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鱼种在越冬期间,特别是一些小型鱼池里,越冬鱼种一般死亡率高达10%~20%,这样不仅减少鱼种数量,还要影响来年成鱼的养殖,对渔业生产的损失较大。现将鱼种在越冬期死亡的原因与补救措施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2.
鱼种在越冬期间,特别是一些小型鱼池里,越冬鱼种一般死亡率高达10%-20%,这样不仅减少鱼种数量,还要影响来年成鱼的养殖,对渔业生产的损失较大。现将鱼种在越冬期死亡的原因与补救措施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秋生 《农家之友》2006,(11S):40-41
鱼种在越冬期间。特别是一些小型鱼池里,越冬鱼种一般死亡率高达10%~20%,这样不仅减少鱼种数量,还要影响来年成鱼的养殖,对渔业生产的损失较大。现将鱼种在越冬期死亡的原因与补救措施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一、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1.鱼类体质与规格规格大的鱼种体质好,越冬成活率高而又健康。据几年的养殖经验看,50~150g鱼种越冬成活率较高,一般体重如5~10g的鱼种,成活率为48%,20~30g的82%,30~50g的86.5%,50g以上的94%。  相似文献   

5.
鱼种在越冬期间,一般死亡率高达10%~15%,这样不仅减少鱼种数量,还要影响来年成鱼的养殖,对渔业生产的损失较大。现将鱼种在越冬期死亡的原因与补救措施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鱼种生物增氧越冬技术是利用冰下的适宜低温低光照的浮游植物,创造条件促其繁殖;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补充越冬池的溶氧量,达到鱼种安全越冬的目的。下面将技术要求作简要介绍: 1、选塘只要冰封时能保持冰下有效平均水深1米的池塘,一般都可选做鱼种生物增氧越冬池,但池底腐殖质太多且渗漏严重而又难以补水的池塘则不宜采用。选定的越冬池放鱼种前10—15天将池水尽量排干,曝晒  相似文献   

7.
<正> 鱼种越冬的好坏关系到来年成鱼生产的产量。应了解越冬池死鱼的原因,采取积极措施提高鱼类越冬效果。培育大规格鱼种 培育体格健壮的大规格鱼种是保证鱼种安全越冬的一项重要措施。每年6—8月3个月是水温高,鱼类摄食生长最旺盛的季节,采取强化喂养的措施,使鱼体健壮、肥满,规格达到15厘米以上的规格鱼种。降低夏花鱼种的放养量,一般每亩放养  相似文献   

8.
<正> 鱼种在越冬期间,特别是一些小型鱼池里,越冬鱼种一般死亡率高达10%—20%。这样不仅减少鱼种数量,还要影响来年成鱼的养殖,对渔业生产的损失较大。现将鱼种在越冬期死亡的原因与补救措施介绍如下。 一、鱼种越冬期死亡原因 1.鱼种小、体质差:在越冬时期,大多数鱼类一般都不怎么摄食,活动量也少,新陈代谢缓慢。其主要以积存在鱼体内的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来维持生命。特别是规格太小的鱼种,体质差,体内积存的脂肪等营养物质少,难以在漫长越冬期蓄积维持生存所需的能量,常因身体衰弱而死亡。其体质差,在拉网并池过程中因受伤而感染水霉等疾病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9.
<正>立冬后,气温逐渐下降,鱼种需适时并池越冬饲养。为使鱼种安全越冬,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笔者走访了几处养殖户,他们就鱼种越冬饲养管理谈了自己的意见。现就他们所谈的点滴经验,总结为"坚持三好、做到三保、注重三防"的饲养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彩虹鲷又叫红罗非鱼,属热带鱼类,在我国大多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必须进行越冬保种彩虹鲷的越冬分为鱼种越冬和亲本越冬两种鱼种越冬是将当年繁殖的彩虹鲷鱼苗,  相似文献   

11.
<正>罗非鱼是热带鱼类,在我国大多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必须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越冬保种。罗非鱼的越冬分为鱼种越冬和亲本越冬两种。鱼种越冬是将当年繁殖的罗非鱼  相似文献   

12.
鱼种并塘越冬,有利于提高越冬成活率,减少损失。其管理要点有以下四点:1、选好鱼池。越冬鱼种池要求背风向阳、不渗不漏、水源充足、水质洁净,水深1.5—2m。放鱼种有10—15天用生石灰清塘。2、适当并塘。一般在11月中下旬水温10℃左右时并塘。并塘前一周左右停饵,选择晴暖天气拉网,根据不同种类、规格筛选分类,分池越冬。操作做到轻快细心。3、合理密养。一般每亩放10cm左右的鱼种3—4万尾,12cm左右的鱼种2—3万尾。鱼种体质强,鱼池淤泥少、水质好,可适当大些;反之应小些。4、加强管理。越冬期间,要做好堵漏、及时加深池水、破冰等工作。冬…  相似文献   

13.
<正>当水温降至5-10℃左右,鱼己基本停止摄食,活动减弱,新陈代谢减慢,停止生长,进入越冬保膘阶段。鱼类在整个冬季一般是处于休眠状态,靠消耗体内贮存的脂肪维持生命。据试验,鱼种自然越冬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4.
进入冬季气候寒冷,对鱼种的安全越冬产生不利影响,是鱼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因此,选择好越冬鱼池,对于提高鱼种越冬存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立冬后,气温逐渐下降,鱼种需适时并塘进行越冬管理,以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实践,将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与管理措施小结并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立冬后,气温逐渐下降,为了提高越冬鱼种的成活率,鱼种需适时并塘进行越冬管理,以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笔者结合当地鱼种越冬的实际,将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一、造成越冬鱼种死亡的原因1.水体缺氧严重(1)由于多年未清淤,使淤泥沉积过多,使水质恶化,耗氧增加,鱼种极易因缺氧而死亡。  相似文献   

17.
冬天来了,鱼种如何管理?现介绍一些技巧:1、并塘越冬。鱼种在并塘前一周左右应停止投饵。并塘时选择晴好天气拉网锻炼两次,然后进行分鱼、筛选、过数,并塘越冬,越冬  相似文献   

18.
鱼类属变温动物,当水温降至(8~10)℃时鱼即摄食很少,准备进入冬眠状态。山东省的越冬时间是在11月底到第二年的3月中旬。在鱼种越冬期间如管理不当,容易出现大批死亡的事故,要使鱼种安全越冬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相似文献   

19.
<正>鱼类在越冬期间不投喂饲料,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就得不到补充,只能靠消耗体内营养物质维持生命。一般成鱼体重会减轻6%—10%,死亡率为3%—5%;鱼种因个体小而相对体表面积大,能量散失和渗透压调节负荷比成鱼高,体重会减轻10%以上,死亡率为8%—10%;特别是一些体质瘦弱的鱼种,越冬期的死亡率高达40%以上。另外,还因为鱼  相似文献   

20.
<正> 鱼种规格大小与体质好坏,直接影响其越冬成活率。生长实践证明,鱼种规格越小,越冬成活率越低。进入秋季,气温水温逐渐下降,鱼种的生长由增加体长转入增加体重、大量积蓄营养物质,以备越冬消耗所需。因此,必须抓好鱼种的秋季培育管理特别是对规格尚小的鱼种应采取强化培育措施,使之尽快增加体长体重,保证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