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推进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关注的一个新阶段。虽然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构建在实践领域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关注,但是却极难有效为留守儿童权益提供保障性服务。本文由电视传媒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表现、成因着手,通过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对象失衡以及主体失真等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了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体系的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况,论述了关爱救助农村留守儿童的必要性,提出关爱救助农村留守儿童的对策建议: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留守儿童随父母流动提供制度保障;贯彻执行"雁归兴贵"计划,促进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创业就业;着力"去标签化"管理,建立隐性关爱机制;实施儿童福利主任模式,创新留守儿童关爱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年人生存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留守问题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对现阶段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提出建议:建立健全“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农村社会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制;加快建设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阵地;加快组建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队伍;大力开展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4.
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和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家庭抚育类型有单亲抚育、隔代抚育、寄托抚育及单独居住。留守儿童在早年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着关爱不足、安全感缺乏、行为习惯偏差、社会适应能力不足及身心健康发展等问题。从家庭生命周期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困境在于家庭结构不完整及其所衍生的家庭抚育与学校教育的社会性时间的错位。家庭系统对留守儿童家庭社会化的功能没有发挥到位。因此,以家庭为本,立足于时间系统,从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构建综合的立体的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为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关爱服务,形成支持和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儿童自身健康成长,也关系家庭幸福乃至国家未来.本文通过对东部江苏省、中部安徽省和西部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与关爱服务供需情况调查发现,就学升学两难、随迁成本高、家庭理念因素等是造成农村儿童留守的主要原因.同时,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在供给内容、供给主体、供给方式等方面还存有短板和挑战,建议完善制度...  相似文献   

6.
唐蔼 《魅力中国》2011,(20):199-199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村的留守儿童也在El益增多。但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关系到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及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形成合力去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意见》指出,“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6]27号),就目前来看,校园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问题凸显,恶性事件经常见诸报端。特别是在寄宿制学校生活学习的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是一个新出现的社会现象,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急剧增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监护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但最重要的是学校,因此,教师在对留守儿童教育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关键。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以更大的热情,把更多的关爱给予这些最需要我们关爱的孩子  相似文献   

9.
林峰  李伟  白荣  韩佳星 《魅力中国》2013,(23):25-25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各级政府、学校、社区等社会力量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并结合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实际情况,提出了积极引导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为代表的社会公益力量参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并与政府、学校等传统力量相结合,构建一种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意见》指出,"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6〕27号),就目前来看,校园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问题凸显,恶性事件经常见诸报端.特别是在寄宿制学校生活学习的留守儿童,他们长期性地在学校,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经过调查显示,由于体制不完善、政策缺失和资金不配套等原因,很多寄宿制学校的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不容乐观,不良状况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1.
杨静慧 《乡镇经济》2011,2(3):36-39
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学校和家庭因素。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必须明确政府职责,调动社会力量,变革教育机制,强化家庭观念。  相似文献   

12.
杨华云 《老区建设》2010,(14):52-53
"留守儿童"是伴随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一个社会问题。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走入误区。本文通过对金溪县"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着重阐述了金溪县政府针对这些问题及其产生原因,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创新教育管理,从政府、家庭、社会、教育界各方面集思广益,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人文关爱,形成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风貌。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是教育资源惠及的重要群体。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机制建设,科学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道德问题的易发性,全面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机制建设,对于全面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发展至关重要.目前,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过早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教育"贫困"现象突出,日常失范行为、心理情感状况不容乐观,道德滑坡和价值认知畸形等一系列问题.要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引导部分留守儿童父母返乡;打破城乡户籍壁垒及非均衡公共服务,推动部分留守儿童"进城"及"市民化";加强小城镇建设及农村新社区建设,改善长期在乡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和质量;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动留守儿童关爱方式变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开放与流动中保障农民权利.  相似文献   

15.
政策解读     
让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的阳光下到2020年儿童留守现象减少。日前,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家庭、各级政府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到2020年,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关爱保护儿童的意识普遍增强,儿童成长环境更为改善、安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2014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6200万人,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尤其是在假期,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除远离父母外,还远离同学和老师,心里更加孤独寂寞,因此在假期期间,留守儿童需要更多关爱,支教活动应运而生.而基于这些现状,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研活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发展下形成的突出社会问题,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被留在家乡,原因主要是城市户口有限制并且教育成本高,从而形成"留守儿童"这样中国当代社会的特殊群体。相比其他儿童,留守儿童存在各种明显的偏差行为和心理健康问题。关爱留守儿童,使其塑造健康心理、减少偏差行为,需要社会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建立针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随之产生了一个孤独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受文化水平和思想观念的制约,往往忽视儿童自身的合法权益,政府相关部门各项政策执行力度不强等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受监护权、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和发展权正遭受损害。文章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权益遭受侵害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拓宽沟通渠道、开创教育新模式、结对帮扶、关爱儿童健康等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而且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只是一种暂时的社会病理现象,它主要是在社会制度缺陷、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城乡文化差异的影响下出现的.我们应该从社会制度创新、改善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环境和融合城乡文化等方面着手,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20.
留守儿童作为未成年人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缺乏必要的家庭关爱,教育、心理等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近年来犯罪现象呈严重化发展趋势。对此,社会各方面应多关注留守儿童的生长环境,研究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原因、特点,找出解决问题的出路,关爱留守儿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