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05-2017年的铁路列车时刻表数据,构建多时期DID模型评估了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开通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创新质量,且这种促进作用在创新主体、区域与行业等方面均具有一定异质性.使用城市间旅行时间数据构建高铁网络并进行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通过缩短旅行时间,高铁开通可提高城市在铁路网络中的地位与市场可达性,最终实现城市创新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钟小根 《老区建设》2014,(20):15-18
以江西省省会城市南昌和地级市为案例,采用交通可达性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数学模型,高铁时代江西省8个地级市省内交通可达性比较分析和省外交通可达性比较分析。研究对策:南昌至南京高铁旅游列车开通可促进江西省区域旅游产业发展,高速铁路较低票价旅客运输优质服务将是对江西老区人民最大恩惠。  相似文献   

3.
杨波 《改革与战略》2012,28(3):115-118
以高铁为代表的城际轨道交通,将从整体上提高长三角城市群的交通可达性,使城市间的联系更加快捷、方便、紧密,有利于引导城镇以中心城市为辐射节点、沿着轨道交通线路聚集,形成城镇密集的发展走廊,从而促进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发展和城市群网络的均衡分布。在高铁与城际轨道构成的1小时城市群内,通过整合资源、配置要素,以一体化的方式进入全球城市网络和世界经济体系,谋求整体能级提升,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崛起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郭源园  吴磊  曾鹏 《南方经济》2022,41(11):128-140
城市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城市运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铁的快速发展不仅加强了城市间的交通联系,也促进了城市与区域的经济发展。尤其在大都市区乃至城市群内部高铁出行日常化、公交化的背景下,城市内高铁站点的选址对于提升城市效率往往有重大影响。文章通过对我国历史上铁路站点的选址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历史条件下的高铁站点选址远郊的现实原因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目前城市发展和高铁出行不断增加的现状,讨论了大城市中心城区建设高铁站点的必要性,并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分别从"站"和"城"两维度对中心城区高铁设站的效益(交通网络效益和经济集聚效益)进行分析,结合对重庆北站和重庆西站为实证案例的成本分析,探讨"站-城"融合视角下的中心城区高铁设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高铁时代的湖北旅游区位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玮  李艳芳 《特区经济》2012,(7):177-179
湖北具有明显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且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经济却发展并不突出。高铁是区位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的重要条件,武汉作为高铁的枢纽中心站,由高铁带来了区位空间转移机遇。本文运用等游线模型对出游率进行分析,验证高铁缩短旅程时间对武汉旅游带来的收益,探讨湖北实现旅游经济腾飞面临的前所未有机遇。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城市质量和城市距离两方面改进城市引力模型,以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各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和柳州的经济联系总量最大,处于“双核心”地位;其它各市与核心城市及相邻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较大;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总量差距明显。可通过实行“双核”、“圈层”和“组团”空间整合模式,实现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广西北部湾中心城市(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为研究单元,2012年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为依据,采用物理学万有引力定律的计算公式,对广西北部湾中心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研究表明,南宁市在广西北部湾中心城市群中具有中心地位,但各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普遍不高,玉林市与区域内各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处于较弱水平。  相似文献   

8.
杨思莹  李政 《南方经济》2020,39(5):49-64
交通基础设施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活动对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内在依赖性。从理论上讲,作为联接不同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高铁开通为城市创新活动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会促进高铁城市创新网络的形成,加快知识传播与溢出,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并缩小高铁城市之间创新差距。文章基于我国2003年至2016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高铁开通对区域创新空间格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提高了城市通达性,强化了高铁城市内部知识与技术溢出,带动了城市创新要素集聚,并对区域创新空间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具有"俱乐部效应",促进了高铁城市内部科技创新的均衡化发展,缩小高铁城市创新差距;另一方面,高铁开通也会强化高铁城市与非高铁城市科技创新的二元化发展趋势,拉大两者创新水平差距。  相似文献   

9.
旅游经济联系是一种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根据现有的引力模型,把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因素分为交通通达度、旅游客流量、旅游经济收入。结合实地调查及访谈资料,发现旅游资源吸引力及旅游产品特色对旅游经济联系也有一定影响。因此,本文以大理旅游地为例,从交通通达度、旅游客流量和旅游经济收入、旅游资源吸引力及旅游商品特色五方面修正引力模型,并分析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因素,根据数据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沪宁高铁对沿线城市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测量沪宁高铁沿线主要城市2005—2013年旅游产业的集聚水平选取赫芬达尔指数和空间基尼系数,分析研究沪宁高铁开通前后沿线城市旅游产业集聚的变化情况以及相关行业产生的影响的差异化状况。研究发现:沿线城市旅游产业的集聚水平在2010年沪宁高铁开通后呈显著提升的态势;但沪宁高铁沿线城市旅游行业集聚水平所受影响差异明显;沪宁高铁沿线城市旅游产业的集聚程度在国内相对较高,增长速度较快;同时沪宁高铁沿线城市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较为不均衡。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经济引力论的相关理论,利用统计年鉴与社会统计公报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对2009-2013年连续5年的北部湾广西区4个中心城市(南宁、北海、钦州和防城港)的旅游经济联系度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显示:从动态角度来看,北部湾广西区各主要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度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趋势十分明显;南宁与其他3个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是4个中心城市中最强的,而北海与其他3个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则是最弱的;无论就旅游业发展水平而言,还是就区域旅游经济合作而言,北部湾广西区中心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最后,就北部湾广西区旅游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问题提出了相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城市经济联系结构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经济联系结构的研究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基础。文章运用引力模型计算不同时点安徽省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空间经济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安徽省城市发展不够协调,城市间联系出现局部集中、整体分散和区域性特征的趋势;合肥市在省内城市间有着广泛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行政区划调整后,有利于合肥、芜湖、马鞍山三个城市点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向“八纵八横”拓展,区域经济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高铁沿线形成多条带状经济,即高铁经济带。文章从高铁经济带的内涵出发,分析高铁经济带的演进规律及引导策略。高铁通过改善区域可达性水平产生要素虹吸与扩散效应,使沿线城市群形成产业集聚的带状经济,这一带状经济通过沿线政府加强协商、共建园区、强化综合枢纽功能、开展特色产业合作等措施得到巩固。同时,文章以即将开通的贵南高铁为切入点,分析贵南高铁经济带的交通基础、经济状况、产业结构和特色资源基础,提出沿线2省区4市州可从协作机制、陆海联运、数字经济、产业协作、绿色乡村、民族文旅、人才培育等方面推进贵南高铁经济带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高铁对区域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文章首先理论分析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利用2005~2016年四川省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铁对四川区域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为区域的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并提高了区域城市的可达性。这对今后开展大规模实证研究提供参考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北部湾广西区中心城市为研究单元,以2009~2013年面板数据为基础,从旅游客源结构、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度角度,分析了该区域旅游经济合作的发育不均衡、旅游产业结构表现为国内旅游市场占主导地位、客源分布上表现为南宁市占据了该地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但辐射能力较弱、区域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水平较低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区域旅游品牌打造、旅游线路打造和旅游营销媒介选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一带一路"中国段34个节点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引力模型对"一带一路"中国段节点城市经济联系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节点城市的经济联系网络组织关系复杂,经济发展尚处在初期节点,发达城市和经济带枢纽城市核心带动作用不突出;经济带节点城市的区域经济联系差异性明显,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联系密度呈现由东向西发散状,且随距离衰减;经济联系网络呈现多核心的经济网络结构,西部城市经济联系贫乏。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建构引力模型,对贵州省9个地州市的经济联系进行了量化,并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贵州省城市经济联系网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贵州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贵阳市相对于其他城市有强烈的影响力,黔中城市群各城市间的相互影响不断加强,但铜仁市、黔西南州与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武广高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爱莲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0):47-49
高速铁路由于减少交通成本、改善可进入条件成为区域旅游开发的一种重要工具。文章以新经济地理模型为理论基础,讨论交通与旅游业的关系,由于运输成本减少,旅游企业在交通廊道形成集聚与扩散效应,导致旅游地空间结构及旅游需求的变化。以武广高铁为例,通过研究武广高铁开通后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探讨高铁营运对旅游业的挑战,提出应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以加强高铁沿线旅游的空间集聚,从而促进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铁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与交通的关系密切。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高铁正在改变我国旅游交通格局,使"快旅慢游"成为可能,必将推动"散客自由行"较快发展,高铁沿线旅游资源品位高、以前被忽视的区域将成为新的旅游热点,高铁沿线旅游合作呈现新的特点。我国旅游业要抓住高铁带来的发展机遇,高铁沿线地方政府应重视高铁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交通的多网融合,旅行社、宾馆饭店、景区景点等旅游支柱产业应主动接轨高铁,重视高铁沿线城市的旅游合作,完善散客出游环境,以实现"高铁时代"我国旅游产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准确判断和度量是制定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文章利用引力模型计算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值,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对网络结构的变化、各城市间的经济关系、联系程度以及各城市在安徽省中的经济位置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总体而言,经济联系不强,城市发展不均衡,存在明显的层级结构和小团体现象,各城市的经济地位差异巨大.对此,结合安徽省城市发展水平以及地理、资源等优势条件,提出安徽省城市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