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晶  刘星 《当代财经》2011,(2):102-108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加工贸易对第二产业及工业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工贸易出口对就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加工贸易进口对就业具有负向挤出效应;随着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前者的就业吸纳能力和后者的就业排斥效应均趋向衰减。  相似文献   

2.
在考虑创新能力累积效应和FDI时滞性的基础上,利用1993-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FDI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且通过对东、中、西部的实证分析,考察了这种溢出效应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FDI对中国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正向溢出效应,但不是很显著;FDI对中国中部地区的创新能力具有较显著的溢出效应,而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的溢出效益不具有显著性;FDI对东部地区的外观设计、中部地区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而对西部各种层次的创新能力均不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构建消费者—开发商两部门的房地产市场局部均衡模型,研究信贷约束对住宅市场的影响效应。本文利用1999~2009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考察银行信贷对住宅消费和住宅价格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价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信贷约束是当前房价增幅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人住房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对房价的正向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个人住房贷款对居民住宅消费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影响居民住宅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资本投入、城镇化水平、出口依存度、技术创新能力和地理区位对制造业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工资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进口依存度对制造业就业表现为一定的负向效应。无论是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还是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这一结果均成立。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加大资本投入和出口力度,加快城镇化建设,推动技术进步,鼓励产业集群式发展,对于促进制造业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FDI对中国就业效应的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资本劳动力配置方程将Agosin和Mayer关于FDI对资本挤入挤出效应的经典模型转化为对就业的分析,构建了关于FDI的就业效应与工资效应的实证模型;并使用我国28个省区1987—200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对(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就业水平存在显著的负效应,对工资水平不存在长期影响。以1998年为分界点,将样本划分为两个子样本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子样本下的结论与全样本的结果相当一致,但1998年以后FDI对就业的负效应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1-2015年中国省域层面的中小企业相关数据,构建了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中国区域中小企业的两条国际化路径(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并探析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显示: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对中小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小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中小企业国际化路径影响企业成长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笔者采用2000年~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GMM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和创业能力都是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只不过从全国层面来看,创新对整体生产率存在较弱的积极促进作用,而创业对生产率的正效应不显著;创新和创业除对高创新高创业能力地区生产率存在10%水平上显著的正效应外,对其他地区的正向或负向影响均不显著;创新可以促使地区生产率提高,而创业的促进作用没有明显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了验证FDI对我国各区域碳排放的影响,文章依据2001—2016年的数据,采用系统GMM的方法验证了FDI对我国东、中、西部各区域碳排放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DI规模效应在东部可以降低碳排放水平,对中西部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技术效应在东、中部对碳排放产生了负效应,对西部的影响与东、中部刚好相反;结构效应对东部碳排放的影响,弹性系数也为负,有利于碳排放,对中、西部呈现正向效应;环境规制效应对三个区域的碳排放均呈现负效应,但是环境规制对东部的作用要好于中、西部。通过实证分析结果为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吸引外资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就业是中国引资政策目的之一。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FDI的区域差异性对就业的动态效应。在模型中选取1997—2010年各省市区相关数据来研究,结果显示,FDI对中国不同区域的就业影响有显著差异,FDI对中国就业影响总效应为负,其中FDI对东部地区就业有显著的替代效应,而对中、西部地区则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笔者基于1996年~2011年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广义矩(GMM)分析方法,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区域差异显著,整体上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仅滞后1期外商直接投资对中部地区当年就业的创造效应显著,而其他时域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当年就业的影响均是负向的。因此,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无法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依靠外商直接投资很难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286个地市级2007-2018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分析转型期工业用地对工业经济的作用.研究发现:转型期工业用地对工业经济产生负面效应,空间溢出效应也显著为负;区域分析表明工业用地对工业经济的负效应主要体现在东部和西部地区;"以地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拉动工业经济增长,证明降低工业用地供应比重的策略是正确的;工业资本和工业劳动力对工业经济促进作用显著,但企业科技水平不高制约了资本利用率和工业利润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齐伟 《经济问题》2012,(9):66-69
利用2004~2008年间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开放因素为中国制造业部门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开放因素对制造业部门的总体技术溢出效应存在很大差异,出口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部门具有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而外商投资对制造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则存在负面影响;(2)分部门看,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高技术制造业和中高技术制造业部门,而出口贸易对所有制造业部门都具有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健康和教育人力资本对全国和地区人均经济增长率以及对地区经济收敛性的影响效应.通过对截面数据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发现:我国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B收敛,但有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初期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健康人力资本对产出的效应要高于教育人力资本;东中西部地区的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均有显著影响,健康人力资本在中西部地区影响显著,东部地区由于人口老龄化因素,健康人力资本影响不显著;西部地区经济收敛速度较快,且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助于西部实现对东部地区经济的赶超.  相似文献   

14.
笔者采用2003年~2010年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模型实证检验进口技术扩散、本国自主研发等技术指标对环境规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进口技术扩散在清洁行业对环境规制具显著正效应,在污染密集型行业呈显著负效应,并拉动整体工业行业呈显著负效应.行业技术水平越高,环境负效益越小,正效益越大.(2)本国自主研发对环境规制具明显负效应,但影响有限.(3)结合进口技术扩散和自主研发的二次研发对环境规制具显著正效应.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7—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11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西部地区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广义钜估计法(GMM)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环境污染存在严重的"滚雪球"效应和治理的滞后性,且结果具有稳健性;财政分权加剧了西部地区环境污染水平,且财政支出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大于财政收入分权。通过分析发现控制变量中经济增长能够优化环境质量,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右半部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会加剧环境污染水平且结果具有稳健性;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考虑环境污染滞后期后逐渐由显著的正向影响转变为影响不显著,说明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不利影响逐渐减弱。据此,提出优化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结构、坚持绿色发展、完善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笔者利用2005年~2010年中国1550个县(市)构成的大样本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阶段中国县域工业化并未带动农业增长,而县域城镇化则有利于农业增长,两者并未发挥出协同效应。笔者还进一步发现,两者对农业增长影响的区域效应具有空间上的不对称性;县域工业化的负效应在时间上呈弱化趋势,而县域城镇化的正效应则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7.
采用2005-2016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系统GMM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从直接影响看,正式环境规制能促进制造业结构高级化但未促进合理化,而非正式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均产生促进作用。进一步以技术创新为中介变量的分析发现,两种环境规制均能通过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产生正向影响,但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正式环境规制对东部地区制造业结构高级化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中部、东北地区无显著影响,对西部地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中部、西部地区制造业结构高级化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东部、东北地区无显著影响。最后,基于实证结果,从两种环境规制互补、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互动、区域差异化环境规制等角度,就如何实施环境规制、倒逼制造业结构优化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2005-2016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系统GMM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从直接影响看,正式环境规制能促进制造业结构高级化但未促进合理化,而非正式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均产生促进作用。进一步以技术创新为中介变量的分析发现,两种环境规制均能通过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产生正向影响,但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正式环境规制对东部地区制造业结构高级化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中部、东北地区无显著影响,对西部地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中部、西部地区制造业结构高级化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东部、东北地区无显著影响。最后,基于实证结果,从两种环境规制互补、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互动、区域差异化环境规制等角度,就如何实施环境规制、倒逼制造业结构优化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环境治污技术主要包括末端治理和清洁生产两类。发达国家大部分研究表明末端治理和清洁生产对就业有正向拉动作用,而国内关于末端治理和清洁生产的研究更多是关注其环境绩效,少见其对就业效应的检验。利用中国地区层面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末端治理和清洁生产的就业效应。结果表明:末端治理对就业产生正向拉动作用,清洁生产对就业则有负面削弱作用,这与笔者的理论分析一致。清洁生产作为我国现阶段和将来采用的主要环境治污技术,在推广采用时应充分考虑到其就业效应。  相似文献   

20.
陈晓华  刘慧 《财经研究》2011,(7):103-113
文章基于2002-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System GMM)估计法从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就劳动力、资本和原材料等要素价格上涨对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要素价格上涨在国家层面上对出口技术结构表现出显著的"倒逼"效应,即要素价格上涨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但要素价格上涨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出口技术结构升级的影响不同。从动态视角看,要素价格上涨所体现出的"倒逼"效应越来越小,而其表现出来的"倒退"效应越来越明显,即要素价格上涨越来越成为企业本身发展的成本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