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李马爱思 《魅力中国》2013,(23):328-32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化的节奏加快以及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人们渴望在业余时间可以有更多供自己娱乐的手段。而娱乐节目的发展正好迎合了大众需求。因此,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吸引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并占据了人们相当大的娱乐空间.这种娱乐形式己成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吸纳文化的重要途径。看电视是人们重要的娱乐消遣行式,电视媒体以其高覆盖率及快速传递信息的优势引领着大众的注意力,但近年来诸多频道同质化的节目反而使注意力稀缺。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唯有带来轻松和快乐体验的娱乐才能深入人心.因此节目出现娱乐化趋势是必然的。娱乐化趋势己不仅是一种影视现象、娱乐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正引领着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悄然发生着深刺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姚爱群  郭菊 《黑河学刊》2005,(1):107-108
电视纪实片随着它的出现,一发而不可收拾,人们越来越喜欢这种电视体裁。其迷人之处就在于它对拍摄内容的取舍。蒙太奇语言的运用以及美学风格的体现等多方面,以及由于导演的手法不同而表现出强烈的个人色彩,而使纪录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县级台站将电视纪录片这种形式致力于纪录生活在这一区域的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征,从内容到形式的表现顺应了大众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具有广泛传播作用的电视媒体的繁荣,使电视文化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文化景观.其以独特的个性。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只有走一条属于人民的符合民族、历史、国情的健康发展道路。中国电视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电视文化。  相似文献   

4.
秦少龙 《中国经贸》2011,(14):155-155
在“居室文明时代”来临的今天,人们的“注意力”为电视媒体赋予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影响力和话语权,作为历史的形象载体和时代的立体笔记,电视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大众生活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然而,传播过剩时代的来临,使得受众手中的遥控器成了掌握各个电视媒体命运的武器,卫视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在拼短期收视率的同时,反而忘记了构建一个具有稳定文化内核的电视品牌,才是脱颖而出最根本的要素。  相似文献   

5.
叶思夏 《魅力中国》2014,(12):289-289
在文化气息愈加浓厚的今天,艺术教育也愈加得到人们的重视。舞蹈,自然而然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中。而CCTV电视舞蹈大赛的出现更是吸引了亿万人的眼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程涵梅 《理论观察》2010,(3):162-162
随着我国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文化形态也有了相应的结构上的变化,也就相应的产生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文化艺术。由于电视的普及与提高,人们已从读、听的时代进入了看的时代,这就是电视文化出现产生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7.
同洲电子致力于打造娱乐共享的电视互联网‘‘客厅文化生活”,实现手机、PAD终端与电视的完美互动。  相似文献   

8.
张良  来东晓 《魅力中国》2011,(1):166-166
当今时代被称为电视日常化的时代,随着电视的迅速普及和社会化进度的日益加快,从某种程度上改变着社会的生活节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在电视发展中,纪录片的地位和功能已经越来越凸现出来,涌现出了一批以又一批优秀的作品,给观众留下了较为深远的印象,在我国电视事业发展史上正产生着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延 《魅力中国》2014,(7):277-27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我国群众开始对精神生活给予关注。电视节目作为传统的媒体形式,以其形象生动,传播迅速等特点备受广大群众喜爱。作为电视工作从业者,摄像师的职业技巧与技术需要同步提高。本文以从业者的角度,讨论如何切实的提高电视摄像技术水平与技巧。  相似文献   

10.
张天春 《魅力中国》2010,(25):339-339
当今,我国进入了一个社会文化重建的新时期,社会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人的权利被空前的重视起来,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在人们的思想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中国电视,也掀起了一场贴近性、针对性、平民化,平民风格的“革命”。  相似文献   

11.
潘霞 《理论观察》2011,(3):175-175
电视专题片,就是以电视信息媒介为手段.以社会生活中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为主题素材,以集中、深入、全面、概括地报道为特色的纪实节目。它的内容比较专一,形式却多种多样;它不是纯新闻,不要求时效性,而是追求历史的、文化的和社会的价值。电视专题片自从20世纪90年中期开始,在各地如火如荼开播,然而大约从2000、年开始,  相似文献   

12.
谢梦 《魅力中国》2010,(3):280-280
作为社会文化的分支,电视媒介文化给人类的思想和行为甚至是整个社会的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在消费主义浪潮的卷席之下,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电视媒体从其生存发展状态到社会文化现状再到整个精神再生产,很大程度上因此而发生变异。故本文立足于政治、社会和文化整体转型的关键。对当前消费语境下电视媒介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揭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期能够对我国电视媒体文化的决策、电视文化品位的提高和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张洁 《发展》2007,(7):98-98
一、电视文化的内涵 随着传播媒介形式的不断进步、演化,当前,电视已成为对社会大众影响最为深刻的媒体之一。据一项“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的数据表明,在公众对媒体的接触率方面,电视高居第一位。另有调查显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已逐渐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再现媒介,它强力重组着人们的生活经验、情感结构和认知范式。由此,电视的迅速扩张也为电视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颖 《魅力中国》2010,(14):126-127
移动多媒体电视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受众群体也在迅速增加。移动多媒体电视的兴起对传统电视传播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反映在传播控制、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方面。在移动多媒体电视的影响下。电视传播模式未来将趋于分众传播、双向传播和个性化传播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当彩电行业遭遇互联网,一场围绕互联网电视的战争必然打响。已经过去的2013年,称得上是互联网电视元年。这一年里,此前被看作夕阳行业的电视经历了过去几年从未有过的激变,成为继Pc端、手机端之后又一个改变人们未来生活方式的客厅入口,也成为各路资本竞相争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马亚辉 《魅力中国》2013,(28):321-321
电视传播作为大众传媒家族中的成员,后来居上,发展迅速,影响巨大,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大众传播媒介。电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电视传播也成为人们信息接触量最大,面积最广的一种媒介方式。电视传播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信息来源,以传递信息。提供知识和娱乐为宗旨,而电视在传播过程中并不是不加选择的随意发放信息。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准则和标准。其中主持人的“把关”行为是电视传播中一种重要的把关方式。研究电视传播中主持人的“把关”行为,对电视传播的发展及知识的普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环球财经》2011,(9):125-125
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15日报道,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对11万名25岁以上成年人的生活方式进行的一项研究,研究显示,电视看多了会减少人们的寿命。那些平均每天花6小时看电视的人最后要比别人少活5年。该研究报告刊登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网络版。  相似文献   

18.
宋丹 《魅力中国》2010,(27):165-166
人们的电视审美意识、甚至审美对象都是伴随着技术和社会革命不断深入和发展的,是人们审美意识物化的表现。电视真实是实现电视审美的前提。电视真实使时空无限的延续保留下来,提供了人们回味、研究、比较的可能。同时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一真实会变得越来越有价值。电视的纪录本性,奠定了电视的纪实性和逼真性的基础,也使人们逐渐形成了特殊的电视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9.
王钰 《魅力中国》2010,(17):184-184
现代电视传媒已经成为广大民众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所以大多数电视节目应以表现客观真实的生活内容为准则,尤其作为新闻性的电视节目应多采用现场纪实手法,因为它所传递的信息或展示的情景最接近事实.也符合新闻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电视艺术通俗化与提升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通俗艺术在电视荧屏骤然崛起,并迅速繁衍、扩展,几乎垄断了电视文化市场,这是受众文化消费的客观需要,有其现实的合理性。但是,在通俗艺术蔚为壮观、繁荣昌盛的同时,其淡化政治导向、漠视审美价值、低下媚俗等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忧虑。为此,必须围绕人的本质,全面提升通俗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