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面板协整与因果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运用最近发展起来的面板协整技术,分析了我国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全国以及东中西部的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尽管对于全国和东部地区,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显,但对于中部和西部,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运用最近发展起来的面板协整技术,本文分析了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1978-2004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城乡收入比、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实际GDP是包含单位根的非平稳变量,它们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从长期看,收入差距的拉大对经济增长有害,但投资并非是收入差距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桥梁。因此,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着力解决日益恶化的收入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2000—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对市场化程度、经济增长与行业间收入差距间关系进行了平稳性和协整检验,发现这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为了探究短期经济波动对长期均衡的影响,文内对面板模型进行了误差修正。实证结果显示,市场化程度对行业间收入差距有显著扩大作用,经济增长对行业间收入差距在不同地区有不同影响。市场化与经济增长交互项系数显著,说明在不同市场化程度下,经济增长对行业间收入差距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取我国1998~2010年工业能源消费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与协整检验,对我国工业能源消费与增加值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工业能源消费与增加值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且各个工业能源消费对工业值的影响程度不同。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低碳经济背景下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能源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0—2008年间省级面板数据设定面板协整模型,对我国金融发展、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关系进行分析非常必要。在此期间,我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面板协整关系,总体看来,金融市场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作用显著,城市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亦显著,但这两种效应均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6.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影响经济。采用协整分析和因果关系分析的计量方法,结合昆明市经济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昆明市国税收入与GDP的关系,得出了昆明市国税收入与GDP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即协整关系,昆明市国税收入与GDP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结论。在分析这一结论的基础上针对昆明市国税收入和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影响经济.文章采用协整分析和因果关系分析的计量方法,结合昆明市经济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昆明市国税收入与GDP的关系,得出了昆明市国税收入与GDP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即协整关系,昆明市国税收入与GDP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结论.在分析这一结论的基础上针对昆明市国税收入和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部地区是我国的人口大区、经济发达地区以及重要能源基地.本文选取我国中部6省1988~2006年的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该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资本存量以及劳动力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能源作为一种必需的生产要素,对实现中部崛起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有效需求角度入手,探究中国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中国1978-2005年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有效需求、劳动力、投资、教育以及收入分配不平等和有效需求交互影响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有效需求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收入分配不平等通过有效需求机制阻碍了经济增长,且在短期内效果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国30个省(市、区)2000~20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面板协整检验表明:区域碳排放量与人均GDP、产业结构、人口数量、能源价格、能源效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内生经济关系。运用面板模型估计各因素的影响系数分析,认为对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碳排放量影响最大的三大因素为人均GDP、人口数量和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1.
理论分析认为影响国有经济产业分布状况的经济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国有经济本身的性质特点与制度优势;二是社会经济各部门的产业性质和特点。但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国有经济产业分布问题涉及到包括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在内的多种复杂因素,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非线性及非理性特征。利用1999~2010年制造业中20个产业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协整模型,实证检验了自然垄断性、行业外部性、主导性产业、产业溢出效应对中国国有经济产业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信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复杂的内在联系。文章利用1990-2007年中国经济数据,实证分析了信用规模及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层次的信用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为正相关关系;与非金融部门相比,金融部门信用规模的变化对实际GDP增长的正向影响更大;各层次信用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对各层次信用规模的变化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各层次信用规模的变化均未显著影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住宅价格与居民收入均衡关系及住房支付能力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聚类分析将35个大中城市按2000-2009年住宅价格分为四组,结合面板单位根、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住宅价格和居民收入的均衡关系进行了分析,并运用FMOLS模型探讨了住房支付能力稳定性问题。分析表明:35个大中城市的住宅价格和居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支付能力稳定性比较弱;住宅价格和居民收入互为因果关系;住房支付能力稳定性弱不是普遍现象,仅存在于高房价城市;除收入外,城市的食品消费、医疗、教育和交通通信等软硬件设施也是影响住宅价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经济高速发展中的城镇化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素  贺娅萍 《财经科学》2011,(11):93-100
本文基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期的特殊环境,通过考察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等因素,建立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实证研究表明:面板协整检验表明城镇化率、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和人均GDP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显著为正,而结构效应中农业化率与城镇化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的结构效应则呈现出显著的倒"U"关系。  相似文献   

15.
收入不平等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2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收入分配总体不平等进行分解,实证检验农村不平等、城市不平等以及城乡间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不平等程度越高,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越大;城市不平等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影响;城乡间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农村不平等、城乡间不平等与城市不平等相比,前两者在解释人均产出增长时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协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95—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方法,从高技术产业的创新、科技投入及增长速度3个方面研究了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两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这种均衡关系对当期非均衡误差的自身修正能力较强,说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拉动作用。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e Australian electricity industry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structural change during the 1990s mainly as a result of microeconomic reform. We analyse the effects of the structural chang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household income using a macro–micro approach. Our work shows that, nationwide, all income deciles experience higher real incomes in the order of 2%. Our results show that a previously state-owned monopoly industry can experience significant structural change while generating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household real income without leading to significantly adverse impacts on national or regional income inequality. It suggests that policy makers in advanced economies should seriously consider such reforms given that they may generate large economic benefits with rather small economic costs.  相似文献   

18.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ship and income inequality. We use a spatial panel data analysis for both 33 high-income countries and 39 middle- and low-income countries over a period of 11 years. Estimation results and rigorous diagnostic analysis suggest that: (i) there is a strong support for the existence of an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ship and income inequality espoused by the Kuznets Curve hypothesis; (i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ship and income inequality is negatively moderated by country’s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ii) regardless of income inequality levels, entrepreneurship has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income per capita; (iv) gross domestic expenditure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hibits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s on entrepreneurship; (v) significant mixed effects on the likelihood of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are observed with governance, globalization, population growth rate, and competitiveness variables; (vi) there are significant mixed feedback effects on entrepreneurship; and (vii) there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itive as well as negative spatial spillovers to country-level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19.
服务业FDI对我国服务业增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和面板数据分析对服务业利用FDI对我国服务业总体和各主要行业增长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协整分析结果表明,服务业FDI和我国服务业总体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服务业FDI促进了我国服务业总体增长。面板数据变系数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服务行业利FDI对行业增长效应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调整我国服务业FDI的行业流向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