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道德缺失问题也很严重。所以,认清失德问题,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邢飞飞 《经济师》2011,(8):92-93,95
人有差等,德有内外。我们无法保证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按照道德规范或伦理原则行事,因此沟通就成为调解人与人关系、协调利益平衡的重要途径。高校道德教育中加强道德对话,在平等开放的对话过程中唤醒沉睡在学生内心深处的道德之心,在道德对话中寻求现时有效的道德共识;在道德对话中升华道德智慧,缓解道德冷漠,促进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3.
“经济人”具有经济理性,“道德人”具有道德理性。“道德经济人”实质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和融合,因此,“道德经济人”的行为选择状态是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并存的双重理性。因此,在讨论“道德经济人”的行为选择状态时,认为人的正常行为是从一定的理性出发,反映了人对于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的思考,解决了人的行为的形式与内容,“道德经济人”个体的外部性经济行为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增加,其结果具有互利性。  相似文献   

4.
张伟 《经济师》2012,7(2):35+38
道德教育是世界各国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就道德认知理论产生的背景和科尔伯格道德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在完善德育内容、采取因材施教的德育方法和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三个方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道德观作为马克思理论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对马克思道德观发展演变的研究,能够发现马克思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旧道德对人的剥削压迫,并最终导致人性异化的基础上,阐发了以自由为核心、以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性复归为主要内容的新道德。坚持将马克思道德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有利于评估我国道德现状,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对我国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济人”具有经济理性,“道德人”具有道德理性。“道德经济人”实质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和融合,因此,“道德经济人”的行为选择状态是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并存的双重理性。现实中,“道德经济人”能够很好地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在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共同支配下的“道德经济人”占主导的社会必将是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对经济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是实现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根本目的的思想保证。人的对象化活动背后的利益关系,使得经济活动同时具有道德属性,并可以对之进行道德评价。对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伦理关系和经济行为作道德性质的评判必须坚持道德历史主义的评价方法。对经济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应具有社会主义功利意识,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注意经济效率和社会整体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大学生无疑经受着多重价值观的诱惑与考验。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主要用来了解高校在校生的道德水平,了解大学生的政治敏感性、政治信仰、道德情操、道德规范等,了解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水平,发现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高校德育实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吴向明 《经济师》2007,(10):53-54
在社会经济和人类文明日益发展提高的今天,人居环境的优劣受到普遍关注。人类希望在绿色环境中生活,向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高度和谐,因此,加强对全社会的生态道德建设势在必行。文章运用问卷调查和访问的方法,对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的居民水土保持生态道德建设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了解,并尝试从中对影响生态道德意识的因素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为水土保持生态道德的建设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高度和谐的方向发展提供可行的措施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它们进行了评价。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认知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三水。产六阶段”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模型、道德发展的本质与条件以及道德判断、道德认知发展的方法: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它促进了道德现象研究的科学化,促进了道德教育的科学化,为我国道德教育的改革和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其局限性在于他忽视了女性在道德发展中的不同,过于重视理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盖玉妍 《生产力研究》2012,(3):130-131,166
文章从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失范和旅游企业信用缺失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旅游企业的道德困境,揭示了旅游企业道德困境产生的原因,并从企业的伦理责任、重新认识企业中"人"的意义和领导者道德示范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旅游企业道德困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论企业道德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生峰 《经济师》2002,(10):265-266
企业道德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自觉遵守的各种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细胞既是一个经济人 ,也是一个社会人。作为经济人 ,企业活动的直接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作为社会人 ,企业在追求利润的活动中 ,还必须认真解决怎样获利以及如何获利有益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也就是说要讲企业道德。文章指出 ,企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阐述了企业道德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张国庆 《经济》2005,(3):90-90
美国是一个有梦的国家,而美国人也总是把美国梦视为一种值得自豪的传统和特征。在一些人看来,美国梦提供了一个建设美国未来的最佳的共同基础,作为一种理念,它具有包容一切的本质,具有使所有人产生共鸣的力量,这也使得美国梦被称作人类历史上所取得的成就中最强有力的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14.
生态道德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道德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道德是人类道德思想的必然觉醒生态道德的产生并不是一些哲学家或生态学家的凭空臆想 ,生态道德的产生是基于对人类生存危机的深切关注 ,是基于事实和科学。既然人类导致了生态环境危机 ,那么人类也有必要为此而承担必要的义务和责任 ,基于此 ,生态道德是一种“危机道德” ,不仅仅是对人类生存的完整性的把握 ,更重要的是对人类所应履行的义务的必要强化。同时 ,在基于事实和科学的基础上 ,生态道德承认自然物有其自身固有的权利和价值 ,这些权利和价值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这些规律对人类来说是不容亵渎…  相似文献   

15.
道德权利与道德回报是道德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道德回报问题的实质就是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关系问题。在道德生活实践中,道德权利与道德回报被人们长期回避或予以否认,这严重影响了社会主叉道德建设的进程。维护道德主体的道德权利,建立道德回报机制,营造惩恶扬善的道德环境,是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环境道德是规范人对环境的观念和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环境之间相关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经过多年的环境教育,我国公众及各级领导者掌握了一定的环保知识,但在环境保护行为上参与意识薄弱,“知”和“行”严重分离,环境道德缺乏。加强环境道德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其目标是提高公众特别是各级领导者的环境素养和环境道德意识,实现“知”和“行”、他律和自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道德主体本性中的精神性的,体现着道德主体的自我认知和道德主体的道德活动,从哲学、伦理、宗教信仰方面认识人性的精神性是深入了解道德主体的关键。精神性是道德主体的人性特征,有助于自觉提升主体素质,建立美好社会,使道德主体个人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讲不讲道德?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是争论颇多。1998年,樊纲在《读书》上一篇《“不道德”的经济学》将这种争论推向了高潮。樊纲明确指出:“经济学的价值判断离不开道德,但是经济学本身却并不研究道德问题。”后来,这种观点得到了众多经济学者的赞同,认为“经济人”和“道德人”是不可调和的,提出“道德是经济学的黑洞”,主张经济学应当远离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燕 《经济研究导刊》2012,(15):238-239
道德,是人类文明生活永恒的主题,它本真地折射出人的社会性本质。首先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一般问题进行阐释,明晰了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是什么"的问题。接着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进行理性分析,通过对纷繁复杂的道德现状从道德缺失、道德责任错位、道德能力较弱等方面深化了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所面临问题之"为什么"的理解。最后探究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基本路径。研究旨在为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建设提供积极的方法论参考,从而厘清了反思中的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怎么办"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道德行为的经济分析--新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道德理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建德  罗来武 《经济研究》2004,39(3):107-115
本文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基本方法 ,对道德这一制度形态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并以社会群体的合作效率为评价标准 ,定义了道德的进步与道德的退步 ;通过道德函数的分析 ,明确了个体的道德自律能力与个体的道德行为之间、个体的道德行为与群体的道德风尚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道德变迁的基本机制 ,阐明了在发展中社会加快道德适应性变迁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