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对处于快速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来说,文化力的提升已成为制胜的密码。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成为润泽企业的暖流:有的企业管理者或者是同乡共事,或者是家庭成员共同创业,或者是朋友共同管理,由此形成了一种被亲情和关系覆盖的“梁山”文化。  相似文献   

2.
管理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企业文化建设应该“以人为本,以管理为中心”,强调以管理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沃尔玛管理者都被亲切地称为“公仆”,服务、指导、帮助和鼓励员工,为员工成功创造机会成为“公仆”领导日常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沃尔玛公司诸位“公仆”,并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而是走出来和员工直接交流、沟通,并及时处理有关问题,实行“走动式管理”。他们的办公室虽然有门,但门总是打开着,有的商店办公室甚至没有门,以便让每个员工随时可以走进去,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也构成了沃尔玛企业文化中独特的一条——“公仆文化”。  相似文献   

4.
海尔,是中国管理理念最重要的出产地,它也可能是中国最具“管理原创性”的企业。20年来,海尔在每一个阶段的经营实践都有相应的理论总结,如OEC管理法(“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吃休克鱼”并购模式,以及最近几年试图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的“市场链”。更重要的是,海尔总结出的管理理论落实下去了,在实践中已被证明很成功。海尔的管理首先是学习西方管理的过程,它记载着中国企业20年学习的过程。中国企业首先学习的是质量、企业文化、品牌等方面。海尔在创业早期的1985年砸冰箱的故事已经成为一个“神话”,它不断地被提及至少在中国塑…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含义是什么 ?怎样才算“以人为本” ?恐怕大家的回答会各种各样。因为在现有辞书中 ,很难见到有关“以人为本”的词条 ,更缺乏完整的权威性解释。因此 ,理解和实践“以人为本”的思想 ,使之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是当前企业改革和企业管理的一个实际问题。一、以什么人为本从现实中的企业管理文化来看 ,要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 ,就有一个以什么人为本的问题。比如 ,从企业领导到企业员工 ,从个人到集体 ,都是一般意义上的人。那么 ,在一定时空中主要以哪些人为本或者说以人为本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我国许多企业来说还是一个较新的领域。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过程中常常会对一些基本问题感到困惑,如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都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企业文化有什么本质特征?企业文化与企业内部各级单位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而这些恰恰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了解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代班组》2011,(8):28-28
“前两天车间主任召集班组长开会,说集团要求我们基层搞班组文化建设工作。你说我们一个带头干活的,搞什么班组文化“企业有企业文化我们知道就得了呗,班组文化可怎么搞啊?愁人!”这是来自企业一个基层班长的抱怨。据了解,这种“抱怨”的情绪在基层管理者中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8.
投融资是一项艺术,其中既有恋爱也有博弈的味道。有VC开玩笑说,最怕的就是投资人“爱”上创业者,那时候创业者的口音、洁癖都会成为其投资的理由;而对于那些让VC拿不下扔不掉的公司,则是无论如何费心都找不出投或不投的理由。1000个创业企业会有1000个融资故事,但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每个故事背后都很难找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  相似文献   

9.
《化工管理》2009,(5):93-96
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管理者的真正工作就是沟通。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企业管理都离不开沟通。  相似文献   

10.
对于企业来说,管理是永恒的主题。每个企业管理者都在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把企业“管好”,使企业这架结构复杂、形体庞大的机器高效运转,朝着管理者设想的方向快速前进。许多现代化管理方法随之应运而生,通过这些方法确实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但在体制问题没有突破的前提下,人作为各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成份,其作用发挥的充分与否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在这里不想就具体的管理方法作探讨,只想通过本人工作感受和体会,谈谈如何从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上搞好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是以管理为目的的文化和以文化为载体的管理理论的有机结合,是企业灵魂所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坚持运行有序、有章可循的刚性准则的同时需要企业文化柔性管理的渗透,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靠硬性约束带来的不足与偏颇。人力资源管理每个细节都在诠释着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又在“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企业文化在中国又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大学的管理学院或商学院里,差不多每个教授在授课中都会提到企业文化,并且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说法。综观当前我国企业文化领域的种种说法,就会发现有三种说法非常流行:一是“提炼企业文化”,二是“企业文化要有特色”,三是“企业文化落地”,我们可以把这三种说法简括为“提炼说”、“特色说”和“落地说”。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本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积极体现,通过培育企业经营理念、培育团队精神和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在市场产品竞争和人才竞争中赢得主动,并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可见,企业文化是一项以人为中心的庞大管理活动,这项活动的最大受益者既是企业,同时也是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是一项“多赢”的好事。  相似文献   

14.
从一农具小厂发展成为利税过亿元大企业,且产销量连续16年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江苏省仪征双环活塞环有限公司靠的是什么?从创业、发展、合资到壮大,双环文化是双环公司搏击市场、乘风直上的翅膀,“文化制胜”成为企业腾飞的重要理念。正如总经理程德兴所说:产品如人品,人做好了,才能够把产品做好,“以人为本”打造企业文化,塑造双环品牌,是企业终身的追求。文化制胜靠品牌。“双环”的经验是:不断提升品牌的文化含量。在双环公司车间,随处可见的是墙壁上的目视管理卡通漫画、员工素质技能表等。双环公司不用强硬的命令去要求职…  相似文献   

15.
培育“服务文化”是供电企业的客观需求 培育“服务文化”是供电企业不容回避的战略任务 目前,社会已经进入“人人都是服务员、行行都是服务业、环环都是服务链”的服务经济时代,各行业都在实施服务创新、文化经营、观念制胜的现代管理理念。建设服务文化,提升服务竞争能力已成为各企业不容回避的战略任务。一个在市场中绽放异彩的优秀企业首先应该是现代服务型企业。在建设高品位服务文化、创建优秀服务型企业中,供电企业更应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导读: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基因,每个基业长青的企业都有其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同仁堂之所以三百年基业长青,是因为他们始终弘扬光大着“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企业文化。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任建新把企业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成为中国化工跨越发展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管理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越来越多的管理者都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更具竞争实力,其重要标志就是要打造有自己特色的品牌,而品牌最终要靠文化管理来打造。文化管理是以培育优秀企业文化为主导、推动企业管理全面进步的方式,它强调用文化的力量形成自觉约束力,使员工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岗位责任及对事业的追求都进入到自觉阶段,从而形成内化在员工身心上的一种自我管理;它重在对企业员工进行文化层面上的管理,要求管理者在生产经营中运用文化的特点和规律,将文化的功能引入管理…  相似文献   

18.
李斌 《中国电业》2004,(5):44-45
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特有的企业文化,资产重组后,为了使各企业的员工能够形成统一的步调,不可避免地要对不同企业的文化进行整合,以形成统一的企业理念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胡建国 《石油政工研究》2014,(2):F0003-F0003
文化是企业的“生长素”,企业文化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华北油田不断传承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紧紧抓住铸魂、育本、谋道、凝力、塑形五个关键,大力培育和践行“创业创新、精细管理、和谐共建”的特色文化,推动企业文化落地生根,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20.
美国哈佛大学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在《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习俗和仪式、文化网络等五个因素所组成的。他们认为,美国企业应该回到历史上曾造就出许多伟大的美国公司的独创性观念和设想中去,塑造出强烈的企业文化。“公司文化由价值观、神话、英雄和象征凝聚而成,这些价值观、神话、英雄和象征对公司的员工有重大的意义”。并特别指出,没有英雄人物的企业文化是不完备的文化,是难以传播和传递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