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为寻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InVEST和CA-Markov模型分析了不同时期瓯江流域生境质量,通过构建“水资源-社会-生态”耦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瓯江流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0—2020年瓯江流域内以高生境质量区为主,但生境质量水平呈下降趋势,2030年下降幅度将进一步增加;流域内高生境质量区集中于西南侧,低生境质量区主要在温州龙湾区以及丽水市市中心附近;“水资源-社会-生态”系统建设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向好发展,水资源子系统的建设状况是影响整体水平的关键因素。提出了科学引导土地利用、合理规划水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三方面改进措施,以实现区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流域水资源丰富度评价的突变评判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资源丰富度与影响因素之间复杂的关系。提出了应用突变评判模型来评价 流域水资源的丰富度,以便解决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区样本不全和难以获得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加强区域管理是改进我国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环节。水赋存、运动的空间特性。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客观上要求和决定了水资源分区而治、因地制宜的管理机构和制度。流域是以水为关联的自然、社会综合体,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集中管理,是强化区域管理的核心内容。只有在充分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以法律、行政和经济为手段。处理好水资源管理中的统一与分区、集中与授权问题,才能达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才能水尽其利,利极其功。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金沟河流域和谐发展目标,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个角度,分析了金沟河流域存在产权关系不清晰、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界定不清、水资源管理部门分散三大弊端,以及硬件建设缺失和软件服务不到位等主要问题,提出金沟河流域和谐发展的思路:在流域和谐发展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协调好流域长期发展与近期建设、水量调度与灌区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节水改造、地表水与地下水、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和水资源公益性与商品性等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取广东省梅州市各县(市、区)2011—2020年的人均水资源量、人均供水量、水资源利用率、供水模数、农业用水率、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指标、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指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生态环境用水率等指标数据,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密切值法构建梅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梅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时空特征进行评价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除梅江区外,梅州市总体水资源状况良好;(2)时间上,梅州市梅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处于“升高-降低-升高”的波动状态,其中2014年最大,而2020年最小;(3)空间上,除了位于下游地区的梅江区,其他县(市、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较好;(4)2020年梅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与《梅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2030年)》中的水资源规划目标吻合。  相似文献   

6.
刘玒玒  崔尧  赵雪  李鹏 《水利经济》2019,37(6):60-65
我国的流域水资源配置主要从流域管理者角度出发,追求流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由于忽视了流域内各用水户的个体利益和协商意愿,导致流域内部分用水户对水资源配置方案的满意度较低,方案可行性较差。因此,将用水户对配置方案的满意程度定义为用水户满意度,并将其量化为最低满意度函数和协调满意度函数,为用水户参与水资源配置方案决策提供通道。最终,建立基于用水户满意度准则的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并以黑河流域为例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①基于用水户满意度准则的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能够满足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②流域内各分区对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协调满意度与各自的水资源配置权重成正比。③当最低满意度取值较高时,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在制定配水方案时更强调配水的公平性;反之,则更强调用水效率,易出现部分区域缺水情况,影响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应避免该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7.
结合流域水资源经济模型研究过程中的实际经验,对流域水资源利用经济评价的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各部门水资源利用经济效益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和论述,提出了流域水资源利用经济效益评价方法。采用局部评价、整体评价和综合评价三种方法。计算灌溉增产时,引入了二次抛物曲线和杰森模型的农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对充分供水和非充分供水条件下的灌溉效益计算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以跨界水问题突出的中亚咸海流域为例,对上下游国家进行了不同水资源策略下的无限次重复博弈分析,并进行参数分析验证其合理性。结果表明:无限次重复博弈可为破解跨界水合作困境提供有效出路。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不论采用何种博弈策略,耐心程度都是开展跨界水合作的基础。引入惩罚项的博弈策略,使得博弈双方达成合作的可能性更大;博弈双方重视未来利益且在一定约束机制的条件下,将倾向选择合作策略。突破跨界水治理困境、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需要流域国家从流域整体利益最大化角度提升互信、寻找共同利益交汇点和利益平衡点,必要时可通过流域机构进行协调并对双方行为进行约束。  相似文献   

9.
基于水量分配的流域生态补偿研究——以小清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水量分配和生态补偿是我国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模块,有助于解决水资源利用冲突,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方法]以小清河流域为例,将两者进行有效衔接,采用AHP法和熵值法进行科学分水的基础上,根据应分水量分摊上游的保护成本,结合各区域的实际用水和节水贡献进行调整,按照逐级补偿方式,测算流域各区域的水量综合补偿额。[结果]按照公平、效率、可持续的原则,2016年小清河上游至下游各区域的水量分配额分别为:滨州邹平7 350.03万m~3、淄博6 568.84万m~3、滨州博兴4 411.18万m~3、东营9 620.53万m~3、潍坊6 649.42万m~3;济南作为上游水源地为整条流域供水获得补偿2.66亿元,滨州邹平段因水量维护贡献突出、正外部效益外溢获得补偿2.020 2亿元,淄博、滨州博兴、东营和潍坊段则因其超量用水各需支付22.59万元、1.33亿元、1.11亿元和2.27亿元。[结论]小清河下游地区应增强水量维护意识,促进产业结构向绿色转型升级,减少用水量。此外,今后应探索多元化的补偿资金来源,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流域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流域水量冲突问题,基于博弈视角建立了三阶段流域水量协调分配博弈模型,并以常德市澧水流域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对流域水量冲突管理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阶段一是基于个体理性的顺序博弈,处于上游的地区具有取水优势,而下游用水主体则可能不能满足其基本的用水需求,易引发冲突;阶段二引入政府调控,其节水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且能保障各地区的基本用水需求,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很难达到均衡状态;阶段三实现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通过调整市场水权交易价格和水资源税率对流域水量冲突进行协调分配。  相似文献   

11.
高佩  李浩 《水利经济》2012,30(4):30-33
在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过程中,不少发展中国家习惯于采用结构性响应的方法来解决水资源问题,而忽视了制度性响应方法。通过对国际水资源管理制度性响应实践经验的总结研究,结合我国水资源管理发展进程,提出我国应综合管理所有水资源、通过流域立法建立水管理体制、强化流域管理机构管辖权、提高政府决策透明度,加强公众参与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流域水利综合规划的特点,将改进的AHP-FCE评价模型运用于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价,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及隶属度。运用构建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淮河流域水利综合规划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价的满意度为较好。  相似文献   

13.
何艳梅 《水利经济》2020,38(6):25-30
依据水事四法、流域立法、国家政策和改革实践,对我国流域水管理法律体制的演变和发展进行了历史分析和定性评价,指出我国流域水管理从最初的区域管理体制,演变为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目前仍然处于变革之中。近年来的流域管理机构改革强化了流域管理,河长制的实施强化了区域管理与科层协调,环境监管体制改革要求在生态环保部门建立流域管理机构,国务院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则优化了多部门区域管理;这些先后实施的政策和措施之间缺乏统筹,使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割裂,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改革予以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中国9大流域水利投入占用产出表的编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提出了中国9大流域水利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中国9大流域水利投入占用产出表的编制方法。中国9大流域水利投入占用产出表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水利部门的资金、劳动力和各种商品及劳务的投入数量;反映了GDP增长与水利投资增加之间的关系;反映了流域水利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保障作用。应用中国9大流域水利投入占用产出表计算了9大流域的用水系数、全部生产用水及工业用水的影子价格,提出了投资对增加值的后向总效应和后向净效应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并计算了水利基建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后向总效应和后向净效应。  相似文献   

15.
将水足迹理论引入流域上下游间用水和排污冲突评估,通过蓝水足迹和灰水足迹表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用水和排污的需求,并进一步得到蓝水和灰水足迹的可持续性,用来代表流域水环境承载状态。最后基于粗糙集理论,量化流域内用水、排污的整体冲突局势和上下游区域间的冲突大小,作为流域未来水资源和水环境规划的依据。以青海省湟水河流域为例,将该方法体系应用于其上下游冲突评估。结果显示,在2011—2015年流域水环境整体冲突局势为中等且趋势较为稳定,水资源在干旱年(2013年)冲突较大。位于下游的西宁市区,与上游和中游各区域冲突均较为显著,是未来规划中需要考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西北干旱区内陆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勘查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是制约西北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从分析西北内陆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入手,利用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的最新资料,系统地评价各盆地地下水的补给资源,允许开采资源,总水资源和可利用水资源的数量及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同时,阐述了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并以含水层系统理论为指导思想,分盆地论述了未来地下水资源的勘查方向。研究得出,西北干旱区内陆盆地地下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平均只有23.9%,尚具有较大的开采潜力。未来地下水的勘查方向是深层水和沙漠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