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海拾贝     
江西再建一批产业创新联盟1月15日,从江西省科技厅传出消息,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该省近日新批准组建1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包括江西省稀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江西省稀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据悉,此次组建江西省稀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江西省稀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2.
10月14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部正式批准成立甲醇行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该联盟是石化行业开展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后组建的首家联盟。石化协会要求该联盟更好地引领和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装备大型化工作,尤其是目前要帮助企业应对进口甲醇的冲击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做强做大国内甲醇产业。  相似文献   

3.
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是国家为促进产业技术发展,建构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而实施的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文件和纲领。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与技术创新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建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是实现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重要保障。其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则是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和落实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重要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科技创新正逐渐取代传统生产要素成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核心资源,但受资金、科技人才、研发平台等资源限制,单个企业或者企业间合作很难在创新方面有实质性突破,亟需一种可以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充分利用各种创新资源的科技创新团队,而基于产学研战略联盟发展起来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不仅可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还可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备受各国关注和青睐。目前,国外企业越来越重视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对技术创新环境的变化,通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效地实现联合技术创新,成效显著。基于此,通过对日本、美国、欧盟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成效进行深入剖析和总结,以期其先进做法对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盐化工如何提升附加值,石油化工如何向精细化工延伸,石化盐化如何实现一体化发展,一直是困扰两个行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瓶颈”。2009年9月,我国最大的蓝色经济实体——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海油”)与国内最大的海洋化工生产和出口基地——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海化”)实现成功重组,为石化盐化“一体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2009年12月3日,"新一代煤(能源)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下称"联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布,由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清华大学、安徽淮化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攻关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流化床甲醇制丙烯  相似文献   

7.
《中国包装工业》2012,(11):14-15
1.什么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答:根据《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国科发政〔2009〕648号)总则第一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简称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8.
化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山东省作为化工产业大省,先后提出“加大化工产业技术创新”“做大做强高端化工产业”“打造世界级高端化工产业基地”等目标,“高端化工”一词在省政府各类工作文件中也频频出现。在山东省大力支持高端化工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以W集团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实地座谈等研究方法,梳理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现状,分析了当前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并运用PEST分析模型对企业实施技术发展战略进行了探索,从人才队伍建设、财务成本管理、文化氛围培育三个方面提出了企业实施技术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福建石化工业起步晚,基础薄弱,整个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仍然很不健全,技术创新能力差,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相比差距较大。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化工产业结构不合理。我省石化产业大多为初级原料型的传统化工产业、高能耗产业,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精细化工产品的比例过小。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精细化工产品产值占石化行业总产值比例仅为 17%,与全国化工“九五”发展目标提出的 45%的精细化工率还有较大差距。   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普遍比较落后。除了近几年新上的炼油、化工项目外,我省大部分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仍然停留在七…  相似文献   

10.
11月14日,《“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正式公布。《规划》明确了包括石化、化工等在内的工业领域技术创新重点方向,同时制定了提高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主营收入比重等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包装工业》2012,(11):27-33
2008年国家科技部颁布了《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暂行规定》。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的战略联盟是国家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六个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加快产学研的结合,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包装工业》2012,(11):12-13
联盟是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的有效组织形式今年年初,一份《关于选择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试点工作的通知》,作为科技部办公厅第3号文件下发。在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李新男的眼里,这标志着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构建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科技部等六部委围绕振兴重点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农村、社发等科技领域全面推进联盟构建。李新男说,根据自愿申请,科技部在已经成立的联  相似文献   

13.
3月30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的化纤产业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平台第一届第三次理事会议上,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举行了建设生物质纤维材料化工基地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平台合作仪式。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院长、化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国际产能合作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于9月14日正式成立。该联盟由国内70家大型石化企业组建,联盟成员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神华、中化、中国化工、延长石油等大型石油石化企业。成立该联盟的主旨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促进国内石化产业结构调整。今年8月,国务院已发布国内石化产业三年转型指导意见,提出要努力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和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等。中国将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动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中国低碳高端智慧园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京举行联盟揭牌仪式。成立后的中国低碳高端智慧园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融合了产、学、研、用等多方力量,以自主创新和引领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低碳高端智慧园区共性核心基础技术的研究与自主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标准、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有望带动重大应用示范,建立集约高效的园区经济发展模式,促  相似文献   

16.
4月2日,部分轮胎生产企业、重点配套企业、研究院所、高校等共20多家单位的掌门人以及工信部、科技部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领导齐聚北京。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参加由三角集团牵头的轮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启动会,为轮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启动建言献策。为什么一个民间非营利性联盟的启动会能吸引如此多的"巨星"?  相似文献   

17.
5月19日,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常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东华大学、江苏旷达汽车织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单位在江苏常州召开交通工具纺织品及复合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一届第一次理事会暨联盟成立大会,科技部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包装工业》2013,(11):12-17
为提升我国包装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包装产业绿色转型进程,中国包装总公司、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赛伯乐(中国)投资公司三家作为核心发起单位,联合包装产业链中积极投身于绿色包装技术进步的优势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组织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绿色包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绿色包装产业联盟")。联盟于6月5日世界环境日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并发布了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2月17~18日,由武汉纺织大学牵头组建的"苎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1年会在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来自武汉纺织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湖南华升集团公司、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东华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湖北新农生态麻业有限公司、武汉一棉集团有限公司30余位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商谈项目研究进展,共话苎麻产业未来。校长韦一良教授致欢迎辞,苎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曾庆福教授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20.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我们党在十七大上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为了积极响应我国政府的号召,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我国各省市各行业纷纷成立,不断开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以及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