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什么是民生?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这样解释:“民生连着民心,民生连着幸福。”近年来,义和镇坚持经济、民生一起抓,不断加重民生砝码,全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一件件民生实事、一桩桩民生工程温暖了群众的心头,滋润着群众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吴鹏 《理论观察》2009,(2):158-159
民生,越来越受到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更应承担起舆论引导的使命,关注民生,反映民生,服务民生,着力做好民生新闻。那么,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从崛起到发展,它遇到哪些问题、过渡时期民生新闻又该如何继续走下去,并使其品质得以提升,这是本文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改善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建设,民生为重。民生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全面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必须发展教育事业,夯实民生基础;解决就业问题,重视民生根本;增加居民收入,关注民生源泉;改善医疗卫生,心系民生疾苦;健全社保体系,完善民生依托。  相似文献   

4.
宁波市重视和积极推进农村民生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农村民生保障机制,农村民生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下一步宁波农村民生建设的重点是树立正确的民生理念,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优化农村民生建设环境。  相似文献   

5.
姚曦  马蓉 《中国经贸》2012,(4):56-56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对于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把重民生、促和谐作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6.
滨海新区大港街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更多的人享有保障,得到实惠,大港街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7.
惠聪 《当代陕西》2009,(3):50-52
民生八大工程成为建设和谐陕西一大亮点 2007年11月,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2008年-2012年陕西省实施民生八大工程项目规划》,陕西的民生八大工程,是全国的首个省级民生预算,计划到2012年,共在民生八大工程上投入1118亿多元。  相似文献   

8.
我们国家已进入一个需要以民生为本并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发展升级的新时代。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能够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充分地表明了我们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步入理性、约束、文明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高度、深度决定影响力”。民生新闻的报道要不断拓展其外延,深化其内涵,实现从小民生到大民生的超越,要让深蕴时代内涵的民生新闻报道,符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10.
卢玉梅 《老区建设》2008,(19):35-35
今年以来,江西省安远县把关注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重要位置来抓,着力从落实好,管理好,使用好民生工程资金。 该县充分认识做好民生工程的重大意义,树立民生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方面认真抓好上级专项资金县级配套资金的落实,通过调整支出结构,新增财力倾斜的方式,足额打入当年预算,确保民生工程资金全部落实;  相似文献   

11.
肖淑芬 《理论观察》2009,(6):170-171
一、报纸要打造民生新闻的品牌栏目 “民生”,《辞海》解释为“人民的生计”,国家强调以人为本,我们欣喜地看到,目前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物质需求与精神特征相结合的态势。“民生”与大众传媒结合势在必行,“民生新闻”也便应运而生。一般说来,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需要有平民的视角、民生的内容、民本的取向。  相似文献   

12.
吴静  黄淑梅 《理论观察》2008,(2):166-167
经济报道的民生视角着力点在民生。民生的本义指“平民的生计”,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后来演化的“民生”二字常与“国计”相对,泛指与国家大事、大政方针相区别的广大老百姓的生活、生计。民生视角就是从民生角度来报道老百姓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等。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栏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当地电视台的一个收视标杆,但是一个栏目其实也逃不过兴衰周期,民生新闻栏目虽然保持了较高收视,也因为“小民生”化的题材及表现手法备受争议,也令部分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小民生”新闻如何打破发展的天花板,将是民生新闻栏目再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精神财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的科学内涵,文章论述了在大学生中进行民生观教育的必要性,探索了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教育的独特优势和一些有效方法,以培养大学生的民生情怀。  相似文献   

15.
熊怡 《今日重庆》2011,(2):42-45
“十一五”期间,重庆突出民生导向,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共建共享幸福美好家园,使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重庆坚持把改善民生贯穿到各项工作的始终,保持一般预算的50%以上用于民生、75%用于区县和基层,滚动实施年度民心工程,全面落实“民生十条”,不仅解决了大量突出的民生问题,而且激活了内需,拉动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郭晓莉 《魅力中国》2014,(25):277-277
由于民生新闻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越来越多的省市电视台都有了自己的民生新闻节目。经过多年的发展,民生新闻也遭遇了瓶颈期,部分民生新闻节目的不足也渐渐暴露出来。本文是笔者对民生新闻节目的一些瓶颈问题和应对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们国家的民生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对此,国人都不同程度地切身感受到了民生改善的幸福,共享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这也是有目共睹,举世公认的。未来五年,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将进一步加大投入,民生状况将进一步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刘振元 《魅力中国》2011,(20):14-14
随着我国一系列关于民生政策的出台,以及电视新闻这一社会主流媒体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民生新闻逐渐成为各家电视台争相报道的一种新闻类型。由于民生新闻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老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不仅群众喜闻乐见,而且又大大符合了“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一时间,一大批反映民生的新闻栏目、专题栏目应运而生,每天都有播不完的民生节目,争抢观众的眼球。  相似文献   

19.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十七大的一个亮点。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突出解决好民生问题,努力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徐亭 《魅力中国》2013,(19):281-281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奏响了幸福民生的时代最强音。提升民生幸福,不仅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而且是伦理问题。从伦理角度分析民生幸福,为提升民生幸福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