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升级和普及应用,企业的营销方式也在不断创新,网络口碑营销就是其中之一。网络不仅为网络口碑提供了传播的环境,也为管理网络口碑传播提供了技术工具。以网络对网络口碑的影响为引线,在分析总结网络口碑特征与作用基础之上,结合关系营销理论,分别从理性人、社会人和系统人的角度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口碑营销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网络口碑对消费者参与"互联网+"废旧手机回收意愿的影响因素,为"互联网+"废旧手机回收行业相关平台主体进行口碑营销提供决策借鉴。文章基于信息传播理论与技术接受模型,构建网络口碑对消费者参与"互联网+"废旧手机回收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对收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发布者专业性、口碑信息质量、口碑信息数量、回收平台服务质量及传播渠道的种类等特性正向影响消费者参与"互联网+"废旧手机回收意愿,而感知信任在不同的网络口碑特性与回收意愿之间有不同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文献梳理和深度访谈,提出了网络背景下促销及网络口碑对冲动购买作用的研究模型,并采用情景模拟法,设计多因子组间实验探讨促销、网络口碑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冲动购买的影响,以及冲动特质和产品涉入是否干扰促销及网络口碑对冲动购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网络口碑和知识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口碑的公共产品属性制约了消费者进行网络口碑传播的行为,从而给企业的网络口碑营销策略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企业可以通过寻求合作型社会价值取向的消费者支持、提供精神和物质回报、增加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机会等方法来降低网络口碑公共产品属性对网络口碑传播行为的抑制作用,有效推动消费者积极的网络口碑传播。  相似文献   

5.
卢舟丹 《经济论坛》2013,(10):152-154
网络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运用网络获取产品信息,给网络口碑营销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分析了网络口碑营销对企业的重要性,并从信息接收者、发送者、网络结构和信息本身四个方面对影响网络口碑传播的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网络口碑营销策略的相关建议,为企业从事网络口碑营销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旅游+互联网”的融合效应已成为近年来假日旅游的新亮点.通过“旅游+互联网”的融合,网络门票售卖、在线度假租赁、旅游网络购物等成为旅游趋势,消费者的习惯逐渐被改变,网络口碑营销正成为旅游营销研究中热点问题.本文试以2015年某市旅游危机案例为例,分析互联网旅游营销新模式,并探寻旅游+互联网时代利用好网络口碑“双刃剑”的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的移动化,企业越来越重视网络口碑营销的价值.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关于网络口碑营销的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得出口碑数量、 专业性等因素会对大学生购买决策产生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翟媛  陈鹏 《经济研究导刊》2011,(12):163-164,172
乡村度假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更高阶段,是国际主流度假产品之一。国外对乡村度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度假发展动因、发展的作用和度假者行为研究等几方面,而国内的研究集中在发展意义和前景、开发前提、发展模式这几方面。通过比较国内外乡村度假的研究进展可知,国内乡村度假研究多集中于基础理论,方法运用以定性为主,鲜有定量研究,因此与国外相比,差距较为明显。国内乡村度假研究有待拓宽研究领域和视野、重视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以及加强借鉴国外经验。  相似文献   

9.
辛冲  李蕊  郭鑫 《技术经济》2017,36(6):120-126
通过对400位有网络购物经验的高校学生进行实验研究,采用2×2组间因子设计,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方法,验证了不同的网络口碑诉求方式和网络口碑传播方向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社交网站中,感性诉求方式的网络口碑信息的效果优于理性诉求方式;正向的网络口碑信息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学者对网络口碑以及品牌转换的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基于消费者的矛盾态度,对网络口碑与消费者品牌转换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验证。研究发现,网络口碑对消费者品牌转换行为影响显著,负面网络口碑更容易导致消费者品牌转换行为;消费者的矛盾态度在网络口碑与消费者品牌转换行为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消费者特征变量对消费者品牌转换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网络在企业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研究网络中知识要素的产生、传播、吸收等问题对了解企业网络化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内外核心文献数据库,收集创新网络领域知识要素相关文献,并结合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该领域近30年有关知识主题研究的演化规律、整体趋势等进行梳理。结果表明,国内外研究年度发文量均呈现3个阶段变化趋势,且分别拥有各自重要载文期刊,国内研究已形成核心团队,而国外并未形成;国内外研究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性,且均形成较为清晰的研究框架;在演化规律上,国内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化研究特征显著,而国外更加注重纵向深入探索分析,研究内容也更加分散;在未来前沿热点分析上,中外学者关注内容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知识协同、知识惯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知识影响的研究是未来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12.
创新生态系统已逐渐成为创新理论与实践的重点关注领域和热点话题,但鲜见对国内外创新生态系统的对比研究。借助科学计量方法,对国内外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研究主题进行系统分析,探析国内外研究主题及知识基础异同点。结果发现:国外对于开放式创新、服务创新涉及较多,而国内较侧重于协同创新,创新创业成为中外共同关注主题。此外,中外同时关注创业、知识生态构建,相较于国外注重对商业、平台、服务生态的研究,国内较倾向于信息、产业、技术生态构建。进一步,对相关创新范式及生态系统类型词进行系统梳理,明晰相关概念间关系,构建主题分布框架,揭示未来研究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13.
石书德 《技术经济》2012,(9):31-34,70
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现有文献进行综述,发现学术界的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研究成果对实际评价工作的指导作用有限。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国内外3个企业技术创新评价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总结了可资借鉴的4个特点:评价指标体系以强度型指标为主,兼有数量型指标;评价遵循客观准确的测量原则,以定量指标为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构成;考虑企业所处行业的差异,采取分类评价或对指标进行处理来减少行业影响;采用简单实用的加权平均计算法,不追求评价方法的复杂性、新颖性。  相似文献   

14.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简要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已经成为资产管理领域关注的焦点。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该方法主要用于机器设备资产寿命周期内的全面管理。基于此,立足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主要研究内容,即设备的可靠性、可维修性与经济性进行探讨,对机器设备资产的寿命周期成本与维修策略进行研究,对已有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内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评述。首先,对机器设备资产寿命周期内的费用估算和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回顾,主要就设备资产寿命周期的费用划分、费用估算方法进行了总结和阐述,为以后寿命周期费用的估算方法的选择和改进提出了改进意见。其次,针对机器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内的维修计划和维修策略进行了总结和陈述,分析了维修计划制定的原则和方法,并针对已有的维修策略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电网企业的实际应用,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ovides a new rationale to examine the two‐way relationship between domest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as well as their impacts on domestic welfare. Our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strategic interaction in cost‐reducing investment decisions between domestic firms and a foreign firm,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common factors that are discussed in the literature such as spillovers and technology sourcing. Our results are as follows. We show that domestic R&D investment may either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foreign firm's FDI incentives. Further, depending on the marginal cost of domestic firms, domestic R&D incentives can always increase regardless of the effects of domestic R&D investment on the foreign firm's FDI decision. Finally, we find that domestic welfare improves under domestic cost reduction if the slope of the marginal cost of domestic R&D investment is sufficiently small.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evelops a model of R&D competition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firms that explicitly incorporates the effect of the market structure. We focus on how differences in costs modify the effects of increases in the number of foreign firms on R&D investments of domestic firms. We show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foreign firms may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a domestic firm's R&D investment and also show that two trade policies, tariffs or quotas, could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R&D investments of domestic firms. A welfare analysis shows that greater cost advantages increase social welfare.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0-2017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面板数据,分析不同技术来源对各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进一步考察各所有制企业对外源性技术来源的吸收效率。结果发现,不同技术来源对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所有制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其中,国外技术引进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国有企业没有显著影响;国内技术购买对民营企业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其它类型企业没有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作用,对民营企业没有显著影响;自主研发显著促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而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没有显著促进作用。考察吸收效率发现,不同所有制企业对各种来源技术吸收效率整体较低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的对外贸易和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对自由贸易的环境效应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将国内外自由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动态聚焦在实证研究上,围绕自由贸易的环境效应理论提出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述评。  相似文献   

19.
Prabal K. De 《Applied economics》2017,49(31):3100-3113
We offer new evidence on the role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domestic firms’ export decisions, both at intensive and extensive margins, using balance sheet data from a panel of manufacturing firms in India. In contrast to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we analyse the effect of foreign investment at different levels, where the levels correspond to percentages of foreign equity. We use a selection procedure to control for the potential self-selection of firms into export participation. Though we do find that foreign investment increases a domestic firm’s likelihood to export, firms with majority foreign equity are found to serve domestic market more, once the self-selection is accounted f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