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张娜 《上海保险》2014,(6):22-24,39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寿险市场已成长为世界最大的寿险市场之一。然而,中国寿险业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2008年以前,中国的寿险业一直呈波浪式增长。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当年保险投资收益率仅3.38%。此后便进入了连续5年的增长低迷期。寿险业面临着极大的困境,谋求一条有效的出路是寿险企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因素分析我国寿险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已有的关于寿险需求的实证分析中看,经济无疑是影响寿险需求的重要因素。2007年我国寿险业保险深度1.7%,保险密度34美元,与美同等寿险业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表现出了寿险市场的需求不足。因此从经济上假设影响寿险需求的相关因素,分析我国寿险需求的不足与潜力,对于寿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寿险市场的成熟完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世界寿险大国,近年来连续出现保险公司破产倒闭事件,给世界寿险业带来了震动,也给我国寿险业敲响了警钟。全面比较分析中、日寿险业发展,对促进我国人寿保险业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之 《上海保险》2009,(3):1-1,43
2月25—26日,中国保监会在北京召开全国寿险监管工作会议。各保监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要求寿险监管部门要全面认识当前寿险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按照防风险、调结构、严监管的要求,促进寿险业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寿险公司如何开拓农村市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依明 《上海保险》2006,(1):38-39,31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加快发展农村寿险市场,既是寿险业参与这一目标的需要,也是寿险业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促进自身发展、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需要。“如何为县域经济和农村做好保险服务,是保险业始终绕不过去的重大问题”。农村寿险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探讨寿险公司如何参与开拓农村寿险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影响寿险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张宇凡我国寿险市场十分广阔,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新颁布的《保险法》草案明确指出寿险与产险分业经营,为寿险业的发展带来契机,也使寿险面临着新的挑战。近两年来,人保寿险业务发展不尽人意.长期性寿险业务大幅度下降,寿险退保金...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寿险业来说,加入“WTO”意味着将全面与国际接轨,直接面对外资寿险公司的竞争,而与外资寿险公司相比,作为国有独资寿险公司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无论在总体实力、服务水平、经营机制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如何抓住发展机遇,迎接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是国有独资寿险公司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利率波动对寿险经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风险是寿险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具体表现为利率波动对寿险产品定价、寿险产品供求、寿险资金运用、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2004年央行在连续8次降息后首次升息,使得利率波动对寿险业经营的影响更加凸显,利率风险影响了寿险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3年的寿险将成为中国寿险发展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一年。首先,中国人寿作为首家在美国、香港上市的金融企业,开创了国内寿险公司上市的先河。其次,监督部门的新政为保险业2003年以及未来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寿险业也将从此步入一个更加有序、健康、面貌一新的时代。在2003年,寿险业依然保持着高速的成长,年保费将超过5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在继续保持业务拓展的同时,寿险业更为深层的变革正在进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上市融资增强资本实力;开拓更加有效的销售渠道;寻求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对接;更为客观地看待发展;建立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更好地发挥寿险的社会的职能等第,这已不同于以往以规模拓展为主的粗放经营时期,而是在一个新的规则与环境下开始向现代寿险企业转型。  相似文献   

10.
马雪彬  李健 《时代金融》2015,(6):208-209
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寿险业的持续均衡发展,关乎国民经济的发展大局。本文通过对区域寿险差异的理论研究,设计衡量区域寿险综合实力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对我国寿险区域进行重新划分,结果发现与传统寿险区域划分理论不同,我国寿险业区域差异不仅与区域经济差异有关,亦与区域寿险供需、区域寿险发展潜力等因素有关。我国寿险区域的科学合理划分,对制定差异化的寿险发展策略,促进我国寿险业的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上海寿险个人代理人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兴 《上海金融》2002,(2):50-52
寿险代理人制度的引进,打破了我国寿险业传统的营销体制和财税体制,提高了市民的寿险意识,极大地推动了寿险业的发展。然而,随着代理人队伍的迅速膨胀,部分保险公司重业务轻管理,代理人受利益驱动,有关代理人违纪违规、误导投保的投诉日益增多。如不采取切实措施予以扭转,就会阻碍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肯定了寿险代理人对促进寿险业发展的历史作用的同时,也从制度、管理上深刻剖析了代理人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根据笔者的监管实践,全面提出了发展代理人队伍的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钟凡 《中国保险》2009,(6):27-30
中国寿险业在过去三十年里高速发展,但各地区的寿险发展水平并不一致,东部地区寿险发展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要实现中国各地区寿险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甘肃非寿险业市场总体发展状况及特点   市场化足以建立市场型管理特征为重点,以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为标志,以社会经济生活全部转入市场轨道为基本特征的.非寿险业的市场化是指在非寿险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非寿险业资源的程度,包括非寿险市场的保源转化程度、供给需求的对接程度、市场体系的发育程度、市场竞争程度以及政府对非寿险市场的干预方式和程度等.……  相似文献   

14.
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为大势所趋,形势紧迫,必须立即行动,做好充分的前期调研和评估工作。近年来,寿险业粗放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准确把握寿险业发展形势和营销员管理制度改革时机,全面深入推进寿险营销员管理制度改革,是当前寿险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根据LIMRA(美国寿险营销与调研协会)的寿险市场发展模型,我国正处于从第二阶段向第四阶段演变的过程中,并呈现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业务增长由快速开设分支机构、全员增员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刘子操 《上海保险》2009,(10):17-20
自1982年国内寿险业务恢复开办以来,伴随着寿险业的飞速发展,寿险营销模式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相继出现业务员营销、代理人营销、个人理财顾问营销、营销员底薪制营销、职员制营销、职员制顾问营销、专业双轨制顾问营销等模式,寿险营销模式的发展变化,折射着我国寿险业的发展变化,也体现着近30年来保险业发展的成果。因此。认真地梳理寿险营销模式的发展变化过程,客观地评价寿险营销模式的优劣,科学地设定寿险营销模式的改革取向,是对过去寿险实践的一个总结,也是对未来寿险业发展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16.
日本寿险业的发展已有135年的历史,是目前世界上寿险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研究其寿险业的盛衰变迁,对于深化我国寿险业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日本寿险业发展历程 (一)日本寿险黄金时代日本寿险黄金时代(1960—1989年):战后高速增长 1.寿险保费高速增长,净利润攀至峰值日本寿险行业起始于1881年明治生命保险公司的成立。  相似文献   

17.
《上海保险》2009,(12):1-1,9
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日前在中国寿险发展与监管高层研讨会上指出,当前要认真反思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一年多来的深刻教训,总结寿险业结构调整一年来的经验和成效,研究促进寿险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为今后一个时期寿险业发展和监管工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00Q1-2012Q1的中国寿险保费和实际GDP数据,建立VEC模型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在短期,寿险保费与GDP互为因果关系;在中期,寿险业发展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对寿险业发展作用并不显著;在长期,寿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并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这间接说明了寿险业发展潜力巨大。面临的宏观环境有待改善。建议在加快和规范寿险市场发展的同时,加大对寿险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寿险有效需求。  相似文献   

19.
刘菲 《中国金融》2004,(20):51-52
纵观精算与寿险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共同而又鲜明的特点,就是较高的速度和效率。在这速度和效率的背后,是中国寿险发展与精算推进的互动历程:保险增长的巨大潜力,给作为保险核心技术的精算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保险市场的发展和成熟也有赖于精算在行业里的深入。在精算与寿险的互动作用下,精算制度不断完善,寿险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健全的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力保障,贯穿于寿险业务的全过程。虽然各寿险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了控制责任,在促进业务发展、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与寿险业实现专业、审慎经营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寿险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管理漏洞较多.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对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监督、管理制度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寿险业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监管部门和公司必须通过增强内控意识,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实施内控评价推动寿险公司强化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