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资本流动下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松  杨扬 《财经研究》2006,32(10):17-25,34
文章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1982~2004年间我国长期静态和短期动态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长期货币需求与其决定变量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短期动态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较差,M2需求函数的稳定性不及M1需求函数;在长期货币需求函数中,外国利率与M2之间相关性较M1显著;而在短期货币需求函数中,本币利率与M2之间的相关性较M1显著。其政策含义是,短期操作应提高利率调控当前经济过热,长期选择则是货币供应量不再适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通胀目标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股市市值对货币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笑冰 《经济师》2007,96(10):94
文章使用1994年1季度至2007年2季度数据,应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估计出加入股市市值变量的货币需求函数,得出初步的结论是:我国股市市值、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与货币需求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股市市值在长期内会增加货币需求。而在短期动态方程中,滞后两期的股市市值一阶差分对货币需求的系数为负值,表现出资产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3.
张延群 《金融评论》2010,2(5):28-36
本文运用1994—2008年的季度数据,在VECM模型框架下,实证分析货币供给M1、M2与GDP、CPI、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系数,目的在于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M1和M2,哪个指标更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结果显示,在样本期间,央行的货币政策是积极有效的。同时,从可控性和相关性看,M1应当成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此外.本文对央行2007年以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调整的含义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4.
稳定的货币需求是货币目标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货币需求与货币目标制的内在关联。其次,基于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利用1996-2011年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长期货币需求函数和短期货币需求函数的系数都缺乏稳定性。货币需求函数的不稳定势必增加中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难度,从而导致现行货币目标制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不断降低。最后提出为提高货币政策框架的有效性,中国应择机引入通胀目标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金融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1995—2007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基于误差修正模型,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股价指数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股价指数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股价指数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货币需求的协整分析及其货币政策建议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5  
王少平  李子奈 《经济研究》2004,39(7):9-17,114
本文运用协整以及弱外生和短期因果关系检验 ,对我国货币需求的长期稳定性进行实证 ,由此而产生的主要结论为 :我国货币需求的长期稳定性 (协整 )依赖于时间趋势 ,货币政策目标变量为M1,实际货币政策效应主要体现在促进经济增长。我国货币需求和利率是关于协整向量的弱外生变量。基于上述结论所提出的政策建议为 :当前的货币政策重点应转向于防范通胀  相似文献   

7.
我国证券市场价格与货币供给量互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使用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证券市场价格和货币供应量的关系,以期研究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直接的相互关系,检验货币供应量这一中间目标在我国中央银行调控证券市场过程中的适用性.实证结果显示我国证券市场价格和M0、M2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证券市场价格可以用货币供应量M0和M2来解释,而证券市场价格变化不是引起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原因.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货币供应量和证券市场价格存在的长期稳定的关系,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调控证券市场的中间目标,灵活调控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1985~2009年以来的长期货币需求和短期货币需求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发现货币需求的价格弹性大大低于理论的预期;短期价格水平变化和货币数量的变化甚至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利率水平变化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并非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无足轻重。这些发现说明中国以消费或零售价格指数为中介指标,以货币数量控制为主要调控目标的货币政策需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是否应关注资产价格——基于货币稳定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稳定是一个伴随着货币交易范围扩展而不断拓展的概念,资产交易规模使资产价格波动能严重影响货币稳定和社会福利,因此,货币稳定应当包括资产价格稳定。利用中国1998-2009年月度、季度数据,以及协整检验、误差修正估计和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后得出:资产价格与传统通货膨胀指标现值及预期值存在联动性、与经济运行中的货币存量具有显著的数量解释关系,资产价格通过影响消费、投资等经济因素冲击着货币政策效果;货币政策对维护包括资产价格在内的货币稳定并非无能为力,经验表明资产价格往往对货币政策调整做出积极反应。因此,货币稳定指标应根据传统通货膨胀指标和资产价格指标综合计算,即货币政策应根据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精确分析资产价格与货币中介目标的关系,准确采取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经济改革和金融发展为背景,从经典货币需求理论分析出发,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校正模型对我国货币需求的稳定性问题展开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货币需求、国民收入、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我国货币需求主要受收入因素影响而呈现出长期稳定性特征,长期稳定的货币需求对其即期增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货币需求函数表现出高收入弹性和低利率弹性,而利率的外生性削弱了货币需求对利率的调节作用;基于VEC模型的短期Granger因果检验,支持货币量、利率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短期均衡关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杨思群  申旻彦 《金融评论》2012,(3):55-65,124,125
货币需求是被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长期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是货币政策决策的一个重要参考变量。货币需求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均衡关系反映了收入水平、利率、消费价格水平以及资产价格水平和货币需求之间的重要关系。这些关系也是确定货币政策时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本文对中国的长期货币需求和短期货币需求1985~2010年年度数据进行了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结果发现:资产价格(房地产价格水平)对货币数量在长期和短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利率水平在长期仍是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消费价格的长期货币需求弹性较低,短期和货币需求没有关系;当货币数量失衡时,向长期均衡进行调整的速度很慢。由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在中介指标、操作指标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等方面都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上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有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两种途径,但国内学者对于不同渠道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存在一定的分歧。自1998年开始,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方式逐步转化,货币市场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货币政策的间接传导机制。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1998年到2008年间的季度数据实证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间接调控体系建立以后,从影响的显著性来看,贷款和M2都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有显著影响,但是一方面贷款对产出的影响略高于M2的影响,另一方面贷款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略低于M2的影响。从稳定性来看,信贷渠道也优于货币渠道。另外M1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很不稳定,关系不明显。因此,就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言,应该选择将贷款和M2同时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贷款为主,M2为辅,但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预见的是,货币政策货币渠道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针对国内外货币中性理论及实证研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利用我国1990~2005这16年间实际产出和货币供给量的相关数据,运用单位根、协整和葛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两点结论:第一,货币供给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都是非中性的;第二,因为M2具有一定的内生性,所以我国目前以M2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不合适的,应该将利率作为操作目标,而不是货币供给量。  相似文献   

14.
张秀利 《经济问题》2012,(10):89-92
通过考察2001年1月~2011年12月的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价格的数据,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并不相同,M1与股票市场价格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M0和M2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并不显著,这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应当关注资产价格波动,并可通过控制M1的供应量来对股票市场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5.
韩丽娜 《时代经贸》2007,5(10Z):176-177
本文在收集整理我国季度M2、GDP和CPI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1994-2006年货币供给量M2与实际产出、物价的相关性进行检验。虽然近年来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使得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加大,但是可以采取将中介目标进行定期调整的办法提高中介目标的政策效果。所以,当前以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仍然具有现实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货币供给是否具有内生性以及内生性程度如何,关系到中央银行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通过实证分析,从2001年第2季度至2011年第2季度的数据上看,我国货币供给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内生性。主要表现在:(1)货币乘数在短期内波动较大,极不稳定;(2)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关系,即货币乘数在长期内也不具有可测性;(3)基础货币量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外汇储备和央行对存款银行债券变动的影响;(4)基础货币量和货币乘数之间存在相反的变化趋势。因此,必须改革我国现存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完善国有企业、银行的预算约束机制,提高再贷款的门槛;加强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监管;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00.01-2009.10的样本数据,首次同时纳入股价因素和房价因素构建了我国封闭和开放框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应用边限检验(Bounds Testing)方法并修正了目前国内这一方法运用中的某些疏漏。结果发现封闭框架下,无论是对M1还是M2,即使纳入资产因素,其长期协整关系依然不存在,但在开放框架下,货币需求函数则具有稳定的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且资产因素对不同层次的货币需求均产生了明显的冲击效应,且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股票价格指数对M1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房地产价格指数则仅对M2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开放框架下的汇率因素和利率因素同样对货币需求产生了强烈影响,并由此得出了一些全新的结论。这意味着在研究我国货币需求函数时既要考虑到开放框架下的汇率、利率因素,更要考虑到资产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丁筱玉  王娇 《时代经贸》2013,(20):76-76,80
本文以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采用我国2002年1季度-2012年4季度的数据,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检验了货币供应量(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结果表明:M2#GDP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并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最后,针对实证的结果给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采用我国2002年1季度-2012年4季度的数据,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检验了货币供应量(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结果表明:M2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并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最后,针对实证的结果给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孙明华 《财经研究》2004,30(3):19-30
理论上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有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两种途径,但国内学者对于不同渠道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技术,对我国从1994年第一季度至2003年第一季度期间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找出M1、LOAN和GDP以及M2、LOAN和GDP之间的稳定关系,证明了目前在我国,货币政策是通过货币渠道而不是信贷渠道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