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分布式电源是近年来国家能源发展重点,根据新形势要求国家电网公司立项开展了针对性研究工作。通过对我国配电网发展水平、配电网设备质量情况、分布式电源特性等情况的分析和总结,归纳了分布式电源接入中、低压配电网的具体特点。根据配电网特点及典型设备情况,研究提出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配电网的典型方案,并简述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在二次系统、通信、计量等方面配置的差异性,最后提出需要针对不同情况,细化接入方案,进一步开展接入研究,实现分布式电源和配电网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配电网接入分布式发电系统后,必将对现有的配电网的结构、故障时配电网中短路电流的大小、方向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影响配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文章建立了含有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中过电流继电保护协调优化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之后采用微分进化算法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满足过电流继电器之间协调的情况下,使得故障切除的时间最少。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推荐标准GB/T33982-2017《分布式电源并网继电保护技术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7年7月12日发布,2018年2月1日实施。规范对分布式电源经专线、T接、经开关站(配电室、箱变)三种接入10千伏(6千伏)~35千伏配电网及分布式电源接入380伏配电网的保护配置及技术要求进行说明。本文对规范中前三种接入方式的保护配置及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国家建设智能电网的要求,未来的新型农村电网应充分考虑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实现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的互动。针对未来分布式电源在农村电网中应用的可能性,提出了用序优化理论结合二次电流矩粗糙估计的方法来解决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和定容问题,并对某农村6k V24节点配电网系统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确定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位置和容量,接入后网损减小且对电压有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5.
风力发电是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风力发电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大型电场的接入会对整个配电网的电流分布造成影响,规模越大影响越大,从而会影响到配电网继电保护的性能。文章在分析大型风电场接入对短路电流的影响基础上,分析了10kV和66kV配电网线路保护受影响的情况,并阐述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大型风电场接入下配电网的稳定和安全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我国分布式电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对我国现有配电网电压序列的分析,基于技术经济比较,给出了合理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电压等级准则以及配电网升级改造过程中分布式电源侧的过渡改造方案,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为我国配电网升压改造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石安 《广西电业》2023,(6):66-71
<正>0引言配电网承担着连接电力用户“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角色,对居民的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配电网一般为单端电源结构,配电网线路以过流保护为主,级差配合困难,越级跳闸事件频发。近年来,伴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配电网,配电网构造由单电源向多电源转变,使配电网构造更为繁杂,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全国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例将达到15%,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分别不少于2亿、1亿千瓦;根据《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建设行动计划》,全国2020年建成100个新能源示范城市、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30个分布式光伏示范园区,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在城镇电力消费中达到30%以上。预计2020年全国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不含小水电)达到1.5亿千瓦。如此高渗透率的新能源和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如不加以有效规划控制,势必导致配电网保护配置复杂、电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对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分布式电源(DG)大量接入对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可靠性评估模型、评估方法及可靠性与经济性协调等方面的影响。分析表明,含DG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是个整体体系,所涉及的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研究DG对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长期以来,我国的配电网存在着架构比较薄弱和自动化水平偏低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将配电网智能化。智能配电网体系主要是结合电力设备和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使在正常和事故情况下配电网的保护、控制、监测等能够融入供电部门的工作管理当中,并支持大量接入分布式电源的互动型网络。我国智能电网技术发展的纲领性  相似文献   

11.
分布式电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文章分析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的安全问题。阐述了分布式电源的概念和种类,分析了分布式发电效益及其并网系统,研究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网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智能配电网的发展模式,通过将传统配电网与有分布式电源加入的智能配电网进行比较,得出分布式电源并网对规划模型的影响。考虑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扩展规划,运用智能算法得出可以满足负荷增长需要的系统最佳增容方案。在现有电力网络布点规划基础上,合理加入分布式电源,提高用电效率。最后辅以遗传算法算例说明提高用电效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风电特性及分布式风电接入对配电网规划的影响;指出了含风电的配电网规划过程中需要分析风电随机性出力对整个配电网的影响,并通过对风电和负荷方式的采样,建立了基于机会约束的配电网规划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邻域搜索的含风电配电网优化规划方法,模型求解结果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着重从分布式电源并网对电能质量影响评估方法上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分布式电源并网对电能质量的不利影响,构建了风电并网模型和光伏发电模型,进行了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电能质量评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业》2015,(3):53
3月2日,由中国电科院配电所牵头的"分布式电源灵活友好并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在配电网接纳分布式电源适应性评价、分布式电源灵活并网一体化接口、分布式电源全过程安全并网保障、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协调互动等方面具有突出创新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受到了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领域的多个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和示范工程的支撑,在规划设  相似文献   

16.
电网短路电流的限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短路电流增大给电网安全运行和管理带来的影响,从电网结构与变电站2个层面分析了短路电流的方法。电网结构方面的措施包括合理规划电网结构及电源接入方式、提高配电网电压等级等;变电站方面的措施包括将变压器分列运行、采用高阻抗设备及可控串联电抗器等。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描述各自在实际中的应用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并简要介绍了2种不对称短路电流的限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通过有效运用智能电网调度、配电自动化等新技术,优化理顺配电线路跳闸处置流程,打造高效的青岛电网故障处置协同机制,实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流配电网建设的目标。近年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面推进一流配电网建设。以"国际一流城市配电网"建设为契机,以提高"三率"水平为目标,青岛作为国家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风电、光伏等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配电网,对配电网运行安全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同时,无人值守变电站数量不断增加,使故障的快速处  相似文献   

18.
电力配电网的保护措施,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时保护措施的配置,分析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时,对配电网的保护配置以及自动重合闸的影响。提出协调光伏发电系统保护与配电网保护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分布式清洁能源的建设正越来越迅速。改革要求全面放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市场,放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建设。推广建设家庭智能微电网,是当前分布式电源建设的发展趋势。文章从家庭用电负荷特征分析着手,基于当前我国家庭分布式电源的建设,提出了当前家庭微电网的构建方式,包括电源建设、微电网结构、储能方案、电网接入模式。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家庭智能微电网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光伏发电设备价格的下降和国家相关补贴政策的颁布,分布式光伏发电必将迎来迅速的发展。接入用户侧的光伏发电可以就地补偿负荷,受其固有时变特性和负荷波动影响,光伏发电功率的消纳存在动态过程,传统的静态渗透率指标不能全面反映配电网对光伏发电的消纳能力。文章通过建立配电网对光伏发电消纳能力的新指标,以典型建筑功能区为例进行了模拟测算。根据测算结果分析了影响分布式光伏发电消纳能力的因素及其对配电网建设改造的影响,并对光伏示范区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