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综述国内外生态补偿标准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水质水量的补偿标准测算模型。以综合污染指数法确定水质污染指数,以实际取水量和分配的初始水权的差值确定应补偿的水量,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根据补偿金支付方式和年限确定最终实际支付的补偿金额,构建出基于水质水量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型,以黄河流域宁夏段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回族自治区为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牺牲了水环境,既污染了水质,对下游内蒙古的用水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也占用了流域内其他行政区的水量,根据生态补偿模型计算出来的补偿金额为1.727 4亿元,且不同的支付方式和支付年限导致实际支付的最终补偿金额也不一样:若3年后一次性付清,则实际补偿金额为2.073亿元;若分3年分期等额支付,则实际补偿金额为1.939亿元;若分期不等额支付,则结果另当别论。黄河流域宁夏段面临严重的水质水量问题,所以基于水质水量模型计算出来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与流域内其他行政区间的补偿金额较大,如果仅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作为唯一的补偿主体,以省际间的财政转移支付作为唯一的补偿方式,对宁夏回族自治区造成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因此仍需上级政府部门即中央政府给予适当资金、人才和技术上的支持,才能确保流域内的生态补偿得到更好地实施。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流域生态补偿过程中,跨区域生态补偿是常见的问题,其中确定补偿主体和补偿标准是进行补偿的关键.鉴于流域各区域使用生态资源给其他区域带来的负外部性难以通过经济的手段使其内部化,文章提出逐级补偿制度,探讨相邻区域之间补偿和被补偿问题,以降低生态补偿的交易成本.并基于水质和水量指标确定流域逐级补偿标准,对流域逐级补偿制度的实施进行了探讨,以促进流域整体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流域生态补偿成为解决流域内不同地区经济损益变化、协调上下游利益关系失衡的重要经济手段。文章运用选择实验法,构建生态服务功能指标并设置属性水平,实证分析浑河流域下游居民对上游森林生态服务属性的选择偏好;通过421份有效调查问卷,运用Mixed Logit模型,测算其补偿意愿。研究结果表明:(1)74.6%下游居民愿意对其进行补偿,受个体基本特征、外部环境、水资源现状评价与认知等多维度变量综合影响;(2)根据模型估计结果,支付金额与受访者补偿意愿呈负相关,改善城市小气候、调节水量、信息反馈与其呈正相关且有显著影响;(3)下游居民人均补偿意愿为23.77元/年,补偿金额为2783.77万元/年。效用水平差异化的不同组合方案为浑河流域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流域是自然地理和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区域,科学划分补偿载体与合理补偿阈值可为流域生态补偿与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InVEST 模型,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生态补偿优先级与补偿阈值测算模型。研究结果:(1)2000—2015年闽江流域拥有较高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体上生态系统服务上游>中游>下游,且自生态补偿实施以来总体呈增长趋势,水源供给服务最为明显;(2)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 788.27亿元,其中水源供给服务价值占比达61.91%,水质净化服务价值仅占0.16%,按生境质量调整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 827.05亿元;(3)根据生态与社会经济状况确定浦城县、武夷山市、光泽县、松溪县、建阳市、顺昌县、建瓯市、政和县、连城县、宁化县、清流县、建宁县、明溪县、泰宁县、将乐县为受偿区,其他区域为补偿支付区;(4)依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损失的机会成本,确定受偿区2015年补偿阈值介于8.48亿~105.56亿元之间。研究结论:闽江流域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上游对生态补偿迫切程度整体较下游区域更强烈,探索有差异且合理的生态补偿阈值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将水源地保护和跨界断面水质水量生态补偿2种方法结合起来,在测算水源地保护的生态补偿时,将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列入补偿范围,扣除水源地不放弃发展引起的对下游地区的补偿。结果表明,文中测算的生态补偿标准因为存在上游地区补偿下游地区的情况,低于常见的根据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确定的生态补偿标准。补偿模型的尝试性改变减少了补偿数额,降低了上游地区生态保护积极性,但是考虑的内容更为全面,同时也对水质监测和跨界断面水质水量生态补偿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流域内实施产业间生态补偿是对流域上游产业进行探护的有效经济手段.本文从主要运用行政办法,探索多样化的市场补偿机制,实现补偿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尽快完善相关立法等是维护上游产业发展,实现流域内上、中、下游产业之间健康、公平、和谐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合作收益的跨区域水源保护补偿额测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茜  陈菁  代小平  陈丹 《水利经济》2011,29(2):38-41
通过Shapley值法,以合作收益的方式提出了新的跨区域水源保护补偿额定量测算方法,并运用该方法计算了新安江流域上中游水源保护地的生态补偿额。结果表明,补偿额大于上游地区水源保护投入成本,可调动上游地区保护建设水源地的积极性,是一种较合理的补偿标准,可为今后流域内跨区域生态补偿额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分析13个省份的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结合已有流域补偿标准核算方法,探讨补偿标准的具体条款。研究发现: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具有滞后性,较多地单向集中于上游向下游的污染损害补偿,补偿标准相对单一。提出应实现补偿标准动态化,实施互动双向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核算方法,推进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统一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与资金分配是建立跨省水生态补偿机制的难点和关键问题,需要结合试点以来的实际保护投入和保护效果,根据补偿性质的不同,分别计算直接成本补偿量和机会损失补偿量,再将直接成本补偿量分配到水源区各区县。建立基于跨省断面水量水质和投入效益的补偿量计算模型与资金分配的熵权模型,以东江流域跨省生态补偿试点为例,计算得到江西省东江源区水生态保护年补偿量31.86亿元,其中直接成本补偿量11.06亿元,并按37.2%、32.2%、30.6%的比例分配给源区寻乌、安远、定南三县。此结果高于《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的补偿金额,可为我国实施跨省水生态补偿中优化补偿标准和资金使用,实施差别化补偿方式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流域水量冲突问题,基于博弈视角建立了三阶段流域水量协调分配博弈模型,并以常德市澧水流域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对流域水量冲突管理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阶段一是基于个体理性的顺序博弈,处于上游的地区具有取水优势,而下游用水主体则可能不能满足其基本的用水需求,易引发冲突;阶段二引入政府调控,其节水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且能保障各地区的基本用水需求,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很难达到均衡状态;阶段三实现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通过调整市场水权交易价格和水资源税率对流域水量冲突进行协调分配。  相似文献   

11.
郑江丽  杨川  张康  王森  黑亮 《水利经济》2023,41(1):84-88
基于生态补偿具有经济效应和公众参与效应的特征,通过引入博弈理论,系统研究上下游区域间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时的特征,通过定义影响博弈双方行为选择的具体变量,建立上下游环境保护与生态补偿成本收益的博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若上游区域实施的策略为保护环境进而延缓经济发展,将不实施保护环境策略;若下游区域需要给与的补偿较大,将不实施生态补偿的措施;上游区域实施环境保护策略且下游区域采取生态补偿措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条件基础上;上游初始经济状况越弱,上游区域倾向于进行环境保护的意愿度更小;下游对上游的补偿越大,下游区域采取补偿措施的意愿度将有所减少;下游区初始经济状况越好,下游区域采取补偿措施的意愿度越高;对上下游利益相关体进行生态补偿博弈研究时,必须考虑各利益体的自身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2.
系统梳理了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研究成果,分析了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与流域内生态补偿的不同特点,包括调水工程对水源流域和受水区的影响、水源流域上下游与受水区的补偿关系、调水给水源流域下游带来的损失等。调水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多源于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包括成本与机会损失法、支付意愿法、价值损失法、生态足迹法等,考虑受水区用水量、水资源价值、支付意愿等因素对补偿量进行分担。由于调水对水源流域和受水区影响的复杂性,且调水工程布局向网络化发展,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一是调水对水源流域和受水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价技术;二是调水给水源流域上下游带来成本与损失的测算方法;三是调水给受水区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测算方法;四是系统考虑水源流域上游保护成本和下游损失及受水区效益,构建调水补偿关系和标准测算模型;五是对于网络化调水格局下补偿主体与对象的复杂关系,研发适用的补偿原理和标准测算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通过理论分析建立生态补偿区可能会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的影响,以福建省上游上市公司为实验组,下游上市公司为对照组,选取2011-2018年上市公司数据共584个观测值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福建省流域生态补偿区的建立提高了上游企业的绩效。进一步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财政转移支付向上游地区倾斜促进上游环保建设;企业R&D投入的加强;企业资本结构的改变。最后从政策和企业层面提出建议,以实现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总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流域开发与治理的主要成就1.从江河的综合开发与治理来看。首先,建国以来修建了各种蓄水工程,有效地调控了江河水量,为防洪和兴利创造了有利条件。据统计,7大江河共兴建大中型水库7万多座,总库容3000多亿m~3。其中大中型水库近2000座,总库容2760多亿m~3。这些水利枢纽灌溉土地3800多万公顷,提供水电装机1200多万kw,从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流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一些大中型水利枢纽多具有防洪、发电、灌溉、城市与工业供水、水产养殖和水运等综合利用效益,这些工程的建成对流域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巨  相似文献   

15.
将水足迹理论引入流域上下游间用水和排污冲突评估,通过蓝水足迹和灰水足迹表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用水和排污的需求,并进一步得到蓝水和灰水足迹的可持续性,用来代表流域水环境承载状态。最后基于粗糙集理论,量化流域内用水、排污的整体冲突局势和上下游区域间的冲突大小,作为流域未来水资源和水环境规划的依据。以青海省湟水河流域为例,将该方法体系应用于其上下游冲突评估。结果显示,在2011—2015年流域水环境整体冲突局势为中等且趋势较为稳定,水资源在干旱年(2013年)冲突较大。位于下游的西宁市区,与上游和中游各区域冲突均较为显著,是未来规划中需要考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流域地下水生态调节与监测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干旱区流域地下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具有紧密的响应关系。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典型的干旱荒漠区,研究地下水对生态的调节功能以及对地下水的监测预警,对干旱区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方法]根据流域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的长期监测,研究选取塔里木河上游阿拉尔、新渠满,中游英巴扎,下游恰拉、阿拉干共5个断面31眼监测井进行地下水位检测。[结果]监测显示,塔里木河流域上、中游的地下水位良好,下游地下水位较低,生态环境脆弱;地下水位最低值与最高值一般均出现在7~9月,对生态环境具有强烈的影响。[结论]根据对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位的监测预警,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要处理好流域地下水开发、保护与生产、生态用水之间的关系,提高用水效率,禁止开荒扩大生产,严格管理地下水开采,保护好地下水水质,加大对流域下游的生态输水,逐步恢复下游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流域环境治理效果并完善跨行政区流域环境管理机制,采用多主体微分博弈方法,以投入污染治理成本的上游地方政府和进行环保宣传的下游地方政府组成的流域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上、下游地方政府治污减排与环保宣传的合作问题。结果表明:中央政府的补贴政策和地方政府间的生态补偿政策可以有效提升流域环境治理,但提升效果受到地方政府的边际收益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分配契约可使补偿方与受偿方利益平衡,有利于提高各利益主体进行合作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中央政府可以根据不同的博弈策略和收益分配协议,制定差异化的补贴方案,以更好地提升流域环境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长江经济带耕地生态补偿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的示范区,区域内耕地所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不可忽视。对区域内耕地生态补偿进行量化测算,以期为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协同发展、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方法]文章在综合考虑区域内各省市经济发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内11个省市的耕地生态服务价值、耕地生态足迹等进行量化测算,通过引入耕地生态超载指数,最终建立耕地生态补偿量测算模型得出区域内各省市耕地生态补偿量。[结果]长江经济带区域内总体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尚有盈余,全区域共可获得200.05亿元耕地生态补偿费;长江经济带下游、中游、上游3个片区所提供的耕地生态服务价值量之比约为3∶3∶4,而产生的耕地生态足迹之比约为4∶3∶3;长江经济带区域内主要的补偿省份是浙江,需补偿247.25亿元,主要的受偿省份是云南,可受偿167.13亿元。[结论]长江经济带区域内耕地生态服务与生态消费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异位"现象,应建立该区域内省际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经济发达的生态输入区应优先对生态输出区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有的流域生态补偿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的研究,对交易费用的研究较少。流域生态补偿交易费用直接影响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效率,进而影响人们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通过对流域生态补偿中交易费用内容的界定、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各部分交易成本的分析计量可以看出,要降低流域生态补偿的交易费用,必须在补偿模式的选择以及协议制定的过程中尽量降低监测的次数和纠纷发生的次数。  相似文献   

20.
流域生态补偿中的交易费用是衡量补偿机制运作效率的重要指标。现阶段流域生态补偿的模式主要包括政府补偿模式、市场模式和准市场模式3种,不同补偿模式下又有多种形式。通过对不同模式下交易费用的内容进行界定和比较可以发现:不同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下的交易费用存在部分相同计量内容,但不同模式下由于效率不同,其大小也是不同的。现阶段,准市场模式下单位交易费用取得的效果较好,即这一模式更有效率。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的选择应当适应外部社会环境和流域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