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天人合一、自然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这种观念,可以说代表了我们传统文化的宇宙观,它对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法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也形成了浓厚的以追求"和谐"为目标的法律传统,内乡县衙中的法律文化正是传统的"和谐"法律文化在这个方面的体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挖掘历史现象背后存在的深层次规律为当今的和谐社会建设服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作为“五经”之首的《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蕴涵着用于“天下治理”的深刻而丰富的和谐价值现。以《周易》“保合太和乃利贞”为核心的中华传统和谐价值观,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源泉。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古为今用的精神,挖掘和诠释《周易》的和谐价值观,有利于我们探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天人和谐、社会和谐和身心和谐问题。  相似文献   

3.
法律文化中充满着和谐。关注和研究法律文化中的物质与意识、历史传统与现代化以及多元性与本土化之间的和谐关系,并以社会实践的理性方式推动法治建设,是法律文化研究的重要方面。和谐社会需要法律的支撑、保障和促进,对法律文化的理论系统和制度系统中的和谐精神进行研究,并予以充实和发扬光大,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生态思想,以“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为理论根基,延伸出人与自然是“并生一体”关系,奠定了人与自然的认识论基础。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立足当前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及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追求,把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实践的前提,以为人民服务作为直接目的,在实践的深度、理论的高度等诸多层面继承并超越了中华传统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和谐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是一笔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的资源性作用,继承和弘扬传统和谐思想的合理内容与精华。作者认为,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和方克立先生所倡导的“综合创新”文化观对于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和谐文化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即一方面要系统总结和认真阐发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充分发掘传统和谐文化所蕴含的现代价值,同时汲取西方“和谐”思想的有益成分;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赋予传统“和谐”思想以崭新的时代内容,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融合。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基础上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对接,创造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6.
“和合”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本文追溯了“和合”精神的渊源,总结了传统文化中“和合”精神的具体内容,并且针对当前存在的信仰危机、环境污染、金钱拜物教等社会问题提出了“和合”精神所能提供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法律文化变迁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变迁制约着法律文化的变迁。从“义务为本”向权利本位的过渡、从注重公权到保护私权,是我国法律文化变迁的特征。在我国法律文化变迁的过程中,如何借鉴西法文化、如何弘扬中法文化传统则是一个引发人们关注和理性思考的问题。“融通古今”、“会通中西”应是建构中国特色法律文化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文化多元性,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是主流意识形态、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汇聚的成果。三个层面的24个字中有14个字即“富强、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来自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而另外10个字即“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来自西方现代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念。本文主要是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老子道德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阐发其中的时代价值。老子《道德经》中的“自然”的思想,讲究遵循事物本身自然的规律和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的和谐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借鉴《道德经》的思想的。  相似文献   

10.
金庸小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对本土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光大。金庸以他的15部小说集中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突出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正确处理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人类、超现实与现实这三种关系,努力追求诗意人生、理想境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文化的中华,也提供了一个精神的中华,这形二实一的中华凝聚着世间难以匹敌的美,既是他笔下的,更是他心中的。金庸是当得起“创造者”的称号的,因为他心中有一个更新的中华。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和”文化,其和谐思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提倡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二是提倡建立以“大同社会”为核心的和谐社会理想。在当前,应该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中华法系作为世界上五大法系之一,在人类法制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作为传统法律思想中的儒家法律思想,以其"礼治、德治、人治"的主张贯穿于中国法律文化思想的整个过程中,它不但影响了中国社会文化生活领域,更深刻地体现于法律制度当中,同时对我国构建和谐法治社会建设带来了诸多研究命题。本文以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即伦理法、道德法、家族宗法为出发点,就儒家法律思想对当代法制建设的思想构建做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既要经历一个与传统法律文化不决裂的“继承”过程,又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既要以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为根基,又要以法制教育和全民普法为依托。中国的法律文化现代化进程是与社会进步相联系的一种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4.
和谐文化仿佛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常常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对中心的经营管理和服务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和谐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干部职工的和谐意识,发挥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为目的的一种经营理念。而“和谐”符合中国传统的和合哲学。在世界上三个比较突出的文明中,西方文明崇尚自由,伊斯兰文明崇尚公平,中华文明则是包容。中国之所以形成和谐至上的价值观,源于中国人对矛盾的看法。中国人从老子时代就认为阴阳合一,二者对立统一,两极分离,包容矛盾。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为强化公民道德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提供了明确指引。致力于从理论、历史、价值和实践四重维度,深刻剖析“五个精神”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渊源,结合历史流变和时代特征,梳理其当代价值,进而探究新时代弘扬“五个精神”的现实路径,力求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中更好地赓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梳理分析“五个精神”的理论内涵,对其内在关系进行系统解读,为理论之维;厘清“五个精神”的传统经典渊源及流变演进,为历史之维;立足国情与新时代社会精神文明特征解析“五个精神”的意义,为价值之维;结合新时代新风新貌,探讨培育和弘扬“五大精神”的方法路径,为实践之维。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既有鲜明厚重的历史性,又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提高教学实效,可充分借鉴、应用红色文化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搭建红色文化实习基地、建设红色文化教育网站等方式,切实促进红色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教学应用。从而推动课程革新与教学进步。  相似文献   

17.
西北民族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历史任务。法律文化具有传统性,但只有在法律传统现实的法律制度的本质相一致时,该法律文化传统才会成为这一时代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升西北民族法律文化的现代化程度,是一个日益紧迫的任务,它关系到广大西北少数民族群众对我国法律的认识适度、西北地区法律环境的改善和西部大开发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内涵,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应用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是一项艰巨光荣的任务。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很多现代经营理念,例如“民本”理念、“和谐”理念、“变易”理念,这些理念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但是如何深刻理解其在市场营销学中的运用却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沈阳中和福茶庄至今已有131年的历史,1995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它的经营过程说明老字号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好两件事:一是“传承”,即保持它的优势所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维持其一贯的信誉、品质及服务的意识。二是要“创新”,即创新经营理念,经营模式;“老字号”企业要利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同时,开拓更新、更广阔的宣传和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广大学生精神境界,营造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引领高雅的校园文化生活,福建江夏学院近期组织了以“我读《大学》,大学“读”我”为主题的学习读书活动。目的是通过专题学习读书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实现:“我读《大学》,把握真精神”,“大学“读”我,获得大觉悟”;激发他们对传统优秀经典研读兴趣与热情,为传承文明,提升修养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