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是从逻辑到逻辑的理论预设和思辨体系的构架,而是邓小平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主题时所体现出的指导实践的功能性。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在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方法论上实现了四个方面的突破:在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出发点上,实现了从理想状态的“应该”来设定某种社会主义标准模式到从中国国情来说明现实的社会主义能够“是”什么的根本性转变;在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价值取向上,实现了从离开效率谈论公平到为实现真正的公平创造现实基础的根本性转变;在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思维方式上,实现了从注重与资本主义对比中确定社会主义规定性到在社会主义的自身发展中寻找生存依据的根本性转变;在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思维特征上,实现了从对社会主义结构性的静态思维到对社会主义进行功能性解释的动态思维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正>一、科学发展本质论邓小平同志有一个享誉世界的科学论断,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正是这一光辉论断使中国变成了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几个国家之一,也正是这一光辉思想使当今中国发生了翻天覆  相似文献   

3.
我国会计学界曾经对会计本质进行过长期的探索、讨论,众说纷纭,名家辈出。具有代表性的是余绪缨、葛家澍教授提出的会计信息系论,杨纪琬、阎达五教授提出的会计管理活动论。本质决定事物的职能,而职能体现事物的本质,从职能角度研究事物的本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对会计来说,会计的本质与会计的职能要具有前后一贯性。该文将具体介绍会计本质论的两个代表学派,分析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之处,探索如何将二者进行有机地融合。  相似文献   

4.
随着饮食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中国餐饮业已进入体验经济的时代,饮食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运而生。基于饮食美学本质论的餐饮企业人本化管理,为餐饮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从饮食美学本质论原理入手,在剖析“人”、“本”、“化”内在逻辑的基础上,阐述人本化管理的本质及实施人本管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初步建构,还是对它的成熟形态和发展前途的解读,都不能脱离世界历史语境。在此语境下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论,是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的理论。该理论体系的本质内涵包含三个方面,即人的解放和发展的方向.即进行现代化的建设;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即保持中国特色。从宏观层面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关于两制共存时代中国社会建设和发展的理论,它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而当两制共存时代结束后,它必定在完成历史使命后退出历史舞台,届时也将会有新的世界性理论形态出现。  相似文献   

6.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综合思考陈荣富我国应当实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这已经成为国人的共识,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认识却存在许多混乱。要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必须从哲学、经济学、价值目标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思考,才不致于陷入片面...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工作报告中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总需求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这句话为我们当前有序、有力、有效地深化企业民主管理,推进基层民主管理建设,作出了精辟、明确指导。王兆国同志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厂务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  相似文献   

8.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基本的分配原则。公平是对人的本质、地位、作用关系的认识与评价,与公平相关的效率是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的标志。追求公平与效率,最终都是为了人自身的发展。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着互激效应,它们之间不仅存在着冲突和对立,而且存在着联系和统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能离开公平去追求效率,反过来,我们也不能离开效率谈公平;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动态平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解决的一个历史性难题。  相似文献   

9.
张文浩 《商》2013,(7):177-177
自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探寻社会主义本质就成为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因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与对社会主义的判断、发展道路的选择以及未来事业的开拓有关。由此可见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毛泽东通过理论探索和社会主义实践的结合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对管理本质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根本上正确认识和理解管理,从而更好地指导人们的管理实践。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很多管理实践者、学者都不同程度地涉猎了管理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规律,但大多数研究成果都是管理本质表面现象的阐述,并没有指出管理的真正本质。如果从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一般属性)的角度看,管理具有的双重服务本质:社会服务本质和自然服务本质,即服务是管理的本质。服务是管理本质论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可以从管理存在的本质要求、统治阶级管理意志的体现、现代公共管理首要职能、现代企业管理最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双向服务"关系等方面论证管理的社会服务本质,从"服务"与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职能、管理目标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论证管理的自然服务本质。  相似文献   

11.
周志刚 《中国商办工业》2007,19(12):126-127
社会各阶层能够就社会利益分配上的公平正义达成共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之一,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社会正义观能够成为这种价值共识。这一社会正义观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应用,它能够完整地概括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体现解放劳动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从而凸显出与西方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各种社会正艾理论的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12.
1970年代以来企业理论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企业本质问题却一直众说纷纭。科斯之前的经济学坚持了企业的生产性本质,忽视了企业的契约性;科斯及围绕科斯展开的企业理论重视企业的契约性本质却忽视了生产性;最近的企业本质研究进一步分散化:强调声誉、战略、权力等因素。企业本质理论牵涉到多个方面,从企业家角度出发似乎可以给统一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对市场经济选择的必然性在于它是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市场经济内生于社会主义,同时也在于它是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和需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贸导刊》2006,(6):37-38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内容。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内容共分八部分: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三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五是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六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七是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八是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刘震 《现代商业》2012,(6):129-130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关系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否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最根本的指针。  相似文献   

16.
李群 《价格月刊》2010,(8):93-9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共同理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共十七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当前要继续广泛宣传,增加共识;细微入手,注重实效;健全机制,强化保障;夯实基础,协调推进;领导重视,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和发展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认识作了深入的阐述;江泽民重新规定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的社会,进一步丰富和升华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积极主动地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新型劳动关系是题中应有之义。这既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也是体现社会主义内在关系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推进,程序公正成为当前中国公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党的十七大强调要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程序公正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司法公正是进行程序公正的最终目的和有力保障——这是司法公正和程序公正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实现程序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与本质关系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并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把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认识从“三位一体”发展到“四位一体”并强调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中包含着社会主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结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包含着社会主义是和谐社会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