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冬 《北方经贸》2001,(12):156-158
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建设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具有特殊意义。它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兴衰、人才培养的估劣和国家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正所谓“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以切实加强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为切入点,论述了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地位和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的挑战,进而探讨了加强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宁 《商》2014,(8):278-279
青年教师已成为推动高职教育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骨干和中坚力量。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将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和发展。针对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思想教育、体制机制、育人氛围等方面寻求适合于高职院校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可行之路,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品牌》2015,(5)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特别是师德建设方面。结合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指出了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师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的关键主体,其师德师风建设在自身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师范类院校思政课教师兼顾着师范类院校在培养各类教师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们的师德师风将深刻影响新兴教师。分析新时代师范类院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能够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促进师范类院校教师和教育的发展,使师范类院校思政课教师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一、高职院校青年英语教师队伍现状社会要发展,关键在教育,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教师。师资队伍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的长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劳动力资源,直接为社会培养输送实用型人才,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师德水平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系统操作能力;要求教师及时掌握教育教学知识、专业新信息和产业技术进步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职院校采取多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数据调查显示,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职业操守,能够做到严谨执教.然而,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着教师内化意识不足、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够完善、师德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为此,应突出政治引领,围绕凝心铸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制度保障,完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落实立德树人,实践中锤炼师德之魂;优化师德环境,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  相似文献   

7.
靳海科 《消费导刊》2014,(5):227-227
社会各界十分重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良好的师德对高职师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高职青年教师师德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们要在“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导下,从多方面加强其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职业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技能强国的梦,是全面发展的梦,是人人成才的梦,是尽展其才的梦.”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用四个梦阐释了中国职业教育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要“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民族振兴,教育是根本,教育的发展,师德最重要,师德是教师之灵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是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广东省众多有志于教育兴国的民营企业家纷纷投资办学,民办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蔓延,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基于对广东省一些民办高校教师的调查走访,着重分析了当前该省民办高职院校师德现状及症结所在,反思和探寻这类院校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徐涛 《中国电子商务》2014,(24):143-144
教师的道德情操和思想素质水平,关系到教育的成败、民族的未来。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结合当前社会上突显的师德师风问题,提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而其队伍建设则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但究竟什么是“双师型”教师,怎样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还是一个困扰各高职院校的热点问题。本文提出了准确理解“双师型”教师内涵应把握的几个方面及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刘艳华 《北方经贸》2014,(12):245-246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广大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有利形势下,高职院校发展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及能力。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点的、教练型的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及关键。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应该包括高尚的师德及影响力、掌握会计理论能熟练进行会计实践、较强的专业教学能力及不断的再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杨继杰 《北方经贸》2014,(7):249-249
一所优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于它良好的校风、学风,而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在于一流的师德、师风。高职院校在目前新形势下,要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提升科研能力,铸造优秀的师魂。  相似文献   

14.
刘亚  侯佳  王艳 《消费导刊》2012,(2):143-144
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师德建设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对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和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师德的主流是妻子的。大部分教师能够做到政治立场坚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部分教师仍然存在师德水平滑坡的现象,从教学上的敬业精神不强到科研上的学术腐败,从师德意识的淡化到职业理想信念动摇等,这些问题涉及到高校发展的方方面面,严重损害了教师形象和高校师德建设。影响高校师德建设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因素、制度因素和个人因素等,结合当前高校师德发展现状和影响高校师德建设的因素分析,加强师德建设可以从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师德建设制度和提升个人职业道德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师德建设是目前中国各级学校建设一个重点内容,师德建设首先是建设安全和谐的的校园基础,师德建设是培养合适的人才保障,同时也是国家对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要求,高职教师与学生之间最多的接触还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所以高职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自己的师德。  相似文献   

16.
王明 《商》2014,(24):267-267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人们对其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学生德育工作,都必须做出成效。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思想政治觉悟和价值观的教育尤为重要,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未来发展和前途。作为未来民族发展与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搞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和工作经验,探究了新形势下优化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希望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的师德建设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师德建设已步入制度化、法治化和常态化发展轨道。本文通过阐述民族地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师德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新媒体提升民族地区师德教育实效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有其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的特点,如何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行业特点,围绕行业特色,打造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已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应思考的课题。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行业特色,总结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与打造是目前值得高职院校思考的命题。而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教师是学校生产活动的直接承担者,是学校人力资源的主体和核心。教师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及配置使用状况直接决定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而影响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莉莉 《中国报业》2023,(22):224-225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同时也面临着重重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因起步晚、发展慢等原因,校园文化建设普遍低迷,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特色。高职院校可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将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型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同时加强对领导、教师的培训,形成新发展格局,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