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广西的实际情况看,底子还很薄,民生问题欠账比较多,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随着经济水平提升,为了让更多老百姓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财政加大民生投入成为必然。"我们经济穷,但不能在民生上穷。"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厅长黄伟京说,"我们提出打造民生财政,主要就是考虑广西的‘小财政’如何解决‘大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2.
"四个财政"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由民生财政、绿色财政、活力财政和效益财政构成的地方公共财政建设框架体系。推进"四个财政"建设,对于进一步深化完善财政改革,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财政部门应围绕建设"四个财政",积极发挥财政监督对财政管理、财政政策落实的监督、保障和促进作用。一、着眼于建设民生财政,推动  相似文献   

3.
《会计师》2017,(1)
当前,各级政府对民生支出愈加重视。"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县级政府在民生支出投入大、增速快,但也出现了地区差异、支出结构不平衡、支出绩效需改善等问题。需要从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民生支出绩效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时期,宁夏各级财政部门将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以打造阳光财政、法治财政、民生财政和效益财政为目标,全面深化财政改革,完善落实科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古县财政以"兴一方财政、富一方百姓"为己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改革与发展并行,管理与监督并举,财政总收入呈现出阶梯型增长态势,从2003年的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到2011年跃升至11.8亿元,一举成为全省"小县大财政"的典范;财政支出也由2003年的0.46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7.1亿元,六年分别翻了近四番,实现了由"财政穷县"向"财政强县"、由"吃饭财政"向公共财政、民生财政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6.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经历了"生产建设型财政"、"吃饭型财政"和"公共财政",现在正在建立"民生财政"。建立民生财政,既反映了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也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模式的转变,是落实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的要求。民生财政不仅对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使财政自身的改革和管理面临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正民生财政是实现民生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而财政监督是保障民生财政实现其预期绩效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民生实现过程的宏观视角,分析了民生财政建设的关键在于投入规模、资金使用效率及均等化配置三个环节,并据此研究了财政监督机制与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财政监督应从财政资金的配置环节、使用环节和分配环节着手,完善民生财政的监督机制,促进民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家财政的家底越来越雄厚。此时,回应公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诉求,财政由体制内的"吃饭财政"转型为公民分享的"民生财政"既成为可能,又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事实上我国"民生财政"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国家惠民政策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今后中国财政预算的大部分将投入民生。如何落实"民生财政"政策,防范政策执行中暗箱操作、贪污腐败行为,提高财政惠民绩效,已成为当前财政工作的重大使命,也是财政治理面临的关键考验之一。应对这一考验,财政信息公开至关重要。据报道,近年来,一些基层干部变身"抽水机",使"让利于民"变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改善民生"的要求贴近百姓的心,符合百姓的期望。财政作为配置资源、调节分配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要把建设民生财政作为今后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真正把有限的财力向贫困群体和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财力增长,陕西财政民生投入逐年增加,一大批民生项目从无到有、逐年"扩面提标",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随着财政收入从高速发展进入目前中速增长的新阶段,新增财力有限与民生支出刚性增长的矛盾日益凸显,财政民生工作的可持续性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宜昌市夷陵区财政局在做大地方财政"蛋糕"的同时,大力转变理财观念,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把有限的财力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坚持公共取向,着力打造民生财政,确保全区人民群众学有所上、病有所医、困有所助、老有所养,共享公共财政的阳光。  相似文献   

12.
网络热帖的频频出现,将矛头指向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状况呈现收入差距过大且不断扩大的趋势.财政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均存在着不足之处,为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从财政手段方面调整财政支持结构,加大民生事业的投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整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和健全程税种.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改革与发展,紧紧围绕"做大财政蛋糕,做小财政供养系数,做优财政资源配置,做强财政公共保障能力"的"四做"目标,着力支持培育市场主体,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支持建设和谐湖北;着力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提高财政现代化管理水平;着力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改进部门作风和提高财政服务水平,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湖北。  相似文献   

14.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以建设民生财政为导向,积极建立和完善各项民生制度,不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资金投入,民生各方面都有了较大改善。但民生领域涉及面广量大,民生建设与人们的期望和发展的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有待进一步积极推进和改善。  相似文献   

15.
侯梅新 《新理财》2011,(4):64-65,10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民生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去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相关的支出超过1.6万亿元。尽管国家对民生投入逐年增加,但因基数过低,仍是缺憾颇多。首先,公共财政占财政的总支出比例偏低。"公共财政"本来就是"民生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应该占财政开支大多数,但是目前不及两成,不如行政事业费的开支多,也不如政  相似文献   

16.
国家预算反映着整个国家的政策,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每年一度的政府预算报告,是解读国家财政"大账本"的最好窗口。随着全国"两会"闭幕,牵动百姓心弦的政府预算报告再一次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仔细研读,今年这份长达72页的国家理财报告,大致可以用"关注民生、统筹发展、深化改革、阳光财政"这样几个关键词来加以概括。一、财政投入大幅增长,继续关注民生幸福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普通的财政干部,笔者深切感受到了财政面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财政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财政事业发展壮大的历程就是财政精神不断积淀,不断升华的过程。新时期的财政精神可以概括为"为民、务实、廉洁、和谐"四大内涵。"为民精神"体现为"心系群众、财政为民"的工作要求。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为人民利益,为人民福祉服务的。民生财政是实现好维护好发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财政》2012,(20):34-35
党的"十六大"以来,安徽省各级财政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这十年,是安徽财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十年,财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健康、可持续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初步形成;是服务经济发展措施得力的十年,适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宏观调控机制更加完善;是保障改善民生力度空前的十年,坚持将  相似文献   

19.
<正>"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财政承担着实现公共服务责任的历史任务,其本质实则为民生财政,一定要突出执政为民的主旋律。为此,要打造"十型财政"。一、打造"民生财政",力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力  相似文献   

20.
地方财政改革发展是我国财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直接影响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民生改善质量、社会和谐稳定。当前,地方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仍然滞后,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何适应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政职能,从根本上减轻地方财政负担、摆脱财政困境,将更多的财力投向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民生改善,已成为各级政府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