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语言性别歧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在不同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而英语是一种性别歧视比较严重的语言,也一直是许多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性别语言主要表现在语音语调、词汇和语义等方面。语言性别差异主要包括社会、心理、生理及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王颖平 《魅力中国》2013,(22):293-293
性别歧视语言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同时也是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英语文化的视角去解读英语中性别歧视语言的历史根源,分析英语中性别歧视语言在英语文化中的表现及给语言研究者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把女性生育率和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内生化,为理解工资不平等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表明,随着女性家庭地位上升和生育率下降,企业性别歧视程度降低,于是工资不平等将受女性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生育率差异的影响。如果生育率差异扩大,那么技能溢价将上升。当性别工资差距可以影响女性家庭地位时,生育率下降将扩大女性家庭地位对技能溢价的影响。这一影响机制在关于我国农民工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性别歧视是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以往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的研究更多关注种族、地域、年龄等劳动者的个人特征带来的影响,较少考虑企业、工会等组织特征给性别歧视造成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的性别歧视研究的思考,阐述企业特征、工会、女性对性别歧视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点规避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女性社会福利的建成与发展是国家适应新国情、新时代的产物,是国家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制定的,满足女性社会成员需求所作出的及时而有效的回应。在进一步维护女性就业权利,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成果之外仍存在政策与实践方面的不足。为进一步保障女性权益,提高女性幸福感,应从意识培养、政策完善、社会推动等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的性别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少霞 《黑河学刊》2006,(3):114-116
我国目前性别歧视主要表现为:“重男轻女”的家庭观念普遍存在,就业歧视问题严重,社会性别意识严重偏离社会现实。性别歧视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经济、法律等原因。加大男女平等的先进性别文化宣传;采取各种措施将“性别亏损”转为由社会承担;实行消除性别歧视立法,依法根除性别歧视;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等是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语言课堂中,教师话语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教学的媒介。因此,教师话语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男女有着不同的交际风格;不同性别的语言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风格也不一样。男女教师从话语量、教师提问方式、反馈用语、指令用语四个方面表现出课堂语言的差异,分析男女教师的教学风格,可为改进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宋洪江 《改革与开放》2011,(10):127-128
针对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女大学生都认为在就业过程中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并对性别歧视表示反感,其中"女性生理及心理特征"、"传统观念与男女角色分工意识"以及"用人单位潜意识性别偏好"是她们认为造成性别歧视的三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周春芳  苏群 《南方经济》2018,37(7):96-112
文章利用CHIP2002和CHIP2013数据,采用基于RIF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分解法,比较了不同时间维度和不同分位数水平上,我国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性别工资差距及其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工资差距不断扩大,其中农民工的性别工资差距全方位扩大,且低分位数上的增速最快,致使2013年其各分位数上的性别工资差距超过城镇职工。其中,低收入城镇职工与中等收入农民工群体的性别工资差距及其来源具有相似特征。第二,系数效应是造成城镇职工和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的主要因素,两个群体的性别歧视均有所增强。但与城镇职工相比,农民工群体的性别歧视较大且增速较快。由于低收入群体中性别歧视的快速增长,城镇劳动力市场中遭受性别歧视最严重的群体由2002年的高收入的城镇女性职工和高收入的女性农民工,转变为2013年中等收入的女性农民工和低收入的城镇女性职工。第三,尽管针对中高收入城镇女性职工的市场前歧视和市场歧视均有所弱化,但低收入的城镇女性人力资本水平及其回报率仍低于同类男性,呈现与女性农民工相似的特点。上述结果意味着,城镇劳动力市场中不同户籍、不同收入水平的女性,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应针对不同群体采用差别化的性别干预政策。  相似文献   

10.
市场化改革中的大学毕业生性别工资差异及歧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柴国俊 《南方经济》2011,29(3):3-15
以往文献认为,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会逐渐消除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然而本文发现这一结论并不适用于目前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通过对不同市场化程度企业工作的河北省2007届大学毕业生抽样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深入,不但大学毕业生性别工资差异明显扩大,而且歧视尤其是反向歧视所占比重也在加剧。本文认为,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受传统文化影响程度还远远大于市场竞争作用的发挥。故只有进一步加大市场竞争,才能逐步消除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因素。  相似文献   

11.
周艳  李林 《魅力中国》2011,(17):213-213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就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在中国性别语言研究仍不成熟。作者试图通过本次的研究来弥补这个空缺。基于语言学家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本文尝试从宗教、历史、社会三个方面谈论性别歧视的文化因素。另外,本文试图从几个角度详细分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2.
引言语言是现实的镜子,它既反映了文化,也反应了社会。“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古来有之,也非中国所独有,而且根深蒂固直至今日也不见大的改观。语言作为社会的人类思想的载体,不仅反应出了人类社会中的性别歧视,它的变化也反应出了近年来人们对于消除性别歧视的重视和转变。全文将围绕(一)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二)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现代英语中避免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于语言性别差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本文从语音,词汇,句法和话题多角度采分析语言的性别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孙丹 《魅力中国》2014,(27):153-153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语言,已经成为汉语的一个新的语域。在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已成为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界定和分类,然后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研究意义,最后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特点和功能类型,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起到了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旭旭 《魅力中国》2014,(11):82-82
本文主从《都市女报》的头版图片入手,揭示《都市女报》这种以女性为主体的女性媒介如何披着女权主义进行虚伪的女权主义的宣传。这种隐性的宣传显示女性媒介不是真正为女性主义战斗的阵地,女性应该更深层次的认识到女性媒介的伪女权主义。对女性媒介的研究就是要揭开依附男权主义而存在的伪女权主义是男人改造女人武器的真实面目和女性媒介是培育性别歧视的温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尝试从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思想切入,尝试发掘并构建话语共同体的理论基础,希望能够为专门用途语言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但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它深深地植根于各民族的文化中,是文化的一部分,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它既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又反映文化。因此谁要想掌握一门外国语言,必须先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基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从英语和汉语的词汇、句法及语用三个方面对中西方文化中的语言习惯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进行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18.
尤丽洛 《魅力中国》2010,(14):26-27
一、女性在就业中遭遇的性别歧视中国女性在就业中遭遇的性别歧视,已不是一个鲜见的社会现象。?全国妇联去年9月发布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女大学生求职时,明显感受到性别歧视。在今年的两会上,记者通过采访也发现,许多代表都谈到了这样一些现象:每年女大学生考研比例都高于男生,她们企图借考研来暂缓就业压力,造成女大学生。赢在考试输在就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蒲雅竹 《魅力中国》2014,(15):79-79
华人早期移民加拿大的历史往往以男性为中。进行研究与解读,对华裔女性问题的关注度不高,研究层次不深,导致了对华裔群体认识的不全面。事实上。早期加拿大华裔女性数量虽少,但身份却具有独特性,这与她们特殊的经历及历史背景息息相关。结合加拿大华裔移民史,运用女性主义与后殖民研究方法剖析。对早期华裔女性的身份进行分类研究,能从制度化种族主义与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还原属于她们的历史,同时为更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在加华人群体生存轨迹提供更多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20.
常会杰 《魅力中国》2014,(22):297-297
对语言的审美角度会随着语言的属性和用途而有所不同。因此,不同应用领域的语言有着不同的审美内容和结构。新闻语言是一种以客观性事实为基础,以严谨的语言风格为写作主体的语言类型,文学语言则是在艺术表达上突显作者的写作情感的语言类型。本文将从两种语言类型的共同点和对立面两个方面去探讨其审美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