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政府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已开始尝试进行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尚处于起步阶段,经验的不足使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的深入剖析,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地方政府具体情况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现代政府以向公民和社会提供优良的服务为宗旨,以提高政府绩效为目标。绩效评估在衡量政府的管理水平、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以及改善政府的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面临着法治化程度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管理体制和评估标准不统一,评估主体不全面以及评估科学性不强等诸多问题,需要通过设立多元评估主体、健全绩效评估内容、完善绩效评估制度、注重绩效成本控制和强化评估结果运用以实现我国地方各级政府绩效评估的法治化、制度化与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在其绩效评估中,评估主体、评估信息呈现出实质性的政府垄断,公众参与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因此,调整评估主体,使其组成多元化;发展电子政务,创新政府绩效信息提供方式,促进信息公开化以及重视和提高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能力实属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立法评估的理论基础是良法理论,立法评估的指标体系则是良法的标准,立法评估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根植于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对良法的不懈追求。我国现阶段地方政府立法评估指标体系多种多样,这有碍于良法的建立。要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的立法质量,首先就应当建立科学的立法评估指标体系。经过比较分析,提出二级六大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公众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绩效的重要举措,许多地方政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现阶段的公众参与活动主要集中于机关的作风建设,缺乏对地方政府制定执行的具体公共政策绩效的评估。应该逐步把公众参与评估的重心转移到对政府具体公共政策绩效的评估上,使公众参与的评估活动着眼于具体问题的解决。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协调评估原则、综合评估原则等促进公众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目前环境绩效评估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能够发现地方政府其在环境绩效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现有问题应该采取加大环境绩效评估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环境绩效评估的理论结构、规范环境绩效评估的考核过程、建立持续有效的监督系统、有效地利用环境绩效评估的结果等具体措施,推进山西省的政府环境绩效评估进程,实现人民碧水蓝天的愿景。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方政府开展的政府绩效管理实践存在着理论范式的形式完美主义、评估体系的"官本主义"、实践过程的简单主义的问题。运用行政生态学理论来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处于独特的内外生态系统中,只有深入认识和揭示内外生态系统内涵及其关系,才能有效推动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8.
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讲,提高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提供水平是一个关键环节。然而,影响地方政府行为的因素多种多样,但在中国的国情条件下,中央政府制订的政府绩效评估标准对地方政府行为仍然最具影响力。制订合理的绩效评估标准,让绩效评估这根指挥棒引导地方政府官员主动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有限的财政资源用于真正符合居民公共需求和有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体现了以公民满意作为公共部门绩效的终极标准的绩效管理发展趋势。"民主评议政府"这一模式不仅开辟了政府绩效评估的全新视角,也为现代公民参与的拓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实现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与公民参与的有机结合。随着我国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公民参与的评估体系会逐渐成熟,必将在地方政府公共形象的改善、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民主监督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政府绩效管理是促进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公共服务质量、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总结当今发达国家政府绩效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在政府绩效管理立法原则、指导思想等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相关的立法方案。  相似文献   

11.
“漏缴税款”是海关行政处罚中较有争议的一个的问题,对该词的不同理解,会导致海关行政处罚结果的天壤之别.通过法律解释学中文义解释、逻辑解释、目的解释、系统解释四种主要解释方法对该词进行分析,可发现“漏缴税款”的字面含义为“税款有流失”,不包括“税款可能流失”的风险,且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漏缴税款”(漏税)均以“税款有流失”为认定标准,海关“涉税”违法行为处罚条款的设定也是以确保海关正常履行征税职责为目的,故海关行政处罚中的“漏缴税款”应理解为“税款实际流失”.  相似文献   

12.
日本既是中国现代化的参照系又是中国现代化最大的破坏者,客观上还使中国现代化因素在地理上广为蔓延,为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契机。从日本现代化模式和日本侵略行为对华影响两个方面,对1895-1945这50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日本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对日本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深度和广度,日本对华的侵略和掠夺推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表现为超高定价、强制交易、搭售等。尽管在一般竞争领域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也应受到规制,但是公用企业为社会生产、人民日常生活提供基础性支持,其特殊的经营领域更凸显了这种规制的重要性。世界各国都通过立法规制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并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发展。我国的《反垄断法》在借鉴各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作出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制,比较全面周详。  相似文献   

14.
导游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与该国在国际旅游发展中的市场份额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息息相关。该文以人才国际竞争力为视角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制约导游人才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包括社会对导游工作的低预期影响优秀人才的选择,高等院校旅游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不完善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国家导游职业标准不规范影响导游工作的规范;旅行社以低价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影响导游人才的发展。导游人才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在于形成适于导游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为背景,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深入地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员工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地提高了员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并且这种正向的"工资溢出"效应具有持续性而且还是逐年递增的。与此同时,对外直接投资也显著地拉大了企业内工资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员工收入的影响因东道国收入水平、企业经营范围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最后我们还尤其关注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发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并未明显提高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的影响渠道检验表明,尽管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地提高了员工平均工资,但同时也显著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增长,正是由于后者的"生产率"效应部分地抵消了前者的"工资溢出"效应,进而导致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未能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国家"一五"计划的实施而不断深化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总结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挖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国家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最大程度发挥区域经济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中国化一开始就与中国的现代化进行强烈而自觉的互动。其间,离不开先进中国人的“文化自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中国化是“文化自觉”的具体体现,而“文化自觉”又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实现中国化的一种必需。这既是社会学学科的品格使然,更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强调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化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并不意味着对异域思想文化的鄙夷和拒斥,而是在现代化过程中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知之明”,是增强我们民族的自主性在思想文化上的必然反应。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相对于投资,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小,如何提高消费以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转型期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重要问题.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演变的基本特征,建立了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误差修正模型.经验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正向拉动作用,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大.由于居民消费率持续偏低,要提高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必须建立提振我国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蔬菜的质量安全不仅影响国内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还影响我国蔬菜的出口贸易,而农户的生产行为对蔬菜的质量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户生产的实际,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设,进一步利用山东和河北两省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考察和分析农户种植安全蔬菜生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蔬菜的生产规模、生产模式、政府服务和农户态度对农户安全蔬菜的生产行为影响显著;同时,户主年龄对安全蔬菜的生产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党的几代领导人的探索和追求,找到的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但目前这条道路还不成熟,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