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海绵城市建设"碎片化"问题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建设模式转型,缓解城市建设中的各种水问题,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海绵城市建设由此成为城市建设治理领域的热点而备受关注。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着不同参与主体间难以协调、政策制度不成体系、建设手段落后等"碎片化"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复杂的城市水问题。在分析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碎片化"问题主要表现和成因的基础上,结合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从建设管理体制、治理机制、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破解海绵城市建设"碎片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PPP模式在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新城市发展过程中受到高度关注。本文首先通过对PPP融资模式下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进行概述,其次对PPP融资模式下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合作双方既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提出措施,为促进西咸新区海绵城市PPP项目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余佳红 《山西农经》2017,(13):59-59
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深给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不断的提升城市建设过程当中的环保水平和节能水平,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必须要全面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根据实际的情况合理的选择适合的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和有效方案,不断地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本文首先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技术难点,然后进一步的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要点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连市硬化的土地面积快速增加,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河流及湖泊受损、绿色生态环境破碎,打破了城市原有的水文循环与自然生态特征;大连是一个三面环海却长时间被淡水资源匮乏问题所困扰的城市,也常呈现夏季暴雨来袭城市内涝的景象。这些问题的涌现,迫使大连市也开始逐步探索海绵城市建设的各种路径。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大连市海绵城市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查阅法、实地调研法及数据分析法,分别从雨水资源的涵养与保护、雨水资源的循环与利用、雨水排水管渠的改造和建设三大方面,整合海绵型河渠水系建设与修复、海绵型绿地建设、海绵型硬化地面建设、海绵型雨水集流工程建设、海绵型绿色屋顶雨水花园建设、传统雨污水合流排水系统改造、新型雨污水分流排水系统建设等信息,多视角提出大连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旨在为大连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融资结构、项目特征、融资环境分析3个方面分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融资风险的来源,根据风险理论和经济理论,建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融资风险形成机制,结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实际情况,基于目标管理原则,构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融资风险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度量各融资风险因素的权重,结合控制区间与记忆模型(CIM)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融资风险进行度量;通过实例分析证明运用FAHP-CIM度量融资风险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对控制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融资风险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江苏省耕地变动与农村建设用地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城市和乡村两个不同层面看,江苏省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农村建设都存在一个用地问题。但与城市建设相比,农村建设用地曾长期处于随意、分散、无序的状态,因而逐渐成为江苏省“吃饭”和“建设”在使用耕地这个尖锐矛盾中的主要方面。为此,对江苏省耕地变动与农村建设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自然灾害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加,给人们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尤其是水灾,更是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灾害。为应对灾害发生,国家提出了关于建设海绵城市的构想。本文简要分析了关于建设海绵城市中水系统方面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建设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8.
<正>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积极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江苏各地着力实施的重要举措之一。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在新常态背景下,更应在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起到引领作用。近几年来,南京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美化村容村貌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全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还存在农村基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群的兴起,城市不透水铺装成几何数字增长,城市对集中排水需求加强。老城区市政管网普遍年久老化,承载不了大面积的集中排水,海绵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国家层面也相应的出台了鼓励和后期监督检查机制并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协调政府各个部门协同配合,把城市河流、公园、湖泊、绿廊串联成体系,并相互连接成完整的生态网络。碧霞山海绵城市公园二期地处北方沿海地区,季候性雨水较多。海绵城市公园需要雨洪工程施工技术来寻求快捷、绿色的方式解决城市市政管网压力,回补城市生态水环境。本文通过对海绵城市、城市公园、海绵城市公园相关概念、内涵及功能为理论研究基础,从而明确碧霞山海绵城市公园二期工程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结合自身国情提出的城市水问题综合治理理念,是城市水问题治理的中国方案,对促进我国雨水资源的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缓解城市内涝均具有重大意义。在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系统复杂特性的基础上,从全生命期视角出发,对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运营维护、投融资等阶段面临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借鉴国际上城市水问题治理的先进经验,分别探讨了相应核心管控机制的构建,包括协同管理机制、激励监管机制、综合运维机制、投融资机制与PPP模式应用等,旨在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中的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海绵城市建设从雨水管理的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过渡,提高海绵城市建设效率,构建市场交易机制成为未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趋势。确定交易主体、客体及基准价3个要素,以帕累托改进、激励相容、信息充分使用为目标提出市场交易机制设计要求,基于"高低匹配"规则构建径流控制量拍卖模型,确定市场基价及市场势力为影响市场交易价格的主要因素,设计以运行机制与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市场交易机制基本框架,得出结论:科学的市场交易机制能够提升开发商的参与度,能促进社会对于低影响开发技术的研究,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选取北京市案例数据模拟市场交易过程,验证交易机制的可行性。最后,从政府视角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发展与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镇化发展与城镇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城镇化水平的高低,通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而城镇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则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生活质量的优劣.因此,在继续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正确把握城镇化发展与城镇生态环境建设这一对矛盾统一体,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我国城镇化与城镇生态环境的当前问题、未来目标及政策要义,最后对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型城镇设定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公众参与的意愿,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参与动机、期望、阻碍参与因素和个人基本特征四方面影响公众参与意愿的潜在因素。以我国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获取有效问卷数据687份,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公众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众参与渠道和平台、信息透明、个人潜在收益感知、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水环境和促进水资源利用等为公众参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四川秦巴山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同中国的大城市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数字鸿沟突出,并呈现出日益拉大的趋势。在全球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加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该地区绿色循环发展的基础,是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手段,是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四川秦巴山区信息化建设现状以及信息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信息化建设要紧密结合现状,依托重点城镇逐步向山区延伸,达到片区全覆盖;以"互联网+"着手,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从而实现该地区经济的循环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依靠资源型城市自身力量来完成,还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扶持,林业资源型城市也不例外。论述林业资源型城市进行政策扶持的必要性。阐述一些西方国家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制定的一系列较为完善的扶持政策,如法国和德国主要依靠政府的干预,日本则通过产业政策对煤炭行业进行结构调整等政策促进城市经济顺利转型。在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促进黑龙江省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扶持政策,即资源开发的补偿政策和衰退产业的扶持政策,及具体实施办法,以期促进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由韧性的一般理论切入,从韧性城市内涵的不同维度构建城市国土空间安全体检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研究结果:(1)基于城市安全角度,从自然灾害、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城市交通、社会治理五个维度构建了表征城市安全情况的体检评估指标库;(2)在指标筛选和专家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指标库中各项指标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进行了量化评估,最终筛选的关键核心指标能在实践中能够较好地反映国土空间规划中城市安全和韧性城市建设的真实情况;(3)通过核心指标体系的指标内涵和在城市国土安全建设过程中的推广应用水平,评价指标被分为引导性指标、强制性指标和倡导性指标三大类。研究结论:随着城市国土空间安全建设的完善和发展,相关管理部门可在强制性指标评估工作基础上,根据城市自身特点选用倡导性指标,逐步纳入引导性指标,强化实施国土空间安全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17.
随着2020年农村绝对贫困即将消除,城镇相对贫困问题日渐凸显,阻碍城镇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故城镇相对贫困将成为贫困治理的新重点。以山东省为例,从居民生活质量视角对城镇相对贫困进行测度研究,结果发现,福利基础、城镇建设、居民生活状态等指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城镇相对贫困。为此,提出了要各方面同时发力,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多元化体系,深化居民生活质量标准,以达到缓解城镇相对贫困问题,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休闲乡村的发展是推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并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有效途径。目前学界在省域层面检验休闲乡村示范点分布及成因的研究较少。分析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空间格局并探索其影响因素,验证示范点选址合理性的同时揭示空间分布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福建省休闲乡村发展的优化路径与建议,为休闲乡村的深入推进与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方法 文章在利用ArcGIS10.7的基础上,采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值等参数,从空间分布形态、区域分布差异、空间分布密度三方面对2014—2020年福建省142个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并运用Moran''s I 指数、地理联系率与缓冲区分析等指标和方法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空间分布呈集聚性和不均衡性特征。(2)示范点在不同设区市和不同地理区域的分布存在差异。在福建9个设区市中,逾55%的示范点集中分布在福州、泉州、三明、宁德4市。在闽东南西北中五大地理区域内,闽南地区分布最为密集,闽东地区次之,闽中地区最少。(3)示范点空间分布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形成厦门北部1个高密度中心,厦门西南部——漳州东北部1个次高密度中心。(4)示范点分布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双重影响。地形地貌是自然因素核心要素,人文因素关键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基础、交通区位、旅游资源禀赋和客源市场规模。结论 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能够立足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休闲乡村建设应立足自身条件,遵循阶段性发展规律,着重考量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往建设最适宜区去选址与布局;进一步说,福建省及同类地区在未来发展中应立足自身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依托当地农业发展基础,抓住社会经济发展机遇,发挥各地区位优势和示范区溢出效应,从而推动休闲乡村空间布局优化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农业生产效率的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以安徽省地级市的农业产值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整后农业投入产出数据,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测算2008-2018年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结果表明:当前安徽省只有少数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达到有效,大部分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处于增长状态,存在较大发展潜力;另外,各地级市由于技术进步水平和生产规模等不同,农业生产效率也具有较大差异。基于此,安徽省应加大农业发展投入,各地级市需因地制宜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以宁国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试图在保证区域各类用地合理配置、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对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以期为多层次、多指标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与思路。[方法]以安徽省宁国市为研究试点,从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等3个方面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承载指数法建立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结果]揭示了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现状为"可载"状态,符合宁国市实际情况。[结论]认为应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工作切实有效地融入政府管理工作当中,需进一步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监测与评估技术的研发,职能部门需统筹建立动态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