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196份问卷的总结分析,得到对于未来房地产调控的许多启示:十年房地产调控是必要的;总体评价消极的依据是供求依然失衡,房价越来越高。调控成效不彰的原因有:对住房供求政策、调控配套政策评价消极,还认为财政税收压力是地方政府不积极的首要原因。大多数问卷建议:推动供求和房价基本稳定还是调控首要目的确立;房价合理上升的几个界限;房地产调节机制应该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节为辅;明确住房需求政策、住房供给政策、住房土地政策、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税收手段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4月内存     
《北京房地产》2008,(5):12-14
北京建委:购经济适用房外地籍家人计入人口;证监会:房地产企业IPO募资不得用于囤积土地;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要着力稳定股市和楼市; 建设部长姜伟新:在房地产调控中,中国将首选经济办法来抑制房价  相似文献   

3.
新闻播报     
一句话新闻;建设部:集资、合作建房纳入经济适用房住房管理;财政部:会计专项检查剑指房地产行业;国资委:央企将建立固定资产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国八条”反馈报告将上报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四项措施调控土地供应,抑制房价上涨;6月1日起多项新法规实施。  相似文献   

4.
《东南置业》2007,(4):14-14
林树森:房价高涨都是媒体炒出来的;张广宁:房价高是政治问题;汪光焘:经济适用房制度改进与规范已成必然;杨崇春:借助税收手段难降房价;[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观点     
贠小苏:地价仅占房价的四分之一;购房梯度消费是当务之急;聂梅生:此次调控开发商淘汰率是50%。  相似文献   

6.
数字     
《房地产导刊》2006,(3):7-7
广州房价升幅继续回落;去年广东房价上涨7.8%;北京:2005年经济房竣工355.8万平方米;北京:2005年期房每平方米涨1083元;杭州:房价虽上涨但涨幅回落;2005年沪房价四个季度逐渐回落全年预计涨9.2%  相似文献   

7.
风向     
《房地产导刊》2005,(20):12-12
华润置地开发北京“地王”预计投资60亿元;外资占房产市场15%国家外管局出手地产调控;国家发改委专家:土地批租是目前房价过高之源;建设部陈淮:北京房地产市场不存在观望;发改委:年内价格举报6大热点房地产榜上有名;8月全国70城市房屋售价涨6.3%上海房价环比跌幅最大;  相似文献   

8.
楼市气象站     
《东南置业》2005,(91):94-95
7月:全国房价涨6.4%七城市涨幅超10%;国家统计局:景气指数连连下滑房价依然攀高;福建:上半年居住价格上涨6.5%;福建省经济适用房建设提速。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分析 针对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2003年以来,我国从调整住房和土地供应结构,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政府负责制等方面进行了三轮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应该说,房地产调控在抑制投资需求、稳定房价上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调控效果并不明显,房价进一步上涨,供求矛盾进一步突出。  相似文献   

10.
言论     
《房地产导刊》2006,(20):9-9
潘明才:土地调控新政将大幅提高增量用地成本;尹中立:房地严价格为什么这么难以控制?任志强:霸王条款或使招拍挂失信;潘石屹:公开是公平和公正的重要前提;易宪容:难道要市场腐败泛滥房价才会跌;朗咸平:中国房地产行业风险亟须管理。  相似文献   

11.
林文 《东南置业》2007,(1):50-53
2006年,国家宏观调控频繁出手,其目标直指高涨的房价,可是,房价还是依样上涨。从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了解到,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售价比涨5.8%,福州房价涨幅达10.4%,居全国首位。而作为调控房价关键的住房保障经济适用房,今年19月,福州完成投资21594万元,比增-52%;房屋施工面积23万平方米,比增-69%;销售面积1.8万平方米,比增-87.3%;经济适用房销售套数仅252套。[编按]  相似文献   

12.
希望房地产市场与中国实体经济脱钩的人,会盼望两件事,第一,软着陆;第二,推出房产税。恰恰是这两点,让许多希望房价下跌的急性子痛苦不已。他们希望房价急速下跌,这将毁灭中国房地产已有的调控成果。  相似文献   

13.
声音     
《东南置业》2013,(8):10-10
住建部:与国家工商总局赴各地督导“国五条” 房价的不断上涨给政府的房价调控带来巨大压力。“国五条”后,多地公布房价调控目标,但从现阶段来看,至少有超过10个城市房价上涨幅度已超过调控目标。住建部继约谈房价上涨过高城市后,  相似文献   

14.
《北京房地产》2006,(8):14-16
6月21日亦庄开征二手房个税税率为20%其他区县尚未执行;6月22日北京现有经济适用房房源1万多套有8万多户轮候申请;6月23日工商局下令禁租民宅办公中小公司租房成本增3倍;6月25日国土资源部:城镇居民不得在农村购置宅基地;6月26日2006全国房价涨幅约5%楼市调控政策还将出台。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房价目标调控主要有三点意见,一是地方政府的房价调控目标本身应该肯定,没有必要"一竿子打死";二是要实现房价目标调控必须考虑激励相容,不能造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目标对立;三是目标调控中必须做到住房市场信息的充分可流动,以实现动态监控。  相似文献   

16.
房价有升有降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对于低幅涨跌,应视为正常现象;对于过高的涨跌,则要通过合理、合法的调控来解决。当前社会存在一种房价只能升不能降的舆论,是不正确的。总体上说,房价会不断上升。在此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升降更迭,也有可能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稳定,要明确房价上涨的合理幅度,对过快上涨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2006年的宏观调控措施中已包含了降低房价的要求,但有的城市仍存在房价过高的突出问题,需坚定不移地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来,住房价格的调控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8.
解决居民住房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民生问题,而高房价则成为解决此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因素是因为我国为解决经济危机所大量投放的货币;其次,“刚性需求”是我国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庞大的“刚性需求”推动了房价的持续上涨;最后,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以及存贷款的加息造成房价的居高不下。本文从住房结构的完善: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税收政策的改善调整以及汇率的调控来解决高房价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同期声     
《北京房地产》2006,(1):34-35
下轮调控侧重体制规范;房价2006年稳中有降;2006年国内房地产业利益博弈仍将十分激烈;人民币可能升值;“我没说过物业税开征会导致房价下降25%”;房地产泡沫全国有出口下降房市将崩盘。  相似文献   

20.
乱弹     
《楼市》2012,(Z1):16-17
房价大跌意味着实体经济崩溃与信用市场冻结。不要说房价同比下降30%,哪怕是下跌20%,恐怕我们等来的不是房地产继续调控,而是政府再次放松房地产调控,房价迎来报复性反弹,到那时,拉加德放松房地产的调控就会成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