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树林在海岸防护方面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红树林的造林也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广东湛江是开展红树林造林比较早的地区,多年来积累形成一套自成体系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2.
红树林地区作为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当前众多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红树林的生态价值方面,对于其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平衡与冲突方面的涉足比较少。本文主要以红树林的价值冲突为切入点,从直接货币补偿和市场化补偿两个路径分析如何实现红树林地区法律保护中财产权的补偿公正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发展工作的现状,分析其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就保护区推动社区发展工作提出发展可替代生计,缓解来自社区的威胁;加强各种群体的合作,提高其参与性;加强沟通,融洽社区关系;加强社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湛江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湛江拥有广东最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资源和区位优势,随着海洋经济强市战略的实施,海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湛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尽管如此,湛江海洋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针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使湛江海洋经济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本文提出:首先要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增强服务意识;其次,制定好发展规划,并实施好相关保护法规和优惠政策;再次,要依靠科技进步力量,实施“科技兴海”;最后优化海洋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海洋优势产业,尤其是一些潜力大、基础好、收益快的海洋产业。  相似文献   

5.
以云霄红树林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构建其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其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状况。结果表明:云霄红树林湿地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总体处于适载状态;自然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环境承载力处于适载状态,经济环境承载力处于弱载状态;生态环境承载力、资源空间承载力、管理水平承载力处于适载状态,基础设施承载力、服务设施承载力、经济规模承载力、心理承载力处于弱载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立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管理系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加强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生态保护”,是确保新世纪渔业更上一层楼的一个战略重点。为探索推进水域生态环境,发展壮大渔业资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红树林沼泽保护区保护红树林,是建立一个有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环境的必备条件。海岸带进行区域性整治扩大红树林复盖面,保持海蚀台地、海积平面、滩涂水土,充分利用海水自净能力,优化排污口设计,作为海洋生态调节第一道屏障而加以建设和完善,是亟为必要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实际上也是一个能量和物质处于不断变动状态中的储藏库。我国东南沿海闽南九龙江出海口,原始红树林生长…  相似文献   

7.
湛江海洋经济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湛江海洋资源优势及海洋经济产业体系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了湛江海洋经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堪江红树林保护区现状、存在问题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作为生态林业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浙江林业》2011,(11):34-34
近日,为期一个月的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展示会在杭州中国湿地博物馆举行,来自全国41个国际重要湿地一一亮相。 此次展示的41个国际重要湿地,有杭州西溪国琢重要湿地、“鹤之王国”江西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以及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相似文献   

10.
湛江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世界各国对海洋事业发展日益关注,海洋经济越来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举足轻重的核心关键。随着海洋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沿海地区利用海洋资源优势逐步加大了海洋开发力度。本文对湛江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湛江进一步发展海洋经济的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广东湛江农垦在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十二五”规划中,湛江农垦集团公司提出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把“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作为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在以知识经济为主的当今社会,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拟就农垦财会人员的培养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以湛江市作为调研地点,通过深入探析红树林营造与修复带来的经济效益,发现红树林营造与修复目前存在资金来源单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人为破坏严重、蓝碳市场及其交易机制尚未成熟等问题。基于此,文章结合蓝碳经济背景,提出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红树林营造与修复的资金投入力度、做好营造与修复规划、优化培育和种植技术等措施,以挖掘红树林营造与修复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积敏  吕柳 《林业经济》2012,(5):114-116,119
生态环境用水是维系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立生态环境用水和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关联模型并进行联动分析,是对生态环境用水价值量进行量化测算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Cobb-Dauglas生产函数为基础,以江苏省为例,构建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Kuznets Curve)的生态环境用水——社会经济关联模型,并推算得出江苏省生态环境用水的拐点为298.8726亿m3。关键词:生态环境用水;区域经济;模型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2002年广东红树林调查为基础数据,通过采用TM卫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并且有效结合GPS地形图对广东沿海红树林地区进行实地勘察,根据调查的结果对广东省沿海红树林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方面进行分析评估。  相似文献   

15.
第一条为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公益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力、法。第一条本办法所称生态公益林,是指为人类生存。生活和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优良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森林。具体包括: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红树林、农田防护林;特种用途林——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森林公园内的森林和风景观赏林、休想林、国防林、母树林、科研林、工业环保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第三…  相似文献   

16.
研究水资源、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水管理对水资源的影响纳入社会经济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中,通过分析研究水资源与社会经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出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者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复杂关系,最后指出三者的最合理发展方式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三者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湛江"南珠"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北部湾海域所产的海水珍珠,俗称为“南珠”。本文从养殖技术、加工工艺、宏观管理和信息平台建设等方而探讨了制约湛江“南珠”产业发展的因素,在资源和地理条件下阐述了湛江“南珠”产业发展的优势,并从养殖技术更新、科学规划和多元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发展“南珠”产业的建议和措施,同时指出了旅游珍珠业在湛江“南珠”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也带来一系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在高效健康地发展城市绿色旅游经济的同时,兼顾城乡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方法]以张家口为例,着力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并辅以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5—2016年张家口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测度。[结果]研究期内,张家口市旅游经济指数、旅游规模和旅游效益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指数、生态资源和环境治理指数波动较大;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数由2005年的0. 24发展到2016年的0. 61。[结论]张家口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关联度逐渐增强,两者正处于协调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耦合协调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良好的发展势头。未来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应兼顾自身优越的地理环境,稳步推进城乡环境治理进程,促进两者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保持稳固并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最基本途径。本文通过设计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测算模型,计算陕西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最后给出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邓 《农业经济》2020,(5):18-19
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农业经济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是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的根本保障。文章从深入阐述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二者的关系入手,分析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生态环境依然面临的严峻威胁,并深入探索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主要路径,以期为解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有效思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