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所带来的无限商机,让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东盟十国巨大的市场跃跃欲试.但对于那些从未涉足国外发展的企业来说,确实不知深浅,从而令他们畏缩不前.那么,出国"淘金"到底要注意哪些问题?究竟有没有成功的捷径可走?投资需要规避哪些风险?日前,记者采访了一位在东盟做生意的成功企业家,听他讲述了在异国他乡"打拼"的甜酸苦辣和成功的"生意经".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给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随着今年11月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胜利召开,已形成的“东盟投资热”骤然升温。一批擅长国际贸易的企业已经捷足先登,更有一大批国内中小型企业蜂拥而至.磨拳擦掌.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3.
以"友谊、合作、发展、繁荣"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11月3日在素有绿城之称的广西南宁隆重开幕.在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各项展览展示中,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下的30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登台亮相,成为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一道亮丽风景线."身材娇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担当起技术创新的重任,成为技术创新最有活力的一员.  相似文献   

4.
百舸争流借力直航——综观广西会展企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亚太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亚太与东盟、华人华商与中国北部湾经济区的投资与合作.由中国和东盟11国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2009年10月20-24日在中国东盟桥头堡城市广西南宁市隆重召开.随着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构想的提出,会展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业将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商机与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3,(4):146-147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获得了令世人注目的成绩,企业海外业务得到迅速拓展。自2011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启动以来,中国与东盟十国相互开放市场,国内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陆续到东盟投资兴办企业,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全球生产、贸易、服务的国际化进程,这些企业要想拓宽国际发展空间、占据国际竞争与分工的制高点,就必须有大量符合国际化要求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型产业工人作为支撑,培养符合企业发展的人才成为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企业人才需求分析与培养项目设计,以期探索出一条中国企业海外发展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扩大,及沿线各国因政治历史变迁、经济水平、市场化程度等差异较大而造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风险较高的现实,对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会计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东盟和南亚是我国企业投融资及贸易往来的主要区域,企业选择会计服务供应商时会重点考虑其品牌声誉、服务质量、双方交往经历等因素,企业还需要现有审计和非审计服务之外的其他创新服务.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外汇管制及汇率管理咨询等非审计业务拓展,关注中国企业"一带一路"沿线投融资和贸易过程中的风险评估,积极开展"走出去"企业新服务需求的调研,努力开拓东盟之外的沿线区域和国家会计服务市场,重视现有客户关系的维护防止客户流失,持续提高胜任能力,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品牌、维护声誉,以满足企业对高质量创新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特区模式:构建"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开放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开放区”的构建,对推进中国-东盟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创建“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开放区”的构想,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深秋,绿城南宁人流如织,欢歌如潮.为期4天的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让中国与东盟的各路商家在这里"亲密"接触.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之水交融,合作精神奔涌,浇灌出累累硕果,涌动着无限商机.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使中国与东盟开展了全方位的交流和合作,全面建立和发展了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在进入21世纪后迅速升温,如今东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而且,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文化、资本、技术、信息和物资交流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有着无限的商机与发展空间.在这种大好形势下,企业必然急需大量熟悉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规则的人才,尤其是熟悉中国一东盟税收政策的人才.因此,建立和完善东盟型税收人才的培养机制显得十分迫切,这对推动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发展必将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谁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我们的印象里再不能只有海尔、联想、TCL.历经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一批土生土长的中小企业身上有着中国民营企业20多年来最健康的轨迹,他们周围没有光环和喧嚣,但他们高度专注于某一领域,产品创新遥遥领先于同行,甚至占据了某个市场一半以上的全国或全球份额.正是包括这些不广为人知的"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在内的一大批企业,构筑了民族产业的基础.他们是振兴国家经济的希望所在,他们也是中国经济的脊梁.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底,中国与东盟双方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了实质性执行阶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将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2005年7月1日起,中国-东盟7000种产品降税进程全面启动,投资和服务贸易领域的便利化措施也已进入谈判议程.东盟国家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市场.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东盟合作的加深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提高产业链互联互通水平已成为推动双方贸易关系更加紧密、增强服务贸易的互补性及推动开放格局的必要手段,构建广西区域企业与东盟跨境产业链成为加快提升中国-东盟贸易关系的紧密性、增强中国-东盟服务贸易的互补性、推动中国-东盟服务贸易的开放格局形成的应然之举。文章拟采用政策分析法,对广西区域企业与东盟跨境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广西区域企业与东盟跨境产业链的构建途径。为推动中国和东盟各国服务业的互补性发展,促进中国-东盟的服务贸易开放与发展,应鼓励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建设跨国服贸投资平台,增强双方的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积极举措,旨在推进我国第三轮的改革开放,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东盟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早有渊源,在当前建设"一带一路"的新时期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基于联合国UN COMTRADE数据库,在双方合作的基础之上,文章采用各种指数分别测算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并以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博览会给会展经济管理的新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0月19日至22日,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举行,短短四天的博览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将有1058家企业参展,主要分布在灯具灯饰、工艺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家用电器、农产品、食品、摩托配件等行业,做到具有针对性、凸显专业化,从而突出中国与东盟经济的互补性,加大贸易成交量.  相似文献   

15.
王永章(国家化部化产业司司长):中国十分重视与东盟各国的化合作。我们之所以提议举办这次论坛,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国与东盟化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精神,在10+3和10+1框架内寻找与东盟各国合作发展化产业的重要途径;我们之所以选择在广西首府南宁市举办这次论坛,是因为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各国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同时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我们想在此基础上再搭建一个中国与东盟各国整合化资源、加强项目合作、促进化繁荣、共谋产业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0月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印尼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与东盟(10 1)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为了促进双方商界的合作,中方建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这-建议得到了东盟各国领导人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并写入了会后发表的主席声明,标志着酝酿已久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7.
"M"型战略的提出,将广西对外开放和参加区域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起点.伴随着商流的发展,借助广西独特的国际通道,依托六市出海出边的优势,尽快开通广西至世界各地的海上航线,开辟通往东盟主要城市的航线和增开航班,提高海港和空港吞吐量.扩大公路和铁路运输能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共同开拓物流市场.逐步形成涵盖广西、连接全国、辐射大西南和东盟各国的物流网络,把广西建设成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  相似文献   

18.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曹云华教授指出,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应该加强指导和协调,企业开拓东盟市场也应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不要把东盟仅作为处理过剩生产力的市场。 企业海外竞争需协调 曹云华称,近年中国内地家电等消费品的价格战燃至东盟市场,失去理性。最明显的是摩托车在越南的削价竞争,现在几乎没有利润可言,曾有几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选择到东盟国家投资。在此期间召开第四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与会专家表示,2007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有望达到1900亿美元,2008年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中国与东盟国家已形成相互投资的良好态势,建议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发挥自身特有优势。“瞄准”矿产资源、农业技术、加工制造、劳务承包、电子技术五大领域。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科技》2008,(1):62-62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选择到东盟国家投资。在此期间召开第四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与会专家表示,2007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有望达到1900亿美元,2008年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中国与东盟国家已形成相互投资的良好态势,建议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发挥自身特有优势。“瞄准”矿产资源、农业技术、加工制造、劳务承包、电子技术五大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