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今年以来,厦门火炬高新区通过持续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优化增量、改造存量,突出重大产业项目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继续强化创新驱动和人才带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打造人才高地;着力创新管理服务运行模式,努力营造亲商、便利、高效的发展环境,为厦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提供了科技引领、支撑和服务.  相似文献   

2.
倪慧 《北方经济》2021,(1):40-4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绿色发展,也更加重视林业和生态旅游业在保持经济增长和促进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伊春是一座充满"绿色"底蕴的城市,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一座拥有好山、好水、好空气的城市,更重要的是,这是一座能让伊春凭借得天独厚绿色物产资源实现转型发展、能让林区儿女靠山吃山滋养自己的城市.本文通过重点分析伊春绿色转型发展五大支柱产业之首的森林生态旅游业,以及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探析如何在未来更好地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以此更好地激发伊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信心与底气,使之成为推进伊春绿色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科研院所人才工作机制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对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农业科研院所人才工作制度创新成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文章以分析当前机制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将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提到农业科研院所发展重要战略规划中,从多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郭曼 《中国高新区》2013,(11):18-19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是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由科技部联合相关七部门共同开展实施,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5.
体制改革是苏南模式演变的先导,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成果为苏南模式提供了制度保障,为模式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支撑,同时苏南模式变革也促进体制创新向更加全面、 更加深化的方向发展.苏南社会治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问题,面临诸多挑战.构建社会治理协同机制对于实现苏南社会治理现代化、 推动苏南模式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后勤需要新型后勤人才的支撑,而培养新型人才首先要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念,鼓励教员、学员大胆创新,在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法和机制上下功夫,调动"两员"积极性,充分发挥管理效益.  相似文献   

7.
以人才转型推动经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黎 《宁波通讯》2011,(10):29-30
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加工基地,宁波市的决策层意识到,以往外延式粗放型发展模式行不通了,经济的转型升级依赖于人才的支撑,只有一流的高精尖人才,才能占据产业链的高端。人才是企业创新的第一推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人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经实地调研,认为台湾新竹科技园生产服务业以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为主线,通过在机制、战略、组织、管理、人才和业务等方面的创新,既整合了岛内外创新资源,又构建了良好的区域创新系统,凭借其强大的科技创新综合服务能力,大大提升了台湾地区的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借鉴其成功经验与做法,大力发展广东科技服务业,推进生产服务业的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广东应采取如下对策: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加速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完善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学习落实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创新龙江振兴,一定要人才优先,强化人才支撑.当前,龙江的人才支撑面临劳动力人口下降、 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率低、 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小的挑战.创新龙江振兴,一定要强化人才支撑,加快培养应用型俄语人才、 高技能人才.创新高层次人才引用模式、 提供成果转化的平台等,引进和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宁波企业要保持发展活力,就有必要进一步引进开发高层次人才,从而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9月下旬召开的宁波国际人才高层论坛以"企业发展与人才集聚"为主题,深入探讨企业发展问题,着力推动形成有利于企业人才集聚、成长和使用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新做法,为宁波科学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徐娟 《北方经济》2017,(10):48-51
内蒙古经济发展离不开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的宏观调控战略和以人才结构调整为核心的"人才强区"战略,即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协调发展.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我区人才结构对产业转型升级支撑作用的强度和方向,本文侧重理清二者关系,查找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内蒙古发展实际的人才发展规划,推动我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江苏省海门市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不断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优化人才服务体系,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环境,海门人才工作呈现创新突破、活力迸发的良好局面。当前,海门已进入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劳力经济"向"智力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今年以来,海门推出了一批新的人才政策,为人才集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在中国·海门第三届科技人才节来临之际,本刊记者就海门人才工作现状、未来目标及发展举措等问题采访了海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鲁亚飞。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国资委党委围绕省属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的主线,推进人才强企战略钱江潮涌,人才辈出。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市场竞争的焦点逐渐集聚于人才的竞争。5年来,浙江省国资委党委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增强人才资源配置机制活力,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办法,以创业创新领军人才为重点,统筹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为浙江省属企业创业创新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4.
人才战略框架下的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广东正处于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转型阶段,新的增长方式要求对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模式进行创新。为此,广东进一步健全人才战略整体架构,认真抓好制度的顶层设计,着力提升人才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努力构建三大创新型人才圈,完善创新人才的三轮驱动模式,以“三个抓手“突破高端人才培养瓶颈,强力助推创新型人才成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作用,构建宏大的产业创新军团,全面提升人才产出效益,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江东区建筑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指标稳步增长,规模已位列全大市第三,但同时建筑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低,整体素质不够高,是制约当前建筑业转型发展的重大问题。江东区建筑人才发展现状江东区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通过创新思路理念、体制机制和载体方法,不断加强建筑业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力度,打造区域建筑业人才集聚高地,为  相似文献   

16.
孟静 《科技和产业》2022,22(10):318-325
立足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时代背景,根据安徽省创新发展现状与产业结构现状,探究产业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产业基础不高、协同创新不够、高端人才缺乏、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是制约创新进一步推动安徽省产业升级的主要原因。基于创新驱动安徽省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按照业态去谋划和布局产业发展模式,分别从创新赋能、应用驱动、科技催生3类提出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最后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金融科技融合、精准落实政策支持、加大高端人才引培、加强区域分工合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企业高层次人才能够为企业创新提升、经济转型升级及城市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尽管企业是人才使用主体和人才开发的直接受益者,但是政府的统筹、引导、激励等政策举措对于城市集聚企业高层次人才往往具有根本性的作用,许多城市都已深刻认识到企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性,将企业高层次人才优先开发提到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18.
建设西部创新中心是重庆贯彻国家创新驱动战略重大举措,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关键创新平台功能性缺失、创新投入不足与资金结构不够优化、人才支撑力不足和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针对问题应完善科技创新体制、着力建设各类研发创新平台、多措施保障创新资金投入、营造“引得进,留得住”创新人才环境和全面增强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海门人均GDP已超过1.2万美元,开发强度达到23%左右。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和生态环境的压力,海门市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以创新推动转型,增强发展和竞争优势,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一大目标",科技兴市、人才强市"两大战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产业、企业、载体、人才"四大支撑",促进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园区、创新型乡镇、  相似文献   

20.
沙坪坝区是重庆唯一的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区,16所大专院校,102家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和17万专业技术人才,让沙坪坝区的创新驱动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依托这些人才、技术和平台优势,沙坪坝区将创新驱动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人才引进、企业扶持、平台引进、孵化载体培育等一系列创新政策的导向驱动,带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