、新矛盾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建筑市场经过近3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施工总承包为龙头、以专业施工为骨干、以劳务作业为依托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由于工程建设加速开发,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各大型施工企业承揽的任务仅仅依靠自身的劳动力和机械设备已不可能完成,需要依托外部施工力量采取工程分包、工序分包或劳务分包形式来完成。为提高分包队伍的管理工作,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总体要把握6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12.
建筑劳务是施工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保障。建筑劳务企业作为建筑劳动者的蓄水池,一手拉着建筑劳动大军勤劳致富的梦想,一手拉着国家建筑业发展的重任。但是,由于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建筑劳务市场缺少有效监管,导致建筑劳务企业发展举步维艰,生存面临诸多困难。本该为建设添砖加瓦的建筑劳务企业,却尴尬地成为了施工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建筑劳务企业发展到底有多难?难在哪?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对施工企业造成了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建三局第二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自1992年以来,历经10年的改革实践,从组建以一线职工为主体的劳务公司发展到以承接工程项目为主体的武汉分公司,不断巩固和发展劳务专业承包队,全面对接市场。而今已成为公司内具竞争力的支柱分公司之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施工产值递增,2001年合同成交额为1998年的4.8倍,产值递增85%,利润递增89%。具体作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建筑施工劳务分包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阶段与施工劳务相关的问题如施工质量、安全、劳务权益保护等还普遍存在,施工劳务需要得到有效地管理和规范。施工劳务分包是组织施工劳务的主要方式。在确定施工劳务分包机制时必须考虑两个核心问题即施工劳务组织和施工劳务交易。施工劳务组织应该禁止采用零散用工的方式,施工企业直接雇佣的所有劳务应该由施工企业负责管理并对他们的作业承担直接责任。成建制的劳务企业和施工企业之间的交易应该在有形劳务分包市场上进行,具体交易形式应该以交易合同备案制为主。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油品销售企业员工退出机制中未充分考虑到劳务用工这部分人员,尚未把劳务用工退出管理纳入正常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造成劳务用工与合同制职工(正式工)在退出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企业的和谐、稳定,应考虑将劳务用工退出机制纳入企业员工退出机制总体范畴,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员工退出机制,给劳务工吃一颗"定心丸"。正式工与劳务用工的差别石化企业在实行"同岗同薪、同工同酬"工资制度改革后,基本  相似文献   

16.
施工企业自推行承包以来一直实行全额计件工资制,如何通过计件工资形式鼓励施工班组多做实物量,同时合理拉开班组之间分配差距,是一线生产工人分配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围绕施工班组劳动效率评价进行探索,发表一些雏见。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劳动密集型和劳动成果直接表现为实物产量的特点,全额计件工资按单一计划人工(包括实物量人工和非实物人工)与固定工种(估工),单价结算的弊端以及“二层分离”后劳务层劳务费用核算的实物量依据,我认为班组劳动工效评价主要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以实物量为主体的工效指标体系的设置和考核;  相似文献   

17.
赵军 《冶金财会》2013,(3):22-23
<正>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钢铁行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成本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人工成本作为钢铁企业产品制造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成本和盈利水平影响较大。人工成本是钢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用于劳动者的全部费用,按钢材产量折算的一个重要成本指标。人工成本构成中,职工薪酬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外委劳务费用的支出。因此控制人员数量、减少外委劳务、提高产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实现充分利用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南京输油处,随着管理输油管线长度的不断延伸,自有职工队伍的数量已不能满足生产管理的需要,通过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方法,采用公司内部职工输入劳务,劳务用工队伍日益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发生着巨大变化。该处通过加强劳务用工管理,不断提高了职工队伍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9.
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电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坚持以安全为基础、以改革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并得到全体职工认同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先进的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时代特征和企业个性。它能帮助人们确定正确的、共同的价值观,找到共同奋斗的目标,对企业全体职工具有较强的导向功能。它能增强企业全体职工对企业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当这种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强大生命力。 企业文化就其本质而言,是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20.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改制要结合行业内业务关系,形成以总承包为龙头,以专业承包为主体,以劳务分包为依托,总承包与分包分工协作,互为补充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