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在经济学方法论研究中,弗里德曼的“F论点”无疑是最受瞩目的。通过再解读弗里德曼和波普尔等人的思想可以得出:尽管考德维尔在综合了哈奇森、马克卢普和博兰德等人的评论后得出了方法论多元主义的结论(支持这一论点的还包括李和平主张的多元性综合分析),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证伪主义思想在弗里德曼学说里是有其支配地位的。波普尔的思想是弗里德曼方法论的基本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波普尔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无论是在经济学方法论中,还是在科学哲学中,与波普尔这个名字最紧密相连的哲学立场就是证伪主义。他的证伪主义思想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非常巨大,首先从证伪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入手,进而通过五位经济学名家的现实案例,具体阐述波普尔证伪主义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是学界指认马克思主义"非科学"的重要方法论依据。然而不论"证伪主义"是否被误读,要把马克思主义逐出"科学"殿堂,决非易事。其中的难度,并不在于"证伪者"所使用的方法不够"现代",也不在于"证伪主义"不够"科学",而是在于那些"证伪"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人,对基本逻辑和常识缺乏起码的尊重。企图利用"科学划界"的霸权,取消马克思主义被验证的起码资格,甚至把马克思主义打入"伪科学"行列的观点,未免太狭隘了;我们欢迎对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批评和质疑,但也应当对意识形态偏见保持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4.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经济哲学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重要代表人物哈耶克与弗里德曼等人都以其经济学认识论与方法论而著称。在哈耶克的自发秩序原理和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理论中,个体人的自由行动构成为最基本的概念范畴,进而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体制下促成了资本主义的繁荣发展。随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其全球化资本主义的盛行,其反思与批判成为了现代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议题,并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发展具有重要比较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中工具主义方法论的哲学基础为工具主义学说,在西方"滞涨"背景下产生,核心思想是强调经济理论本身只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的一种预测经济事实的工具。为进一步理解工具主义方法论,介绍了萨缪尔森的"操作主义"与弗里德曼的"工具主义"之争,工具主义方法论在弗里德曼"单一货币规则"和"自然失业率假说"经济思想中的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波普尔在探讨科学知识增长的过程中,批判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原则和归纳法,提出了以证伪原则、试错法和科学发展动态模式为主要内容的证伪主义思想,并将其运用于政治哲学领域,批评了乌托邦主义和完美主义的虚妄和危害,指出人们无法预测社会的长期发展规律,而应立足于逐步的社会改良工程,从而提出了以渐进社会工程为特点的社会改良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一文引发的争论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经济学方法论之争。这场争论可以视为对既有的方法论问题的批判和因此而引发的二次批判。我们尝试以自身的批判性视角重新审视这场争论,以解决如下几个问题:(1)预测主义及其论敌的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是什么;(2)从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和经济思想史的视角看应该如何批判和超越这场争论;(3)如何理解经济学人文传统的回归和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一提货币政策 ,自然会联想起弗里德曼 ,无论是米尔顿·弗里德曼还是本杰明·弗里德曼 ;前者是货币主义的最重要代表 ,后者是从事货币政策研究方面的新锐 (尽管他在 2 0世纪 70、80年代就已经崭露头角 ) (BenjaminFriedman ,2 0 0 0 )。不过 ,他们对于货币政策的探讨 ,更多地是着眼于货币政策本身 (包括货币政策的目标、操作、效果等等 )以及货币政策与短期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 ,较少涉及到长期经济增长 (当然 ,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是针对长期稳定增长的 ,后文将会提到 )。说到经济增长 ,这是新的理论增长点 ,近 1 5年…  相似文献   

9.
新奥地利经济学派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重要代表人物米塞斯以其经济学认识论与方法论而著称.在其行动学方法论中,米塞斯通过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批判而持守着新康德主义基本理念.米塞斯的理性主义立场具有鲜明的先验论色彩.对米塞斯行动学方法论的先验论进行比较分析,有益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现代经济学的方法论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通货膨胀原因问题上,凯恩斯更强调需求因素。弗里德曼更强调货币的直接作用,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不能很好解释,货币主义认为这是推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结果,人为地破坏了自由市场机制的作用。货币学派主张取消或简化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财政调节措施,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货币当局根据经济增长的速度长期地、稳定地增加货币供应。在依靠增加货币发行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这一点上,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是有一定共通性的。我国目前出现的物价普遍上涨情况与我国近年大量发行货币有直接关系。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在对待通货膨胀问题上的理论分歧,联系我国自身经济的复杂性,深入分析货币供求与商品供求之间的内在联系,优化宏观调控政策,保证经济政策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用“唯心”和“唯物”来为经济学的方法论分类,这在当今似乎是有些不合时宜。因为目前有关经济学方法论的分类,显然早就突破了“唯心”和“唯物”的理论框架。然而,尽管经济学界已经提出了林林总总的分类——诸如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历史主义、个人主义、整体主义等等,而且这些分类也有助于人们全面地认识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和演  相似文献   

12.
万丹 《开放时代》2002,(6):23-30
作为证伪主义者,波普尔相对于逻辑经验主义体现出激进的一面。但是,本文力图通过波普尔与库恩两者语言观的比较,展示出波普尔思想的保守性。并以此为参照,指出库恩提出的与世界观转换相联系的“不可通约性”观念表现了在语言观上的新转向。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自然主义哲学批判是对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等的哲学方法论批判。他认为近代以来的自然主义是人与自然、思维与存在相割裂的"未完成"的自然主义。古典经济学中的自然主义哲学作为说明经济机体内部联系的单纯现象的复写,在庸俗经济学中成为混合主义和折衷主义的综合表现,更是一种自然主义唯物主义的资产阶级社会意识形态表现。马克思从历史的视角,辩证的分析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范畴,着重批判了这种自然主义方法论基础上粗率的经验主义。澄清马克思的批判,为分析马克思的追随者与反对者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解提供了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4.
张俊义 《经济研究导刊》2011,(36):248-249,280
在现代西方思想领域,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围绕"权利与善孰先孰后"的根本问题展开激烈争论与相互批判。对于普遍权利的批判有两种基本方法,即历史主义方法与历史性方法。社群主义采取历史主义方法对普遍权利进行批判,有力抗衡自由主义的滥觞,但其批判方法与历史性方法比较仍存在着较大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15.
陈晴晔 《经济问题》2008,342(2):23-25
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及政策演进的轨迹是沿着古典学派的完全充分就业理论、凯恩斯学派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失业理论及其需求管理政策、新古典经济学的结构性失业理论及其人力资本政策、弗里德曼的自然失业率理论及其供给管理政策、新凯恩斯主义粘性理论及其就业对策这条主线发展和演变的.这条主线反映了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及对策批判继承的关系,也反映了其就业理论与政策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借鉴这些理论和对策对解决我国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济导刊》2006,(12):10-10
2006年11月16日,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去世,享年94岁。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在得知消息后说:“弗里德曼的思想对现代货币经济理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无法估量。在经济学家中无人出其右。”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现代货币主义作为一个很早就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学派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它与凯恩斯主义在很多方面有很大分歧,而它的主要理论有通货膨胀理论,自然失业率理论等。当然它也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以来缓解当时的国际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8.
试析经济学方法论演进的四阶段及其内在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傅耀 《当代财经》2002,(5):10-13,17
根据科学方法的发展情况,可以将经济学方法论划分为四阶段,即前实证主义阶段,实证主义阶段,证伪主义阶段和历史阶段。认真研究这四个阶段之间演化的内在逻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秋风 《经济导刊》2003,(9):90-92
哈耶克和弗里德曼的方法论思想上也有区别.1985年,哈耶克曾说过下面一段话: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经济学整体有机论的方法论归属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把社会看作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因而是一种有机整体论,并据此直接将其划归方法论整体主义阵营。有机整体论内部是有区别的,其一主张从个人入手;其二主张从整体入手。从马克思对上述两种有机整体论代表人物思想的批判中可以看出,马克思经济学有机整体论观点符合从个人入手解释社会现象的马克思整体论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