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改革一年多来,人民币一直保持缓慢升值之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2007年4月17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7.7349元人民币,较2005年7月21日升值首度超5%;人民币兑日元汇率中间价为100日元兑6.5070元人民币,升值约11.7%。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对  相似文献   

2.
时下,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论调一浪高过一浪,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2010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暗示要求人民币升值;3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公开撰文批评人民币汇率机制;3月16日,美国130名国会议员又联名上书美商务部和财政部,要求对中国施压以迫使人民币升值,甚至要求把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就连美国财长盖特纳的访华,也被许多媒体解读为为人民币的升值铺路。就在社会各界在对人民币汇率之争评头论足之时,人民币兑欧元、英镑、日元等国际主要货币的汇率悄无声息地发生了变化,据悉,从2009年底以来,人民币兑欧元、英镑的中间价分别上涨12%左右,对日元中间价也升值4.5%左右。  相似文献   

3.
一、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主导汇率走向 1.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7.1% 最近,人们非常关注亚洲货币汇率的变化,自6月份最新统计,2005年以来,韩元兑美元已经升值超过10%,升值幅度达亚洲货币升值之最.进入5月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也明显加快.今年6月21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7.6180新高.7月11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突破7.58关口.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幅度已达到7.1%.  相似文献   

4.
汇率制度是制约中国宏观政策绕不开的障碍,也是导致诸多问题不顺的症结,在原有汇率制度下的宏观政策操作已经很难再继续下去。人民币继续不断刷新升值记录,自4月份以来升值的步伐明显加快。截至5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1925,是1994年中间价发布以来的最低值。自2012年10月以来,人民币再次进入单边升值阶段,7个月的时间升值2.3%,而此前的一年则是双向波动。与以往在美国强烈政治压力下的升值不同,最近一年多这种压力已经很小,以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4月份的报告中认为,人民币目前只是轻度低估。  相似文献   

5.
<正>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已经累计升值31.7%。进入2013年3月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走高,中间价甚至突破6.25关口,再创汇改来新高。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行业影响巨大,使众多出口企业倍感压力。在分析人民币汇率走势时一般关注内外部两个因素。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6.
自2008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的人民币升值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而自2010年9月9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改先前温和震荡起伏的态势,连续9个交易日升值,共上涨910个基点,在此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6.7。本文立足于汇率变动对经济影响的理论依据来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及汇率变动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环球参考     
《中国对外贸易》2010,(10):14-16
外媒高度关注人民币汇率升值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997,较前一交易日走高113个基点。至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经连续八个交易日刷新汇改以来新高,  相似文献   

8.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8.27升值到目前的7.3左右,升值幅度达10%以上;特别是2007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到年末升值5.5%左右。人民币升值备受各方  相似文献   

9.
从2005年汇改以来,经过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两次增加,2013年前三个月人民币汇率比2012年末上升逾0.26%.有许多学者推断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就业产生一些影响,究竟有没有影响?影响了什么?为此,主要运用人民币汇率上升对我国就业总量,就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得出结果.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1月1日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一路下行,几度刷新2005年汇改以来低点纪录。至此,人民币汇率在过去30个交易日里15次改写汇改以来新高,累计升值幅度达到0.79%。自2005年汇改以来,  相似文献   

11.
自我国开始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屡创新高,升值幅度逐渐加大。人民币升值,主要是中国经济多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其作用在于:使汇率机制不断完善,改变中国政府形象,提高政府调控手段,部分对冲通货膨胀。当然,人民币升值也存在弊端。因此,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即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由1:8.2765(中间价,下同 )调为1:8.11.人民币升值短期内有利于进口增长.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2015年末,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3.66%,而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3.93%;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5年12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45.87%,而实际有效汇率升值56.16%。实际有效汇率更能全面反映外贸企业面临的汇率变动情况。  相似文献   

14.
自2005年7月21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蓝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从8.2765元调整为8.11元。国内外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中长期升值预期依然存在,人民币忙率有可能进入一个持续的“上升通道”。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也验证了专家们的判断。作为对汇率变化最敏感的外贸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的风险,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下面笔谈几点个人观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分离分析方法,测算2005~2012年广东省20种主要出口产品在人民币汇率升值情况下的弹性变化,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广东省产品出口具有抑制作用,人民币汇率升值越快,对广东省产品出口的抑制就越明显,同时广东省产品出口产业发展越好,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其影响越大。然而出口稳定的产品受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较小,出口退税政策可以弥补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广东省产品出口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吕志强 《浙商》2007,(6):96-96
3月5日,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从今年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7.7408,升为7.7403。仅过了三天,即3月8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7.74关口,以7.7386继续再创汇改以来新高。据笔者观察,人民币汇率小幅攀升将成定势。目前看来,浙江一般外贸企业,特别是占大头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基本上在10%以内,人民币持续升值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便升值2%,此后到2008年上半年这段时间内,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不断,价格屡创新高.本文以2005年7月到2008年上半年这段时间内的人民币汇率为研究时象,以汇率改革日为界点,分析这一时间段内出现人民币升值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表现出持续升值的态势,特别是进入2008年以来,人民币更是呈现出加速升值的趋势。鉴于此,本文拟对人民币快速升值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及其相应的对策作一初浅的探讨,以期能从分析中获得有益决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了一个在我国乃至世界金融界热议的话题。中国政府自2005年7月21日启动人民币首次汇改后,截止2010年9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累计升值23%。据新华日报2010年9月16日报道,9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为6.7250,较前一交易日走高128个基点,这已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第四个交易日创下汇改以来新高,引发了国内外金融界的高度关注。随着人民币加速升值,"人民币升值到底是好还是坏?"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经济及金融市场有何显著影响?"中国应该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等等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试图通过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结合利弊两个对立面,进而讨论人民币升值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继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以6.9920的中间价,首度突破7.0025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便在6与7间摇摆不定。这也给中国的外贸企业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很多中国企业都记得2005年7月21日这个时刻,从当日起,中国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便开始了漫漫升值之路。中国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也从此走上与汇率风险抗争之路。时至今日,升值已成为绝大多数进出口企业刻不容缓需要应对的问题。能解燃眉之急的办法之一就是尝试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本期封面报道通过专家的分析、对最新金融工具的介绍,为正处于人民币升值困境里的外贸企业提供一些应对汇率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