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钦妹 《发展研究》2004,(10):31-33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融入世界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必经的一个发展阶段。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缓慢。由于外部和内部某些力量的作用,一些历史的和现实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制约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滞后已经成为影响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表现在统一的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体系的建立、跨区域的公共事务管理及区域基础设施的供给等方面。制度因素是制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区域资源的配置方式、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及基础设施的供给制度等,而制度变迁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北经济当前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要求各省区联合起来。构建和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一体化的地缘优势、人力资源优势。资源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等是东北区域一体化的前提保障。要实现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一要实现组织制度创新;二是体制创新;三是模式创新;四是驱动模式转换:由政府推动型为主转向经济促动型为主。  相似文献   

4.
区域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迪 《当代经济》2011,(18):104-105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一,同时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卓有成效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空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一体化作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动因之一,它有效地为区域生产要素顺畅流通以及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参与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玲 《经济问题》2005,(11):31-32
2000年以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成为有关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加强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依靠地区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成为当前世界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简要介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条件,探讨性地提出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宋巨盛 《当代财经》2003,(2):111-113
长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之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客观上使长江三角洲区域迫切需要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尤其在区域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发展、区域统一大市场建议、区域主要城市之间的点轴开发及区域城市的网络化发展方向更要注意加强协调与交流。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动因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廷根 《经济师》2006,(6):65-66
在当代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并行发展,成为两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文章认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因和条件,既有经济利益的追求,也有政治利益的驱使,还有文化、制度等利益起作用,是多种利益综合起作用的结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单靠市场需求推动是不够的,政府必须主动参与并在其中起主导作用,还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得到各经济体认可的和共同遵守的国际制度作保障。简而之,强烈的利益追求、政府的积极主导和国际制度保障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趋势。同欧洲和北美相比较,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具有多样性、松散性、灵活渐进性和全方位开放性特色。调整参与亚太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和策略,坚持“两条腿走路”,把参与论坛性的区域合作与参与制度性区域贸易协定结合起来,把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能源战略、外贸市场多样化战略结合起来,全方位、多层次、有步骤地推进亚太经济一体化,将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增添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但如何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的挑战与竞争?国家经济一体化即中国各地按科学的原理进行分工与合作,破除地方保护主义、进行自由贸易,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发展中国经济的良策。  相似文献   

10.
赵官堂 《经济论坛》1997,(18):16-17
实现张承与京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策建议□赵官堂、推进张家口、承德与京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途径1扩大交流,抓好融通工作,为经济一体化打好基础,铺平道路。在经济上融入京津圈是张家口、承德(以下简称张承)二市做好环京津这篇大文章的重要内容,是今后实施环京津...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为了推进区域性国际进程而形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组织,一般可以分为区域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现在存在的很多重要性的区域组织基本都是经济一体化组织,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进程,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向前推进对于一个国家的经贸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必须要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进行研究与探索,并且寻找到合理的实现路径才有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好地为地区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一体化政治经济学分析的两个主要理论渊源分别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传统经济方法和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在对两个理论来源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本文就区域经济一体化政治经济学分析的相关理论展开评述。  相似文献   

13.
世界经济一体化首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继上海都市圈、香港—广州都市圈崛起之后,京津都市圈也初见端倪,京津冀一体化由此被提上议事日程。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基础,要保障京津都市圈的可持续发展和京津冀一体化的顺利实现,京津冀生态环境的建设必须加强。一、京津冀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也是经济一体化的自然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直接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能得到多大程度的释放.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市场的、产业的和制度的一体化,三个一体化丛须同时推进才能切实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水平.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创新一体化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并存的重要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域相邻近的两个以上国家,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和经济联系愈紧密的基础上,通过政府间谈判并以签署协定形式,相互采取比区域外国家更为开放、更为自由的贸易投资政策,并在体制框架和调节机制上结合成为经济合作组织或国家经济集团.其组织形态有南南型、北北型及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亚洲与其他地区相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际进展不大,真正称得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只有东南亚国家联盟.  相似文献   

16.
CEPA对香港和内地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引言 从世界范围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其特征是资本、技术、商品、信息和服务等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形式日益增多,通过国际分工,在区域市场和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欧洲联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统一市场仍在不断吸纳新的成员国。同时,许多新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也在孕育,例如东盟“10+3”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拉丁美洲国家自由贸易区的构想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主要有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完全经济一体化等,不同的形式反映了不同的合作程度。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早在二十年前,中国就提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珠三角一体化等,然而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们的经济一体化速度和程度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基于理论及实践的分析,认为,体制与机制障碍严重牵制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如果能在一体化制度方面有所创新,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必能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胜 《当代财经》2003,(10):94-95,128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主导形式。我国在加入WTO以后,尤其要注意区域一体化的动向,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我国的贸易发展战略。本文从中国现阶段的区域经济现象出发,在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上解释区域发展状况及其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其实质是将原来多个相互分割、自我封闭运行的独立经济区域,消除壁垒,形成一个在大区域内开放分工、优势互补、良性运行的系统的过程。京津冀的内部互动机制可分为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20.
欧盟税收一体化的协调内容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和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区域集团内的税收协调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欧盟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进行了关税协调、间接税协调和直接税协调,这些协调的结果是各国税收制度差别的缩小。欧盟税收一体化协调的经验表明,区域政策协调需要递进性和交叉性的制度安排,协调不等于统一,协调要考虑各方面条件和负面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