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凌奎才  蔡月祥 《特区经济》2010,(12):163-166
本文针对大纵湖旅游度假区的资源现状和特色,从乡村旅游的体验角度,通过对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调查与动机分析,设计了乡村体验游的深度开发策略:乡土风情体验、乡村文化体验、乡村劳作体验、乡村娱乐休闲体验、乡村特色餐饮体验、乡村儿童素质教育体验和利用网络,加强游客之间、游客与度假区之间的深度联系。  相似文献   

2.
《宁波通讯》2015,(6):27
近年来,四明山镇积极整合资源,优化特色,全力打造四明山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乡村,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4年,全镇农家乐共接待游客67.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00万元,连续8年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幅度。整合人文民俗资源,打造北溪水浒文化特色村北溪村现有村民332户,全村除2户人家以外其余均姓卢。据清代《卢氏宗谱》考证,600多年前,  相似文献   

3.
农家乐是乡村旅游重要的环节,是农民利用自家院落依托乡村自然田园风光、当地民风、周边旅游景点为资本,以“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做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体验旅行;体现乡村“天然、质朴、安静”满足走出钢筋水泥城市,亲近自然的旅游方式。农家乐消费相对不高,符合十八大提出来的节俭要求,而且可以满足舒缓人的精神,受到城市人的欢迎和喜爱。体验农家乐是建设美丽新农村,提高农村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对带动和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村风文明、村容村貌改变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乡村主题公园也是推动乡村农家乐、保护生态、改善人民生活,持续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4.
体验旅游强调游客对文化的、生活的、历史的体验,强调参与性与融入性.发展体验旅游有利于满足旅游者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西藏的乡村旅游虽然发展迅猛,但其产品的初级化特征明显,根本不能使参与其中的游客获得丰富、独特而又值得回味的深度旅游体验.要想使西藏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重视旅游产品的体验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祁黄雄  谢钱 《浙江经济》2010,(12):52-53
近年来,以"住农家乐、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的农家乐逐渐风靡全国。农家乐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乡村、农业资源。不同的是,当农家乐不在乡村地区或失去“乡村性”时,农家乐就与乡村旅游存在区别;休闲农业以农业为基础,侧重于农村地区,而农家乐除此之外还包括城市中具有乡村元素的休闲娱乐产品。  相似文献   

6.
《唐山经济》2010,(4):42-43
近两年来,迁西县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了以滨水休闲、山地休闲、长城度假、农业观光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以“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旅游产品,使乡村旅游成为迁西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2009年,全县培育15个乡村旅游特色村,发展170家“农家乐”经营户,新增就业岗位3000多个,全县从事乡村旅游行业的人数达到1000人,全年接待各类游客20万人次,乡村旅游直接收入超2000万元,从事乡村旅游业的农民人均收入超万元。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现实背景介绍和样本选择的基础上,分析了农家乐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路径及建议。要以美丽乡愁为魂,"差异发展+整体合作",增强农家乐发展的活力;以现代元素为纲,"现代生活设施+现代生活理念",提升农家乐的魅力;以系统产品为链,"特色产品+游客创造",串起农家乐的吸引力;以传统文化为根,"地方特色文化+文化礼堂建设",增强农家乐的塑造力。  相似文献   

8.
恭城瑶族自治县是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自2003年以来,乡村旅游人数逐年增长,近年来每年的游客数已达50万人以上,并以赏花、摘果和农家乐为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然而目前的乡村旅游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景点规模小且布局分散,缺乏一体化发展的理念。本文认为,要做大做强恭城县的乡村旅游业就必须整合旅游资源、突出旅游产品异质性特色、打造高品位的旅游产品。以县城为中心,打造融休闲农业、民族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精品乡村旅游点;成立恭城县乡村旅游合作社,统筹协调各乡村旅游点的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9.
正春节,正逢在外漂泊的游子归家,故乡是我们每个人深深眷恋的港湾和依靠。近年来,各区县依托丰富资源优势,加快实施乡村旅游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和乡村休闲旅游扶贫工程,把文化和旅游巧妙结合,加强乡村休闲旅游产品打造,推出丰富的精品线路,乡村旅游迈上新台阶,给村民和游客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相似文献   

10.
农家乐是乡村旅游重要的环节,是农民利用自家院落依托乡村自然田园风光、当地民风、周边旅游景点为资本,以"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做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体验旅行;体现乡村"天然、质朴、安静"满足走出钢筋水泥城市,亲近自然的旅游方式。农家乐消费相对不高,符合十八大提出来的节俭要求,而且可以满足舒缓人的精神,受到城市人的欢迎和喜爱。体验农家乐是建设美丽新农村,提高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养生、娱乐、餐饮和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近年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但是,一哄而上、无序开发、盲目攀比、干村一面现象不容忽视,低层次的乡村观光和乡村生活体验已经很难适应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需要,乡村旅游亟须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加快提质升级步伐,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带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旅游活动。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主要以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为主,目前正向以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与率和回游率比较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旅游和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等几个方面。乡村旅游以其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旅游效益的综合性,尤其是促进城乡化交流和统筹城乡发展而受到各地政府和百姓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3.
<正>编者按:农家乐是一种依托当地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风情、精品农业(林、牧、渔)、乡村人文资源,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田园景、享休闲乐"为主要内容,集休闲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于一体的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近年来,随着乡村游的兴起,全市农家乐  相似文献   

14.
正江北近年来大力促进农旅融合,发展绿色都市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和乡村旅游,提供了望山看水忆乡愁的休闲旅游好去处,日前荣获"2017年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成为全市唯一入选区县。荪湖花海、洪陈蓝莓……吸引着游客前来。江北利用特色的乡村景观、农事体验,引导企业、村民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积极打造特色  相似文献   

15.
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现代休闲旅游与传统的农村家居文化相结合而兴起的新型业态?农家乐的发展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统筹、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仰天湖农家乐就是我市近年来农家乐发展中涌现出的一个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16.
李亚婕 《中国经贸》2014,(10):90-90
河北省地理位置优越,农产品丰富,乡土文化保持完整,这为河北省发展精准乡村休闲旅游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但是,乡村旅游的开发还是以传统的农家乐,采摘园等休闲形式为主,这就限制了精准乡村休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本论文通过分析精准乡村休闲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提出基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河北省精准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图片新闻     
《中国老区建设》2009,(9):54-55
贵州松桃:特色“农家乐”乡村旅游生意红红火火 连日来,贵州省松桃自冶县特色乡村旅游迎来重庆、湖南、云南、浙江等地的游客,原生态民俗民风倍受青睐,乡村旅游红红火火。近年来,该县依托苗族原生态民俗民风及浓厚的苗族绝技绝活文化资源,全力打造一批“农家乐”特色旅游乡镇和旅游村寨,目前已初步形成农家餐饮经营型、山水养殖科普型、避暑休闲度假型和民风民俗体验型的“农家乐”乡村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18.
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现代休闲旅游与传统农村家居文化相结合而兴起的新型业态。农家乐的发展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统筹、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地农家乐迅速发展,涌现出一批独具特色的农家乐先进典型,余姚市四明山镇大山村仰天湖农家乐就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19.
文/  李柏槐  图/  缪孟桥 《中国西部》2014,(11):48-71
农事景观旅游地是指在农村范围内,以农村土地上的农业产业和农村聚落为依托,以农村及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家生活体验和地方特色文化活动体验为产品类型,让休闲旅游者不同程度体验田园乡村的美丽景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的休闲度假旅游综合体。  相似文献   

20.
构建宜居目标是解决乡村旅游发展“瓶颈”的关键。宜居是指满足旅游者改变常住地生活环境的一种有利于休闲、度假、观光、考察及体验于一体的短期乡村居住模式。乡村旅游宜居的五大目标是:安全乡村旅游目标、生态乡村旅游目标、便捷乡村旅游目标、文化乡村旅游目标和信息乡村旅游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