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咏新 《商》2013,(8Z):168-168,144
自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美贸易关系有了更加全面和快速的发展。而在当今的中美经贸往来中,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愈演愈烈,并且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就表面而言,贸易摩擦是由两国间的贸易不平衡引起的。但是,中美两国的贸易不平衡由来已久,而贸易摩擦网却在近些年,随着中国对美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变得越来越激烈。究其深层次原因,这是由于中美两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产业结构的形态不同,才使得贸易摩擦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并且中美贸易摩擦不仅有双方自身的原因,而且也有外部的因素。只有全面认清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弱贸易摩擦对我国经贸方面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由于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迅速提升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签署的中美特别条款等因素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层出不穷。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中国政府应扩大从美进口,促进中美贸易平衡;强化自身贸易救济制度建设,切实保护我国对外贸易利益;与美国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增进了解;中国企业应积极应诉,有效应诉。  相似文献   

3.
从产业结构看中美贸易摩擦的特征、原因及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美贸易额的急速增长,中美贸易摩擦也日益白热化。这些贸易摩擦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与中美两国产业结构有关。本文首先分析了中美两国贸易摩擦的现状,指出贸易摩擦的核心问题是中美两国的贸易不平衡;然后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最后,依据两国产业结构的特点预测了未来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中国出口的迅速增长所导致的贸易不平衡状况加剧,使得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5.
从全球政治经济地位视角审视中美贸易摩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吉 《商业时代》2012,(15):45-46
中美贸易一直在双边关系略为紧张的情况下快速定展着,贸易摩擦却日益加剧和多样化.从最初的贸易不平衡到反倾销、反补贴再到知识产权保护和劳工标准,中美贸易摩擦不断演化和升级.研究中美贸易摩擦,探究其原因及主要特点,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消除或减少中美贸易摩擦,维持和发展良好的中美政治经济关系,改善中国全球政治经济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骁 《中国商办工业》2010,(16):137-137
近年来,随着中关贸易不平衡的逐年加大,中关贸易间的摩擦愈演愈烈。在总结中关贸易现状的基础上,从中美双方出发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以便为中方如何正确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美贸易摩擦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骁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6):137-137
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逐年加大,中美贸易间的摩擦愈演愈烈。在总结中美贸易现状的基础上,从中美双方出发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以便为中方如何正确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原因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发生的原因在于:(1)加入、WTO后,中国部分纺织品对美国出口增加使美国的一些厂商利益受到影响:(2)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扩大增加了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长的不满情绪:(3)美国国内政治因素诱发了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发生。此次贸易摩擦的发生不仅会使中国生产者遭受损失,也会给美国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9.
中美建交以来,两国贸易快速发展。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两国贸易不平衡现象愈发严重,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近年来,贸易摩擦领域已经由最初的实物贸易扩大到知识产权方面。本文通过对中美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保护的阶段和现状进行描述,分析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的影响,剖析中美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我国针对中美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中美自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高速发展,优势互补明显,贸易结构日趋多元化。贸易的飞速增长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惠,给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贸易摩擦也在增加。2001年底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以来,中美贸易摩擦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包括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问题、反倾销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人民币汇率、纺织品配额问题以及贸易发展不平衡问题等。例如,2002年美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实施钢  相似文献   

11.
通过1997~2008年数据对我国文化贸易结构的实证分析,对文化贸易总体及文化商品贸易、文化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测算。我国文化贸易存在结构不合理,文化服务贸易发展滞后;贸易方向过于集中,文化贸易的经济动力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加强高附加值的创意型文化经济的发展,拓宽文化贸易的区域范围以及制定战略性贸易政策,推动文化贸易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入世后过渡期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中国经济、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入世谈判中主要产业获得的过渡期大部分结束,中国已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文章通过对入世后过渡期中国贸易摩擦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政府、行会和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浙江省产业内贸易总指数相对较低,分类指数差异巨大;资源稀缺型行业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资源丰裕型行业指数较低;附加值较高行业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附加值较低行业指数较低;外资集中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非外资集中产业的指数较低。文章提出,提升浙江省进出口商品结构,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破资源瓶颈,实现贸易结构的优化。二要加快加工贸易发展,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三要合理地利用外资,有效地引导外资,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和各区域对外贸易以及外贸依存度均呈高速的增长态势,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均超过了自身的GDP增长速度;然而从区域特征或是从区域差异的角度考察,全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特征是极度不平衡的,尤其是对外贸易总量与增长位势的区域差异更甚于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速度的区域差距。此外,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越低的地区对外贸易波动的强度越大、进出口贸易越不平衡这两点也构成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区域格局变化和波动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前,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存在与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其母国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且由于海外子公司的大量返销行为,带动了母国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应从有效利用其母子公司间的内部贸易,达到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对国内经济的拉动效应等方面得出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高芳 《价格月刊》2020,(3):83-87
基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新动向,围绕当前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进行研究。回顾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问题,聚焦中美贸易摩擦的新动向,分析中国企业受中美贸易摩擦总体影响情况。研究发现,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贸易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有关税增加、企业经营成本激增、配套制造业产业链受到牵连以及中美产业集群发展失衡等。在此基础上,从企业、政府以及银行三方的角度,强调"政企银"打好组合拳,多向发力,共同协助中国企业顺利应对风险,帮助企业将中美贸易摩擦冲击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台湾接单-大陆生产-出口美欧"这一典型的三角贸易模式是两岸经贸合作的主要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两岸之间已经形成了密切的经贸联系。然而,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发酵的背景下,尤其是在台湾当局"去中国化"经贸政策的影响下,两岸经贸合作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困难有所增加。为规避中美贸易摩擦的消极影响,两岸经贸合作态势也出现相应调整。一是两岸贸易出现了明显的替代和转移效应;二是部分台商加快调整全球产业布局;三是两岸高科技产业合作步伐放缓。鉴于中美贸易摩擦前景尚不明朗,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影响也值得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转口贸易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口贸易是北京市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从1994年到2007年之间的发展过程中,北京市的转口贸易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通过分析发现,其转口贸易额增长速度快,占贸易总额的半壁江山,对转口贸易的依赖度位居全国首位。而转口贸易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北京市周边的省市和地区,从一定意义上表明北京市在全国和区域范围内,已经发挥贸易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服务贸易与GDP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根据协整理论,利用中国1985~2004年度的经济数据,对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与GDP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出口与GDP之间存在着唯一的协整关系;服务贸易进口、出口与GDP均不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文章提出,从长期来看,服务贸易进口、出口对GDP增长的净效应为正,而服务贸易出口是GDP的因;从短期来看,服务贸易进出口对经济增长作用很小;所以应大力鼓励服务贸易出口,带动GDP及国民收入增加;在采取措施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的选择上,应采用长期政策而非短期政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贸易国特性、出口产品差异性、交易成本、货币币值等对结算货币影响的相关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理论,从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进出口区域结构、人民币交易成本与人民币升值预期等4个方面对人民币跨境结算失衡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在我国当前进出口产品结构、区域结构情况下,由于境外金融市场人民币存量有限,尚未建立自由的有规模的人民币交易市场,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人民币跨境结算失衡是一种必然,同时,人民币跨境结算失衡进一步促进了境外金融市场人民币数量的积累,推动了有规模、交易频繁、交易与避险工具丰富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