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指出银行业管制效率评价的一般原则,通过对原则的两种可行方法的运用,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与银行业管制效率没有直接相关关系,并且中国银行业管制成本是高昂的。在将中国银行业管制与外国银行业的管制进行比较后,进一步发现中国银行业管制是低效的。  相似文献   

2.
中美银行业盈利能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ROA(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中美银行业盈利能力的最终指标,本文将ROA分解为多项中间指标,分别从收入和支出方面分析中美银行业盈利能力的差异及原因。研究结果显示:与美国银行业相比,中国银行业在利息支出、营业支出和所得税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方面劣势明显,最终导致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低于美国银行业。中国银行业应在现有低成本的优势下居安思危,学习美国盈利能力高的银行先进的资产负债管理技术,提高利息和非利息收入占总资产的比重,努力缩小和美国盈利能力较高银行业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自1979年中国开始着手建立真正的银行体系以来,我国银行业在30年间取得了飞速发展,对银行业产业组织的研究也是大量涌现.本文按照产业组织研究架构,从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及产业政策等四个方面对中国银行业的产业组织进行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银行业对外投资动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对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研究文献已非常丰富,但是国内外还没有对中国银行业对外投资动因的实证研究。本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中国银行业的对外投资动因进行了分析,发现东道国人均GDP、中国对东道国直接投资等因素对中国银行业的对外投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的“跟随客户”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银行业对外投资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中国银行业与外资银行相比,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外资银行也同时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入世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银行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银行业国际竞争力就成为重要的课题。通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国内银行的竞争力,证明在当今国际金融形势非稳定性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研究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了解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状况,清楚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地位,对金融危机环境下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育文 《商业时代》2005,(33):35-37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金融业的全球化也成为一种必然,中国银行业如何“走出去”是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从中国银行业面临日趋开放的环境出发,通过分析研究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障碍,并从典型国家银行国际化进程的比较中得到启示,从而提出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于蓓 《中国市场》2013,(1):48-50
国内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定义、特征与测度等方面的研究不足主要体现在对系统性风险缺乏统一权威的界定、过于专注复杂模型、缺乏对系统性风险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定量研究以及缺乏针对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研究等方面。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业为主,对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针对性、前瞻性与探索性。  相似文献   

9.
《财经界》2007,(6)
随着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给中资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压力,银行业的竞争会越演越烈。银行核心竞争力是银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银行业要在金融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关键的是,要提升中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入世后银行业开放的法律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世界各国对银行业开放的原则不尽相同,但是WTO要求各国银行业要逐步开放。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开放要向国民待遇原则过渡。21世纪中国银行业开放具有被动性、制度性、外力推动型等特点。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越是开放竞争的产业发展越好,因此,我们对中国银行业的开放应有足够的信心,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在5年过渡期内全面提升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现已渗透到了传统银行领域,激发了银行业的创新与变革。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中国银行业和电子商务开始探索共赢的融合方式。本文在分析中国银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围绕银行业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现状,就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自建电商平台业务等作出分析,继而提出对策建议。最终,对银行业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给中资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压力,银行业的竞争会越演越烈。银行核心竞争力是银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银行业要在金融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关键的是,要提升中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刘璐璐 《商》2013,(11):125-126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商业银行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也跻身世界银行的前列,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银行业也面临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战略如不同商业银行的定位发展、国际化趋势以及高科技在银行业发展作用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魏忠新 《北方经贸》2002,(3):106-108
中国加入WTO之后 ,外资银行业必将与中国银行业争夺有限的资金资源。中国银行业应抓住机遇 ,通过实施产权融资、结构性融资和存款保险制度等融资策略创新 ,提升融资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赢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现今,全球金融市场表现为银行业合并的趋势,银行混业经营成为各国讨论的焦点。在研究了各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几种银行混业经营所引发的利益矛盾冲突,以及这些利益矛盾对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各国银行和企业关系密切程度以及市场完善程度的不同,银行混业经营引发的利益矛盾对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不同甚至有可能相反。针对这些利益矛盾,还给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研究的结果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于现代制造业部门,银行业与现代经济体系有高度的关联度,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国际社会对于银行业经营和监管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巴塞尔协议就是全球长期努力的主要成果,尤其是经过多次修改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更是21世纪初开始国际银行业的主要指导文件。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讲,巴塞尔协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与世界同步”的机会:因为对于制造业部门和其他一些服务部门,其经营和监管很难找到一个受到全球高度认同的统一规范,而这些规范能够迅速帮助中国企业与国际惯例接轨。在中国银行业变革的过程中,这个全球银行业的“公约”对中国银行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对巴塞尔协议的研究和掌握,可以使中国银行业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能够直接遵循国际银行业的规范,减少银行业经营和监管的盲目性。因此,真正了解和认识这些规则,并能够清晰地洞察和知晓整个发展过程的脉络,做到不断章取义,而能融会贯通,是极其重要的一项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银行业的有效竞争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中国银行业经过20多年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实践和探索,市场组织结构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但面对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要求和即将加入WTO的严峻挑战,目前我国的银行业仍缺乏一个有效运作的市场竞争机制,整体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主要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和银行微观经济理论,对中国银行业竞争的格局和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并以新形势下国内银行业竞争的策略性行为研究为出发点,提出中国银行业向有效竞争目标模式过渡的对策构想.  相似文献   

18.
面对西方发达国家掀起的愈演愈烈的银行业购并浪潮 ,如何加快我国金融体制改革 ,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积极应战入世后来自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 ,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且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所以有必要了解国际银行业购并浪潮及其特征 ,分析一下中国银行业购并的必要性 ,这样 ,中国银行购并才能有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9.
朱异 《现代商业》2007,(27):8-8
随着中国入世、2008奥运会的来临以及中国当前飞速发展的经济,关于中国银行存款贷款结构变化对银行业影响的话题频频见诸于报端。这些话题和关注有其合理面,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在银行业开放研究方面,无论是规范还是实证研究,均不能做到言之凿凿。因此,虽承认"存款贷款结构变化"这一变量究竟对中国银行业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同时认为这些问题的有赖于银行业的开放速度、程度和其他条件的配合。  相似文献   

20.
罗金生 《财贸经济》2000,(10):27-31
本文对中西方银行业的购并动因进行了一系的分析,指出,西方银行业购并的主要动机是竞争的压力和对利润的追逐,也不排除化解危机性的行政动机。中国银行业购并的主要原因为以政府主导化解危机性动机为主,逐步向市场主导型过渡,并提出了一些中国银行业并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