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国有股减持的困境与障碍1999年至2002年的国有股减持计划最后是以失败告终的,为什么这一次国有股减持会给社会带来那么大的消极影响,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我国国有股减持的困境与障碍又在哪里?(一)国有股减持的定价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博弈看国有股减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芸  徐强 《商业研究》2003,(5):25-27
国有股减持是迫在眉睫的事,却又是一个难题。由于股票市场不认可,国有股减持不得不先搁置。 为什么市场不认可国有股减持,从博弈的角度对国有股减持难题加以分析,指出解决该难题的关键在于 改变投资者的支付函数,即改变投资者收益与成本的预期。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有股减持办法的规定,目前国有股减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因减持国有股而得到的收入有助于减少财政赤字,并能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不过,我相信,倘若国有股减持能够充分考虑4个指导原则,还可以实现更多的目标。这4个原则是:(1)国有股减持应致力于全体股东的最大利益;(2)国有股减持应有利于股票市场的发展;(3)国有股减持应有利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4)国有股减持应有利于建立守法运营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自从4月间有关国有股减持的市场传闻散布之后,国有股减持再度成为焦点财经主角。"市场总是对的"。如果说债转股曾经以转出13000亿元的庞大资金成为国内外瞩目焦点的话,那么,国有股减持将在更大的资金层面上撼动市场,并对中国资本市场、社会保障体系、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等许多重大问题产生影响,难怪备受瞩目。对于市场人士来说,关注大的政策变动就是关注未来的市场波动,就是在风暴来临之前早备舟楫,或在春雨降临之前早备钵盂……究竟如何理解"国有股减持":中国改革到了这一步后,如何通过国有股减持进一步往前推进;国有股减持的原则与取向是什么;不同的国有股减持方案会带来何样的改革成本与收益;国有股减持会不会在流行的谬误下变了味道;国有股减持会以何样的方式冲击市场,对市场产生震荡……让我们关注国有股减持。  相似文献   

5.
《财经界》2001,(6)
自从4月间有关国有股减持的市场传闻散布之后,国有股减持再度成为焦点财经主角。"市场总是对的"。如果说债转股曾经以转出13000亿元的庞大资金成为国内外瞩目焦点的话,那么,国有股减持将在更大的资金层面上撼动市场,并对中国资本市场、社会保障体系、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等许多重大问题产生影响,难怪备受瞩目。对于市场人士来说,关注大的政策变动就是关注未来的市场波动,就是在风暴来临之前早备舟楫,或在春雨降临之前早备钵盂……究竟如何理解"国有股减持":中国改革到了这一步后,如何通过国有股减持进一步往前推进;国有股减持的原则与取向是什么;不同的国有股减持方案会带来何样的改革成本与收益;国有股减持会不会在流行的谬误下变了味道;国有股减持会以何样的方式冲击市场,对市场产生震荡……让我们关注国有股减持。  相似文献   

6.
资讯     
《大经贸》2004,(2)
启动全流通:今年是个好时机中国股市的全流通与国有股减持,一直是中国资本市场讨论的焦点,在"第八届中国资本论坛"上,众多专家认为.目前全流通与国有股减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国有股减持应建立试点先行的办法,在全流通过程中不追求一个完美的方案,但一定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专家认为,2004年是启动全流通的一个好时机。  相似文献   

7.
《财经界》2001,(7)
自从中共中央在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国有股减持以来,理论界和市场及政界人士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其间管理层曾推出过两家上市公司减持试点,最近国务院又颁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减持办法》),国有股减持进入实施阶段。由于国有股减持涉及面广,牵动社会各方,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必须严密论证,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我们认为,要顺利实施国有股减持特别是大规模的减持,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汲崇哲 《商业研究》2002,(22):68-70
我国从 2 0 0 1年 6月开始国有股减持 ,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国有股减持筹集社保基金的目的是对的 ,但如何做到规范、有序 ,在不影响社会动荡的情况下充实社保基金需要对国有股减持进行充分探讨。在分析国有股减持目的和存在的困难后 ,确认国有股减持与投资基金联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严密论证科学决策——国有股减持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中共中央在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国有股减持以来,理论界和市场及政界人士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其间管理层曾推出过两家上市公司减持试点,最近国务院又颁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减持办法》),国有股减持进入实施阶段。由于国有股减持涉及面广,牵动社会各方,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必须严密论证,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我们认为,要顺利实施国有股减持特别是大规模的减持,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有股减持办法的规定,目前国有股减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因减持国有股而得到的收入有助于减少财政赤字,并能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不过,我相信,倘若国有股减持能够充分考虑4个指导原则,还可以实现更多的目标.这4个原则是:  相似文献   

11.
当 前 ,国有股减持问题已成为广大股民、经济界学者、经济政策决策机构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笔者现就国有股减持的有关问题作一粗浅分析。一、国有股减持的作用我们目前所要减持的国有股实际上是指不能流通的国家股和企业法人股两部分。要减持国有股并非只是出售一部分国有资产 ,其主要作用为 :(一 )通过减持国有股使部分国有资产变现 ,从而补充社会保障基金。我们需要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 ,找出一个补充社会保障资金的渠道 ,否则刚刚启动的社会保障体系 ,就不可能向前进一步推进 ,有可能还会出现支付危机。国有企业所形成的资产中有很大…  相似文献   

12.
洪旭莲 《商业研究》2002,(18):59-62
国有股减持是国有控股公司改革的难题。国有股减持方案选择的关键是国有股定价问题。从国有股减持目标、国有股内在价值和我国证券市场融资能力三方面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 ,以净资产减持国有股即是必要的又具有可行性 ,以其确保国家长远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从国有股减持方案入手 ,对国有股方案出台的时机、国有股减持方案中的行政干预、国有股减持激化股市内在矛盾和国有股减持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国有股减持对中国股市的影响。阐述了国有股减持对中国股市产生的持续压力 ,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国有股减持既是证券市场的现实问题 ,又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有必要从国有股的由来及对企业股权结构、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入手 ,说明国有股减持目的、必须坚持的原则及国有股减持方案。  相似文献   

15.
王玉刚 《财贸研究》2001,12(1):35-38
从根本上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国有股减持既能实现各方面政策目标,又能保持证券市场稳定的基本条件。只有将减持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退出结合起来,才能彻底解决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因此,国有股减持的根本目标取向应该是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退出和民营化,减持的主要对象和途径都应服从于这一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国有股减持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新 《财贸经济》2005,(9):68-71
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可以分为公开市场和私下市场两种基本模式,现有的减持方案可以分别归入这两种模式,它们各有适用范围,都能在国有股减持中发挥作用.根据目前的政治、法律和经济条件,国有股减持应当以私下市场模式为主,适当进行公开市场模式试点.  相似文献   

17.
国有股问题是历史问题,国有股减持首先要尊重历史,其次要把握正确的方向,处理好国有股的定价,协调好国家、企业和投资者三方的利益。国有股减持不一定非要在资本市场上解决,条条大路通罗马。国有股减持也需要相应的法规来指导,可以先立法,后减持;在减持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与全流通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田昆  罗瑾瑜 《大经贸》2001,(6):24-29
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国有股减持的最大意义国有股减持长期利好社保基金应该投资于资本市场配售和增量发行对股市来说意味着新的扩容国有股减持的价格应该比净资产值高一些国有股减持应该坚持效率和三公原则国有股减持应该注意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相似文献   

19.
丁玲华  周俐 《市场论坛》2004,(5):70-71,61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大量的国有股且不能流通,国有股不流通为中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芡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国有股全流通的目的和原则。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是当前股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但国有股“减持”不等于国有股“全流通”,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必须对现行的国有股减持思路做根本性调整.国有股全流通的实现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式,我们应当采取多种办法、多种渠道来解决国有股全流通问题。  相似文献   

20.
《商业会计》2003,(12):4-4
最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国有股减持和国有股流通不是一个概念。但无论是减持还是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