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乳制品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并购来实现快速扩张与战略转型。文章以新希望乳业上市以来的连续并购行为为研究对象,基于价值链整合视角,从内部价值链、横向价值链以及纵向价值链三个维度,构建并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新希望乳业的连续并购绩效进行分析,并引入耦合协同度模型,对价值链系统间的协同性进行测度,进一步探讨连续并购的价值链整合效果。研究表明,连续并购能够实现乳制品公司整体绩效的提升以及价值链关键资源的有效整合,整合效果与系统间耦合协同度不断增强,且基本呈现同趋势变化。最后,从并购价值链匹配、渠道资源整合、资金链管理以及价值链协同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企业并购中的供应链协同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并购和供应链管理是2 1世纪企业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如何在企业并购中通过对供应链的重组和整合实现协同效应,对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和实现其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企业并购中供应链协同和整合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企业并购对供应链的影响、供应链协同机会的识别和供应链的整合机制等,这些研究为在企业并购的实践中最大化实现协同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施借鉴  相似文献   

3.
杨静 《商业故事》2022,(6):55-57
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主张能源结构优化、鼓励拓展能源国际合作促进了能源企业业务渠道拓展,推动能源企业横向并购的兴起.通过横向并购方式,企业可以克服内部投资方式下发展速度制约,实现规模快速扩张.目前越来越多的能源企业通过并购方式,发挥并购在经营、管理、财务方面的协同效应.但是并购是把双刃剑,缺乏并购经...  相似文献   

4.
企业并购(M&A)是主并方和目标企业实现战略协同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主并方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鉴于此,该文从并购理论出发,研究并购理论中并购动因的理论,为后人对并购的研究进行理论的梳理。  相似文献   

5.
按照并购双方企业所处的行业性质,企业并购可以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一般认为横向并购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纵向并购可以实现范围经济效应,而跨行业并购—混合并购企业在并购后的业济表现则是不尽相同。我国并购市场在90年点才开始起步,然而并购活动已经迅猛发展,其中不乏混合并购。本文将通过考察企业在发生混合并购前后代表性财务指标发生的变化以及它们与整个行业平均水平的比较来评价我国企业混合并购的济效。  相似文献   

6.
李子聪  王健 《商业时代》2006,(30):22-23
并购是物流业迅速成长的一种方式。当前,我国物流企业的社会化整合是必然的趋势,企业间的并购成为实现物流业规模化、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我国物流企业根据各自产品或服务不同可以选择横向并购、纵向并购以及混合并购,这三种并购类型对企业并购后所产生的效应也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7.
林琛 《商》2013,(22):114-115
企业往往靠自身资本积累、内部投资来获得有效竞争地位,但相比较而言,没有并购来得快速。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不断推进,对境外企业实施并购,能谋求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并有效实现经营协同、管理协同、财务协同。然而,境外企业并购经营成功与否存在太多不确定性,当地的政治和法律环境因素的影响;经济环境因素的变化。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变动,甚至技术环境都有可能在一夜之间推翻一个成熟的并购投资方案。因此寻找到一个合适的计量工具对经营决策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往决定一个并购方案是否可行以净现值法为核心来进行投资分析和决策。  相似文献   

8.
谭春平  王烨 《商业时代》2008,(3):41-41,38
规模经济效应是企业进行横向并购的主要动机之一,国内外学者均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但是在研究企业横向并购的规模经济效应时,通常假设企业并购后的一定时期内技术和生产要素价格都不变化,而企业经营过程中这两个条件都是可变的.本文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了企业技术和生产要素价格可变的条件下企业横向并购的规模经济效应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9.
徐吉吉 《商业科技》2009,(17):35-35
饭店企业的并购活动起步晚但现在发生频繁。所采用的并购模式主要是横向并购模式和少量的混合并购模式,纵向并购模式极为少见。基于行业成长性特点和自身经营实力的考虑,国内饭店企业比较适合采用横向模式进行并购。  相似文献   

10.
当今,大型企业普遍具有机构和管理层级众多的特性,庞大的规模和复杂的管理线条,对企业内部各部门问的横向协同有着很高要求。然而,不少企业都存在横向协同不畅、执行力不强的问题。本文从强化执行力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解决横向协同不畅问题的思路,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石 《商业会计》2012,(9):108-109
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从企业角度讲,是一种低成本、有效率的扩张方式;从社会角度而言,企业间的并购也是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但企业并购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本经营活动,它产生的动机来源于追求资本最大增值和减少竞争的压力。不论企业出于何种目的进行并购活动,成本的优势及其带来的一系列收益不可否认。企业并购的形式有三类,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横向并购有利于降低竞争成本,形成规模经济;纵向并购可以加速生产流程,节约运输、仓储等费用,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协同效益;而混合并购能有效降低进入新行业的障碍,获得竞争优势。这些正是全球范围内企业并购兴盛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从成本优势的角度,对企业并购动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横向并购是企业增强企业势力的有效手段,横向并购将提高企业所处行业的集中度,增加从事横向并购企业的市场势力,但是行业中许多因素将影响到企业横向并购后其市场支配力的大小,本文将对企业横向并购后影响其获得市场支配力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零售企业横向并购,是增强了其市场势力还是提高了其规模效率?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读,既会影响我国零售产业政策安排,也会影响我国零售企业发展的战略抉择。基于此,文章利用2005-2011年零售上市企业横向并购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随机效应GMM估计方法,估计了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的市场势力和规模弹性变化,从而对零售企业横向并购的"效率论"和"市场势力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样本观察期内企业通过横向并购规模弹性有一定上升,但市场溢价能力却显著下降了;企业通过横向并购扩张有利于实现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横向并购行为在短期内和长期内都有利于运营现金流收益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在企业并购控制反垄断审查中效率是一个重要的考量要素,在反垄断实践中对效率要素的考量经历了从效率冒犯到效率抗辩这样的演进过程,本文分别对效率抗辩在横向并购和非横向并购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本文认为非横向并购中对效率的分析原则应当不同于横向并购,可以考虑对非横向并购竞争效应的分析采取一体化的处理方法,采取无罪推定假定,假定效率天然存在,非横向并购是有益竞争的,仅当反竞争效应非常明显,大到足以抵消效率时,才对这样的非横向并购予以禁止。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企业并购中供应链整合协同的重点问题,包括并购对供应链协同的影响、供应链协同机遇的甄别和供应链协同的整合机制等,并选取一则案例对并购中供应链协同发展作进一步探讨,为企业并购实践中实现供应链协同效应的最大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企业在并购交易本身和并购后的整合都可以实现价值创造。并购交易本身的价值创造来源于横向并购交易所产生的市场势力、纵向交易中所降低的交易费用、混合并购交易所实现的产业效应和绕开进入壁垒以及多元化、预期效应等;并购后整合的价值创造源自于其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即管理、经营、财务及无形资产协同效应,这些都会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与创造。  相似文献   

17.
基于价值链协同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价值链协同是企业实现成功扩张发展的策略之一。近年来的海外并购中,我国企业的并购成功率并不高。建议企业从价值链协同的视角出发,分析海外并购能力、寻找海外并购对象、规避海外并购风险,在开放、共享、合作的模式下,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竞争优势与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并购也越来越频繁。为使并购企业利用最大化在并购中引入协同效应理论,协同效应理论的核心就是1+1>2,并购企业要产生协同效应必须要是在并购策略、整合资源和协同内部要素等方面下功夫。现基于协同效应理论对企业并购进行研究,得出并购企业要实现1+1>2,必须在选择目标企业、整合资源、协同内部结构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企业并购中的管理协同效应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磊  张媛 《商业时代》2007,(21):43-44
管理协同效应对企业形成持续竞争力有重要作用,因此它成为并购的重要动机和并购后要实现的首要目标。深入理解管理协同的含义及作用机理是取得管理协同效应的前提。在操作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并购对象,其次要通过恰当的人力资源政策使得管理资源得到有效的转移和增加,最后还能忽视文化整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横向并购背景下,人力资源整合是企业并购整合的关键.探讨横向并购中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整合问题,对提高横向并购成功的几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横向并购模式的特点,深入分析了横向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