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期,欧盟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将航空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日本从2011年4月起实施农产品碳标签制度,英国年初全面推广碳认证体系。碳关税、碳标签、碳认证等三碳问题在世界经济恢复性增长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重新抬头。抓紧对三碳问  相似文献   

2.
庞鹤 《现代商业》2012,(33):83-84
随着欧盟将航空业纳入碳排放贸易系统的法案进入执行期,各国对其的关注普遍升温,对其合法性和合理性提出质疑。本文在此背景下,从积极层面探讨欧盟航空碳关税的理论基础,及其一旦实施将产生的短期和长期影响,认为欧盟航空碳关税的实施除了其自身利益问题及可能引发的航空业竞争格局的改变外,也将在长期推动全球关于气候问题的协商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2022年12月,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获得正式批准,计划将于2026年正式针对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和氢六个行业征收碳关税。其中,钢铁在上述六大行业中占中国出口至欧盟的贸易额之比最大,因此,CBAM的实施将对中国钢铁出口至欧盟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中国对欧盟钢铁产品出口贸易现状的基础上,从中欧钢铁贸易关联度、中国出口欧盟钢铁产品碳排放水平和中欧碳价差异三个维度分析CBAM对中国钢铁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与欧盟钢铁贸易关联度高、对欧盟出口的钢铁产品碳排放水平高、中欧间的碳差价大等。基于此,建议我国钢铁行业拓宽钢铁出口市场、提升生产技术以减少碳排放以及完善碳定价机制和钢铁行业碳排放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4.
透析欧盟征收航空碳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委员会不顾其他国家的反对以及航空的公司的承受能力,决定于2012年1月1日对国际航空业征收碳税,其涉及的航空公司包括在欧洲起降的所有航班,共计2000多家。虽然欧盟早在2008年通过的相关法案中就已经决定将航空业纳入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中,但是此项决定的宣布依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欧盟征收航空碳税的由来是什么?其真实  相似文献   

5.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立法进程加速,已公布法案尚未涉及纺织服装行业,但从长期看,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规模大,对外依赖度高,极易受到新“绿色贸易壁垒”的冲击。通过建立投入产出(IO)隐含碳排放核算模型,测算出不同情景下,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给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所带来的额外税负。在此基础上,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评估了该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发现,在欧盟CBAM仅针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情境下,会导致中国GDP的微弱下降,国民福利也将受到影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受到抑制,随碳关税增加,受到影响变大。其中,服装行业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将进一步增加,叠加碳边界调节机制的交易成本提升,将进一步威胁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欧盟提出将航空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这一现状,应用博弈论建立航空公司是否选择进行减排来适应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博弈模型,探讨航空公司是否选择进行减排以及国家或者国家联盟是否需要严格进行监管的内在机理,对航空公司与国家或国家联盟之间博弈关系的策略集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博弈模型的纯策略和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求解与分析,最后给出航空公司应对欧盟提出的将航空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对策建议,同时也给出了作为国家主体,如何合理健康的引导航空业走向更加环保的发展道路的对策与建议,为在政府影响下的航空业如何取得长足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郭丽萍 《大经贸》2011,(12):71-73
12月21日,欧洲法院(EuropeanCourtofJustice,简称“ECJ”)一锤定音,宣布美国航空运输协会以及3家美国航空公司联合起诉欧盟2012年1)11日起征收碳排放税的案件败诉。法院声明,将航空业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计划的指令,具有法律效力,且没有违背惯常的国际法原则,也不违反“天空开放”协议。  相似文献   

8.
2022年3月15日,欧盟正式通过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立法草案。欧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全面实施将对我国产品出口欧盟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探究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实施对我国对欧盟成员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对欧盟成员国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采用GTAP模型科学预测并评估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中国对欧盟国家的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欧盟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会使部分高碳产业产出量下降或出口量减少,从而抑制我国的出口贸易,并且会对中国和欧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构成威胁,造成双损局面。当中国采取同欧盟国家相同碳税标准对国内产品征收关税时,中国实际GDP、各行业产量均大幅下降,即使部分行业的出口量增加,但中国经济整体增速放缓。因此,面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即将施行的现实,中国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税收体系,引导资源有效配置,优化产业结构绿色升级,以促进我国对欧盟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虽然欧盟一直是节能减排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但如果欧盟各国通过减少国内生产,增加从中国的进口而实现其减排目标,则其承诺将是毫无意义的。采用投入产出法对中欧贸易隐含碳进行结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0年,中国对欧盟净出口隐含碳占到中国总排放量的3.07%~8.41%;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都有利于减少碳排放,但是它们却不足以抵消规模效应所导致的碳排放增加。因此,欧盟应对中国的部分碳排放负责,中国则需加大低碳技术的应用,改善生产结构和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外贸易》2010,(12):75-75
目前一场航空业的“低碳革命”正在西方国家兴起,作为其“急先锋”,欧盟将在2012年对所有抵离欧盟的商业航班实施碳排放权配额制度。  相似文献   

11.
张桂梅 《商业研究》2004,(8):129-131
欧盟是我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出口市场。随着美国经济的减缓、日本经济的下滑 ,进一步扩大欧盟市场对于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保护性措施很多 ,严重阻碍了中国对欧盟出口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环境MRIO模型测算和比较了中国与36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和增加值贸易余额,全面揭示了贸易所带来的利益与碳排放的关系。主要结论包括:首先,总体来看中国历年贸易隐含碳排放和增加值贸易都为顺差,且呈同步递增趋势,表明中国是碳排放净移入国的同时也是净贸易利益的获得者。其次,中国对26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和增加值贸易呈现双顺差,其中对台湾地区和印尼呈现双逆差,与上述国家(或地区)双边贸易引致的碳排放净流入(或流出)与贸易净利益(或损失)之间呈现互补关系;中国对俄罗斯和印度的增加值贸易顺差而贸易隐含碳排放逆差,使中国获得贸易利益和环境改善的双重收益;对德国等6国的增加值贸易逆差而贸易隐含碳排放顺差,使中国获得贸易损失和环境恶化的双重损失。最后,中国各国(或地区)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折算金额后占增加值贸易余额的比重差异较大,总体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具有更高的碳排放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利用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测算了2006-2008年中国与美国货物贸易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根据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TS)碳排放权价格,评估了中美贸易利益。结果表明,2006-2008年中美贸易的结果是中国无偿为美国排放了二氧化碳。考虑到碳排放权价值后,中方贸易利益减小。中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低价格出口模式不可持续,中国有必要调整外贸政策。  相似文献   

14.
周杰琦  汪同三 《财贸研究》2013,24(2):12-19,43
采用中国 1990—2010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选取排放总量和碳强度作为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实证考察贸易开放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 ( 1) 贸易开放显著提高了碳排放,"向底线赛跑"假说揭示的环境负面效应强于贸易的环境收益效应。(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中国成立,人均收入是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 3) 贸易开放的环境效应存在时空上的结构性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贸易开放对环境的负面效应有所减弱; 相对于内陆地区,贸易开放对沿海地区环境的负面效应要小。在分析实证结果背后原因的基础上,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基础上,以2005-2010年海峡两岸进出口贸易额与碳排放数据为样本,通过估算部门碳排放强度,测算两岸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对两岸贸易隐含碳净转移进行LMDI分解。研究发现:在2005-2010年间,祖国大陆各部门的碳排放强度显著高于台湾地区相应部门的碳排放强度,海峡两岸贸易隐含碳排放量主要来自于化学工业、金属工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等部门,两岸贸易使得全球碳排放量减少了209.38-306.03百万吨。本文研究不仅从部门角度,为海峡两岸控制贸易隐含碳排放量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从全球碳排放角度,为促进海峡两岸贸易深入发展提供了环境意义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impact of the 2006 European Union anti‐dumping (AD) action on Vietnamese footwear in three markets: imports to the EU, footwear producers in Vietnam, and the trade diversionary adjustment of Vietnamese firms in the US market. We find that the AD action reduced Vietnamese imports to the EU by as much as 65 per cent. Given that the EU makes up almost two‐thirds of Vietnam's footwear exports and footwear is among the top four export industries for Vietnam, this reduction is economically significant. Consistent with predictions of our model, we find evidence of trade diversion by Vietnamese producers from the EU to the US market. Our difference‐in‐difference estimates of the AD actions on the value of Vietnamese footwear imports to the United States ranged from 69 to 71 per cent over the period 2004–07 and 69 to 72 per cent in terms of quantity.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spillover effects of trade policy in third markets when firms adjust to trade barriers. Our results are robust to triple‐difference specifications where we adjust for trend differences and a series of placebo specifications.  相似文献   

17.
Half a century has passed and Turkey is no further toward achieving EU membership. Under the mandate of the Barcelona Declaration, EU–Turkish industrial tariffs will be abolished, whilst agro‐food protectionism remains largely intact. Consequently, the direct impacts from a hypothetical EU accession scenario will be concentrated in agro‐food sectors, whilst their share of economic output in Turkey implies ‘secondary’ macro impacts. To this end,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 framework is employed to quantitatively reassess full Turkish accession. Unlike previous CGE studies, agriculture, fishing and food sectors are disaggregated, whilst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to the ‘standard’ model code are incorporated to capture the vagaries of agricultural factor, input and product markets. In addition, a realistic ‘baseline’ scenario is constructed including ‘up to date’ trade and domestic agricultural policy reforms prior to Turkish entry to the EU. The results show that trade‐led gains in Turkey are moderated due to tariff liberalisation prior to EU entry, whilst Turkey receives significant budgetary transfers from the CAP budget, which are ‘mirrored’ as EU‐27 costs. With additional migration effects, Turkish (EU‐27)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all (rise), whilst real income per capita rises (falls).  相似文献   

18.
武玉英  郭珉 《财贸研究》2007,18(2):56-60,71
文章对我国水产品出口欧盟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的研究分析。研究发现,欧盟有关水产品及食品卫生法规(标准)对我国水产品出口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增强以及无公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我国水产品的出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健 《价格月刊》2012,(5):86-89
在国际贸易不断扩大、碳排放增加显著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成为当前探讨的热点话题,笔者选取如国际贸易对低碳经济的影响、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发展低碳国际贸易的对策等研究观点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