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安徽省城市经济联系结构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经济联系结构的研究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基础。文章运用引力模型计算不同时点安徽省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空间经济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安徽省城市发展不够协调,城市间联系出现局部集中、整体分散和区域性特征的趋势;合肥市在省内城市间有着广泛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行政区划调整后,有利于合肥、芜湖、马鞍山三个城市点出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胶东半岛城市圈内三个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条件,对中心城市下各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产业发展状况、利用外资状况以及其与中心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胶东半岛城市圈框架下县域经济的一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盛楠 《科技和产业》2013,13(7):18-20
利用安徽省近年来的统计数据,通过对标准差、变异系数、比率、相对发展速度等参数的计算,分析了安徽省内各地区间的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进一步从自然地理环境、政策因素以及各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三个方面分析了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和演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徽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安徽省经济逐年增长,而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如果不能均等地在各区域之间进行分配,则会影响全省经济的全面发展。本文运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以及加权变异系数等方法来定量地测算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根据2006年的各经济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了安徽省17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并予以分类,在此基础上找出各区域经济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增洋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10-15
安徽省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发展十分不平衡的省份,在经济发展上面临跨越式发展和协调区域发展的双重压力.文章通过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空间特征和结构特征的分析,以及和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差异特征作比较,评价安徽省的区域经济差异,为安徽省处理区域发展中均衡和非均衡关系及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胶东半岛城市圈内三个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条件,对中心城市下各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产业发展状况、利用外资状况以及其与中心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胶东半岛城市圈框架下县域经济的一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紧凑城市作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对安徽省经济、人口和建成区面积概况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紧凑城市的核心内涵,通过修正邻近度指数测算了安徽省16个城市的紧凑度并进行分析,将其划分为紧凑、较为紧凑、一般紧凑、不紧凑四种类型,安徽省城市紧凑度整体水平较好,空间特征明显,大致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弱,皖江城市带上的城市高于其他城市的特征。另外,从自然条件、城市规模、铁路建设、汽车保有量、公交网络以及开放空间六个方面对城市紧凑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加快推进恩施州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空间经济联系量、地缘经济关系及其匹配度研究了恩施州城市发展策略。研究发现:从空间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来看,恩施市与建始县、宣恩县匹配度较好,提出恩施市应与建始县和宣恩县加强经济合作一体化,发展旅游产业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城市质量和城市距离两方面改进城市引力模型,以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各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和柳州的经济联系总量最大,处于“双核心”地位;其它各市与核心城市及相邻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较大;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总量差距明显。可通过实行“双核”、“圈层”和“组团”空间整合模式,实现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空间panel data模型和空间矩阵的非嵌套检验方法,对于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三大区域内部各个城市之间,在1990-2006年间的"经济增长收敛性"、"区域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空间效应"三个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从研究方法上弥补了已有的文献中"缺乏对于空间panel data模型的应用"以及"缺乏对于空间结构以及空间模型的设定与甄别"的不足.研究发现,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在1990-1998年间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情况,"产业发展战略向着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方向进行调整",是实现区域内部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原因.同时,本文指出,三大区域各城市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区域内部条件相似的城市之间其经济增长过程具有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芳芳 《特区经济》2014,(9):148-150
一般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经济发展就越快。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外向型经济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外向带动"已经作为安徽省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因此本文先简单介绍一下外向型经济,再选择描述外向型经济的指标,然后通过聚类分析对比安徽省与其他各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用主成分分析来对安徽省各地级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各地级市的发展水平排名,结果发现,安徽省处于我国中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与东部地区和少数中部地区差距明显,安徽省各地级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十分不均衡;并根据以上分析指出大力发展安徽省外向型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吴青青  杨桂元 《科技和产业》2012,12(12):112-117
根据2006—2010年安徽省17个地市的经济投入产出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安徽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并对部分非DEA有效的地区进行投影分析。利用BC2输入模型,综合五年的计量结果,对比各个地市的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找出制约各地市经济发展的原因所在,并为提高各地市的发展效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湖南省2015—2019年各地级市科技创新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测度,并采用Tobit模型分析科技创新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5—2019年湖南省各地级市科技创新效率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各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综合效率及纯技术效率较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研人才、政府支持力度、产业结构对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引育高水平科技人才、积极发展高技术为主的第三产业以促进湖南省科技创新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赵斌斌 《科技和产业》2021,21(12):118-1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程度不仅体现地方产业发展水平,而且体现地方科技创新能力。协调地方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于整个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的极化效应。通过计算TW指数、极化度变化速率,以及产业集中度,对2013—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极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极化在2003—2019年呈明显的交替性上升下降现象,整体有下降趋势并趋于平稳,但整体上产业集中度仍在较高水平。根据结果分析,提出实现安徽省各城市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安徽1985—2012年经济增长质量综合得分值,结果显示安徽经济增长质量呈现长期上升趋势。通过构建金融发展规模、发展效率和发展结构三项指标,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对安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有利于安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而金融发展效率、发展结构则对安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入境旅游市场分析及提升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刁宗广  刘力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4):20-23
近年来,安徽省入境旅游发展迅速,但是,与排名前几位的其他省市在入境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创汇收入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利用波士顿矩阵对安徽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动态分析,发现安徽省入境客源市场结构存在不合理。因此,文章以发展的观点对安徽省的入境旅游市场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调整结构、挖掘产品、培育主体、全面促销、开辟通道的提升对策,推动安徽入境旅游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郭鹰 《新疆财经》2009,(6):45-49
本文利用浙江省11个地市1996年-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从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出发,对浙江各地市进行了实证分析。从长期来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区域经济的自发增长性存在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区域金融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皖江城市带为国家级示范区,辐射安徽全省,对接长三角地区,是拉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而科技人力资源是促进皖江城市带的迅速发展动力。通过与国内其它经济区相比,从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密度、结构、质量四个方面,分析皖江城市带科技人力资源的现状,找出皖江城市带科技人力资源优势,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为了扩大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提高其创新能力、改善其人才发展环境而应该采取的相应的政策措施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华  张梅 《科技和产业》2023,23(1):23-30
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2、2017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产业关联网络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产业关联网络具有复杂网络的小世界网络特征,其中产业关联网络中的核心产业主要是各省市的支柱产业及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交通投入强度大、全员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水平,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更紧密;而农业投入强度大、劳动力投入密度大的产业具有较低的产业关联水平。经济发达的省市产业之间的关联性相对较弱,且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减弱产业发展水平对产业关联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葛磊  程琪 《科技和产业》2014,14(8):61-66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运用灰色关联方法,从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体、各市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各行业的发展三个层面,实证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对安徽省经济的贡献度及拉动作用。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产业与安徽省经济的增长呈现显著正相关性,与安徽省经济的关联度及对经济的贡献度日益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对实现安徽省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