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董鸿安 《商场现代化》2007,(11Z):241-242
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是旅游业各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区域旅游竞争力逐渐提高的过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港口地区北仑区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其潜力,并提出了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保定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定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因素主要为旅游资源、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系统分析,指出了提升保定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同时又具有人文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如何将现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的持续竞争力,是河北省旅游产业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当前河北省各区域旅游产业的集聚水平的测算,分析各区域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旅游产业集聚变动趋势,分析当前各区域旅游产业所处的竞争态势区域,进而找出适合各个区域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出发,选取能够反映北京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测量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探索其影响因素,本文研究发现,旅游支持因素、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管理是北京市区域旅游业竞争力最重要的三个影响因素,说明不同产业融合形成的旅游资源替代传统的城市和自然旅游资源成为吸引游客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加快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转变“资源”优势观念,采取旅游竞争优势这种集约化的旅游经济发展方式。文章应用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分析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战略及其对于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旅游开发和旅游市场营销的具体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输理国内外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相关理论后,认为旅游资源、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条件、需求条件、道路交通状况、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因素与丽水旅游竞争力紧密关系,但是缺乏核心竞争资源、资金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交通不便捷、专业人才匮乏等原因困扰着丽水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打造广阔的旅游合作平台、制定更有力的旅游发展政策、完善交通设施、提高旅店的档次、构建更坚实的旅游人才基础、充分发挥政府新闻网络优势等措施,来提高丽水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文化资源整合的区域旅游文化创新发展,其根本就在于确保区域内各种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系统性、整体性的协调平衡,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文化旅游产业资源进行深挖,确保地方旅游产业在大市场中始终保有核心竞争力。在此期间,注意对区域文化资源及旅游资源的整体规划与系统开发,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云南丽江为例,探讨了该区域在西部多个少数民族交错聚集背景下文化旅游区域的多元化特色表征,主要论述了在多文化资源整合背景下文化旅游的创新发展态势,最后为其未来继续强化旅游文化综合产业提出若干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目的是要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和壮大旅游生产力。本文在对产业集群内涵理解的基础上,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类型、特征和优势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分析了影响跨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跨区域旅游产业集群构建模式。强调要建立跨区域的旅游产品和要素集群区,实现旅游产业在数量、规模和结构方面的平衡协调,努力发挥旅游经济的龙头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培育和构建川黔渝跨区域红色旅游产业集群对提升其旅游产业竞争力,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三省(市)从红色旅游资源大省(市)到红色旅游产业强省(市)的跨越有重要意义。从红色旅游资源的构成及空间结构、区位、支持条件等方面分析,确定川黔渝构建跨区域红色旅游产业群具有切实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川陕苏区、红岩精神、红色故里、伟大转折、长征史诗五大红色旅游产业集群的设想,并提出政府要发挥支持和推动作用;建立新型的区域协调机制;建立红色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结构;并制定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建设红色旅游产业运作体系;树立区域红色旅游形象品牌,打造精品红色旅游产品,注重与其他旅游相结合,形成区域旅游竞争力;加大基础性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六方面去构建红色旅游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0.
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具有环京津的区位与资源优势,构建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进行区域合作,实现旅游资源的统一整合,是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改善区域旅游总体形象、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宁镇扬经济板块文化旅游业合作的产业环境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宁镇扬板块文化旅游在区域内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区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深入发掘旅游文化资源特色、突出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形象等战略,以期提升宁镇扬区域文化旅游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涂静 《商场现代化》2012,(28):98-100
区域旅游合作是现代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本文通过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四个方面分析了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并提出了提升产业竞争力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宁镇扬经济板块文化旅游业合作的产业环境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宁镇扬板块文化旅游在区域内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区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深入发掘旅游文化资源特色、突出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形象等战略,以期提升宁镇扬区域文化旅游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红色旅游将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起来相结合,它既能缅怀历史又能欣赏独特的红色资源,这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越来越火热。但在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存在产业集聚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完善、产业缺乏竞争力等问题,本文立足六安市红色旅游现状,结合旅游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分析研究红色旅游发展区域产业集群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一步针对六安市红色旅游提出区域产业集群的培育模式以及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六安市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旅游产业集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形成规模效应,对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区域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发展战略。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影响旅游产业集聚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旅游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因子与集聚度的关系,最终提炼出影响区域旅游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为旅游市场、旅游产业链、旅游交通、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6.
运用产业集群竞争力GEM模型构建常州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并通过实地调查和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源"、"设施"、"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本地市场"、"外部市场"。提出进一步完善常州旅游产业集群的基础环境、提升旅游产业价值链的关联性、加强集群内旅游企业间的协同竞争、注重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政府加强旅游集群促销和制定相关政策、积极推进区域集群合作等对策,从而提升常州旅游产业集群经营能力,以保证常州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结合产业集聚理论对旅游产业集聚模式形成机理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对"鄂陕"两省旅游产业集聚模式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为:依托资源导向型产业集聚模式发展旅游业并不是最优路径,要将旅游资源,市场与政府宏观调控三大要素结合才能有效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刘妍 《中国报业》2020,(4):68-69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导向作用下,河西走廊地区要借助相关扶持政策,对本区域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大力推进本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利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底蕴创建现代旅游品牌,以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丝绸之路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丝绸之路沿线的旅游开发也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2015年,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联盟的成立有力推动了丝绸之路旅游产业的发展,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联盟应进一步推动跨区域旅游协作,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区域旅游业在资源开发、项目建设、产品推广、品牌运营等各方面联动发展。本文分析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联盟共同开发丝绸之路旅游产业的背景、现状、特征及跨区域旅游协作的必要性,对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联盟跨区域旅游协作的机制创新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建立健全的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联盟跨区域旅游协作、协调合作机制,提升整个区域在全国的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竞争力评价与福建省国际旅行社业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旅行社业竞争力的评价是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一部分。基于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基本理论,从资源实力、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利用效果及市场开发能力四个方面对我国省级区域国际旅行社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与比较。详细分析福建省的国际旅行社业在每一分项指标的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指出了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