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军 《西安金融》2006,(10):22-23
中央在“九五”计划中提出了加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时至今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不理想.粗放式的痕迹甚至有加重的迹象。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重申加快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并将其作为“十一五”期间经济工作的重要主题之一。本文从经济增长方式的概念、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动力源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和思路等方面做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2.
《时代金融》2004,(7):18-18
《财经时报》此前载说,当前既要保持经济增长,又要防止大起大落,表面看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问题,实际上,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一个“增长的两难困境”:在一定收入分配机制下,如果经济不增长,则低收入阶层现有的收入水平难保;如果让经济继续增长,则大部分经济增长的“好处”都会落到富裕阶层的手中。在这样的困境中,无论增  相似文献   

3.
就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贡献看,虽然相关的经济统计数据是一个重要判断指标,但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经济增长所依赖的主要是出口与投资,消费虽然也在增长,但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仍然有着一定的距离。在此条件下,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是否出现“拐点”的判断,就不能简单地照搬发达经济地区的标准。再从消费角度看,只有当一个国家与地区的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呈现平衡状态时,  相似文献   

4.
把握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广 《中国金融》2005,(21):23-25
党中央在制定“九五”计划的“建议”中就明确提出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尽管多年以来,我们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体制创新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近年经济连续保持9%以上的高增长,随之能源消耗、土地消耗,水资源消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也大量增加,并导致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这表明,“高增长,高消耗、高排放、不协阔,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未得到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5.
《青海金融》2013,(10):27-29
理论和实证表明经济增长模式对一国货币需求具有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在“高投资、高消耗、高出口、低消费”经济增长模式下,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但受中国“人口红利”缩减、生产成本上升、资源环境束缚、全球经济再平衡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面临转型.本文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背景下,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经济增长模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月,在全世界的关注之下,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数据。从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转变。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大国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东涛 《中国金融》2006,(19):72-72
目前,无论是国内专家,还是国际社会,都在纷纷探索“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之谜”。凡分析经济增长,经济学总是从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出发。  相似文献   

8.
眼下,金融危机之风刮遍全球各个角落,头顶“金砖四国”和“世界工厂”美誉的中国也出现了就业难的严峻局面。金融危机传导至实体经济并导致不容乐观的宏观经济形势浮现,无疑令国人顿感保障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然而,在众人大呼“保八”的同时,也有人提出“保就业重于保增长”的观点。正所谓“民生之本,就业为上”。作为劳动力大国,GDP增长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最近出炉的数据发出经济降温的讯音,“经济增速放缓”,成了2012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其中二季度增长7.6%,为近三年来首次“破8”。这让人感受到实体经济增长低迷,不少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10.
贵州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涌 《西南金融》2003,(5):7-11
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是客观认识金融在贵州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进一步促进金融发展的前提。贵州金融与经济的关系经历了“相互交错、宽幅震荡”、“相互磨合、窄幅振荡”和“逐步协调、平稳运行”三个阶段,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金融的适度发展是实现贵州经济最优增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吴克文 《新金融》1990,(10):16-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日益成为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生产力”。然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各要素总是相互结合、共同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与防止通货膨胀反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转型时期,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自然不能象过去那样靠大量增发票子,放松银根来解决。本文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阐述,指出新一轮经济增长过程中仍有可能发生新一轮通货膨胀:一、对我国经济“软着陆”后为促进经济增长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的基本判断;二、“软着陆”后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辨析;三、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可能引发或加速通货膨胀的诸多隐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经济增长与防止通货膨胀反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期,站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边缘,各大经济体都发出支持经济增长的强烈信号——无论是把激活经济增长作为重要目标的G20“戛纳行动计划”,还是欧洲央行改弦易张突然降息,再或是美联储议息会议上暗示可能购买抵押支持债券(MBs)的表态,种种迹象表明,在主权债务高悬、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可能加入“二次宽松”的阵营。  相似文献   

14.
张艳花 《中国金融》2006,(13):33-35
从2006年开始,中国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本刊记者就下一个五年中中国如何实现新一轮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的相关问题,采访了一直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商学院吴延瑞博士。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我国经济取得了非凡的成就,1996-2006年,年均增速达到10.3%。由于强劲的经济增长,我国非寿险业增长也甚为壮观。1996-2006年,年均增速达到21.8%。“十一五”期问,非寿险还将保持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势态。2005年,我国经济开始“软着陆”,预计“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平均增长速度有望达到8.7%。  相似文献   

16.
GDP7%的启示     
2003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9.1%.一改前5年平均增长7.6%的“温和增长”态势。专家们预测,中国经济迎来了新一轮的强劲增长周期。在热望中,温家宝总理在3月5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左右”此言一出,各界人士仁见仁,智见智,反省静思悟出这一决策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府4月15日称,中国已进入经济增长较慢的时期,必须适应持续30年的两位数年度经济增长时代的结束。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首季中国经济同比增长意外放缓至7.7%。“我们国家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以后,潜在的生产率跟以往比是有所下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像德国、日本、韩国在经济转型期都曾经出现过综合增长率下一个台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经济资源”概念无法涵盖诸多基本因素对于现代经济增长的贡献,限制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本文通过生产可能性曲线这一经济分析工具将组织制度、组织技能和金融体系等现代经济增长因素纳入经济资源的范畴、对“经济资源”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提出新的经济资源观。根据这种新的经济资源观,本文对组织制度,知识技能、金融体系等新资源因素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增长作用方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眼下,金融危机之风刮遍全球各个角落,头顶“金砖四国”和“世界工厂”美誉的中国也出现了就业难的严峻局面。金融危机传导至实体经济并导致不容乐观的宏观经济形势浮现,无疑令国人顿感保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然而,在众人大呼“保八”的同时,也有人提出“保就业重于保增长”的观点。正所谓“民生之本,就业为上”。作为劳动力大国,GDP增长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指标,但是“就业率”却是一个维系社会稳定和民众福利的关键指数。正因为如此,“就业增长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值得我们追求。  相似文献   

20.
苑德军 《中国金融》2006,(12):44-45
尽管近年来居民消费总量保持了较高的增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在逐步增强,但居民消费率偏低,消费增长相对缓慢,仍然是经济运行中主要的结构性矛盾。可以说,消费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其主要表现在:消费率偏低使经济增长严重受制于国内市场的需求约束,这不仅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会大大削弱经济增长的后劲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